(朱成山 江山 常魁星)“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聚焦榜样文化,传承楷模力量!”清明时节,草长莺飞。4月8日,山东聊城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迎来一场文化盛会:“首届榜样文化与楷模的力量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馆校合作联盟年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代表全国155座纪念馆、142所高校和11所中小学,本着馆与校跨界融合联动、共育时代新人的宗旨,满载着对红色文化赓续传承的思考,深入进行“榜样文化与楷模的力量”研讨。

山东省聊城市东郊的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矗立在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的孔繁森同志塑像
本次会议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全国馆校合作联盟、常州大学联合主办,中共聊城市委组织部、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州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新华网、《人民周刊》杂志社、中红网-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江苏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为支持单位,革命文物与大思政教育融合,红色基因与楷模精神交汇,共同热议馆校共育时代新人的话题。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报告厅大厅主席台。

首届“榜样文化与楷模的力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第三届年会场
开幕式上,中共聊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波致欢迎辞。他指出,聊城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孔繁森同志正是从这片红色热土走出来的时代楷模。30年来,作为孔繁森同志的家乡,聊城高标准建成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持续强化对孔繁森精神的阐释弘扬,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本次“榜样文化与楷模的力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馆校合作联盟年会在聊城举行,必将有助于更好传承弘扬孔繁森精神,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的强大力量。全国馆校合作联盟,是赓续红色血脉的“先锋队”。联盟以“大思政”破题,以“大协同”聚力,打破场馆与校园的空间壁垒,搭建起跨越地区的“精神立交桥”。从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到红色基因的青春表达,从百馆百校的同频共振到千万学子的思想启迪,联盟用一次次探索实践诠释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新时代馆校融合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中共聊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波致辞。

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代表主办方向获奖选手颁奖。
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在发言中强调,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要培育和弘扬全社会向英雄模范致敬、向先进楷模学习的良好氛围,是新时代的呼唤和需要。常州大学作为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的发起、牵头和常设秘书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当前,红色文化已然成为常州大学三大办学特色之首,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手段。常州大学愿与全国馆校一道,将榜样文化、楷模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加强校地、校馆、校校、校企合作,加强“联盟”与协同中心的联动,让榜样文化走入校园,走近学生,真正把“馆校跨界合作 共育时代新人”的“联盟”使命落到实处。

有关领导与获奖选手合影。

有关领导与获奖选手合影。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文物旅游处处长孙鹏在讲话中表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作为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的挂靠和指导单位,见证了自2021年以来,联盟在馆校合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凝聚力量、搭建平台,牢记“馆校合作 共育新人”的使命,团结带动更多的高校马院和革命场馆跨界合作、同向同行,开创了全国馆校交流合作的先河,形成了全国革命文物思政教育的典范。联盟成员单位从最初仅有的 30 家,扩大到涵盖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300 多座馆校,先后推出“革命文物周周讲”“云上微思政课”“百馆百校百场讲坛”等活动,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不仅得到时任国家文物局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等领导的批示肯定,还赢得众多高校领导及革命场馆馆长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思政课”之一。

有关领导与获奖选手合影。
据悉,全国馆校合作联盟自2021年9月正式成立以来,已先后在江苏常州与河北西柏坡举办过两届年会,以及10多场重要学术研讨会。本届开幕式上,公布了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第五批新增77个理事单位名单(共311个),确定了“元融合: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全国百馆百校百场讲坛”第33—55期活动的获奖名单。与会领导分别向34位讲解员、评论人颁发了奖状和感谢状,并向参与活动的17座革命纪念馆颁发了感谢状,还向支持该系列活动的新华网颁发了致谢锦旗。

有关领导与获奖选手合影。
作为金牌讲解员的代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韩啸和渡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江瑜薇,分别在现场作题为《揭示历史的真相——留下日本侵略罪证的两件特殊文物》和《人民的渡江 人民的胜利》的示范讲解。两位讲解员如历史长河中的摆渡者,以声音为舟楫载动时空,两份跨越时空的文物档案栩栩如生地展开,他们的精彩讲述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情感共鸣。

有关领导向新华网赠送锦旗。
开幕式上,发布《真迹—全国百馆百校百件纸质革命文物融入课程思政育人精选大画册》正式面世,该画册内容详实,装帧精美,百余件纸质革命文物集中展现其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活化利用。发布全国馆校合作联盟会歌《同心筑荣光》后,聊城大学音乐学院60多名大学生,现场激情演唱了这首歌曲,呈现了馆校合作协同育人的使命担当。两项重要成果的发布,为馆校合作机制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渡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江瑜薇在现场作题为《人民的渡江 人民的胜利》的示范讲解。
研讨会上,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学科首席专家、学术院长孙秀玲,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妮分别作了主旨发言。杨冬权以“抗战旗帜毛泽东”为题,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在民族危亡时期的战略引领作用,通过档案史料再现党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伟力。顾玉才聚焦“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文旅融合创新模式,紧密衔接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为文化资源赋能区域发展提供政策实践样本。孙秀玲通过对孔繁森精神的阐释,揭示了英雄楷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效应。刘妮以“优化话语体系”为核心,结合革命场馆国际交流经验,提出了构建兼具历史真实性与文化亲和力的叙事策略。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为这次的主旨报告做了点评。他指出,几位专家从多维视角,构筑了革命文化传承的理论图谱与实践坐标,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者守正创新的学术担当。启示我们应善用红色档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穿透力,当前尤需以历史主动精神,挖掘红色资源中蕴含的规律性认识,服务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理论武装。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韩啸作《揭示历史的真相——留下日本侵略罪证的两件特殊文物》示范讲解。
与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榜样文化与楷模的力量”这一主题,分别就“英雄模范人物与红色文化研究”、“榜样文化力量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以及“新时代弘扬楷模精神与文化强国建设研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一系列弘扬榜样文化与楷模精神的共识。
闭幕式上,全国馆校合作联盟向此次会议承办方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颁发了致谢锦旗,向2025年下半年会议承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颁发了委托书,并宣读了全国馆校合作联盟《聊城倡议书》。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秘书长、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朱成山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此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未来,全国馆校合作联盟将继续推动馆校之间的跨界融合、联动发展和合作共赢,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