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正月十六“朝人宗”:传承千年的盛大民俗
正月十六朝人宗,在天水,这里拥有着堪称全国最长的年。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便是天水人“朝人宗”的盛大节日。
2 月 12 日,正月十五的那个夜晚,伏羲庙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真可谓是万人朝宗,人山人海。伏羲庙,又被亲切地称为“人宗庙”,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传,每年的正月十六乃是伏羲氏的诞生日,正因如此,天水人怀着无比的虔诚与敬仰,都会在这天纷纷赶来伏羲庙祭拜伏羲,以祈求福泽降临,祥瑞满门。
这种祈福活动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它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每年都会吸引着大批的民众前来祭祀伏羲。也正因如此,正月十六朝“人宗庙”和上九“朝观”一样,已然成为天水最为重要且规模最为盛大的民俗活动。
伏羲,这位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伟大人物,乃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据大量的史书记载,伏羲祭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自那时起,历经秦汉,直至明清,祭祀活动从未间断,并且逐渐相沿成习,最终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厚重且独特的祭祀文化。
天水祭祀伏羲氏的活动,是伴随着创建伏羲宗庙而开展的。每年春秋两季,都会以最高规格的太牢之礼进行祭祀,有着极其严格规范的祭祀程序和庄重典雅的礼乐制度,并且一直延续流传至今。
每年正月十五,不仅天水市民会积极参与,就连周边地区的群众也会不辞辛劳地前往伏羲庙。他们怀着满心的期待,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虔诚地祈福,衷心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每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事业发展一帆风顺。
正月十五“朝人宗”这一活动,其意义深远重大。它不仅仅是对伏羲氏这位伟大始祖的深切纪念,更是天水人民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从社会的层面来讲,它增强了民众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文化的维度去审视,它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夺目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