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八零后的葫芦艺术人生

——记山东省平度市聚贤居艺术工作室主任张少华
(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陈月宝)他,1984年10月出生,是典型的八零后。
他,17岁从事银饰加工和葫芦烙画雕刻,多次获得全国和省市大奖,成为全市最年轻的银饰加工和葫芦烙画雕刻艺人、非遗传承人。
他,就是山东省平度市聚贤居艺术工作室主任——张少6华。
十七岁,自主创业
八零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有人说他们是娇生惯养的一代,是垮掉的一代,缺乏责任感和集体感,雷锋精神在八零后身上不复存在。张少华对这种说法持否定态度。他丝毫没有八零后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有的却是蓬勃向上的朝气。
张少华,一米七零的个头,白白净净,眉清目秀,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2001年秋天,17岁的张少华从平度市第二职业中专毕业了。
17岁,如诗如梦的年龄,有的还在父母面前撒娇,有的还在啃老。然而,张少华却在小小年纪开始了自主创业。
 
他深深地感受到,八零后这一代虽然没有金饭碗、铁饭碗,但是有改革开放提供的广阔舞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必须与时俱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金饭碗、铁饭碗。于是,他跟随爷爷系统学习银饰加工技艺,当时还停留在拉乡赶集为别人加工收取少量的加工费阶段,因而收入很低,后来他又做过平面设计,收过古玩,但始终没有放弃银饰加工和葫芦烙画雕刻技艺,他要在民间艺术这片沃土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三十而立,创出新天地
张少华的艺术人生越来越精彩,越来越美丽。因为收古玩的缘故,张少华经常以古代银锁花钱为模版錾刻一些仿古银锁和吉语花钱,厌胜钱等作品。经过几年刻苦学习钻研,开始葫芦彩烙和葫芦雕刻,制作出了葫芦鸟笼虫具系列,并创办起了聚贤居艺术工作室,主要从事银饰加工和葫芦烙画雕刻,成为银饰制作加工和葫芦烙画雕刻两项技艺非遗传承人。
张少华从小酷爱绘画,上学期间就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绘画美术比赛屡屡获奖。20多年来,他潜心创作银饰加工和葫芦烙画雕刻作品上千幅,受到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他创作的工笔虎、狼、豹、狮等动物栩栩如生,先后获得省市银奖、铜。《葫芦鸟具》获得青岛市第三届手造节创艺大赛优秀奖, 《葫芦虫具系列》获得匠心之约——海信学府里杯平度首届民间手艺大赛获优秀奖,《葫芦雕刻虫趣》获得十六届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首届葫芦文化艺术创作大赛银奖。近年来,张少华先后当选为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平度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平度民协雕刻艺委会副主任。
四十不惑,艺高心灵美
工凡是熟悉张少华的人,无不称赞他艺高心灵美。近年来,随着张少华艺术水平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被当地许多敬老院、中小学聘为特邀教师,经常应邀到敬老院、中小学免费传授银饰加工和葫芦烙画雕刻技艺,还应邀到济南、青岛等地的大中小学免费传艺。平时,街坊邻居只要有人来学,他都悉心传授。 据不完全统计,他带过的徒弟、教过的学生上千人。他说,我什么也不图,只图让祖国古老而宝贵的民间技艺传承下去。
技艺高,心灵美。张少华无私奉献、学雷锋做好事、热心公益事业的事迹更是令人感动。慈善一日捐、支援灾区、帮扶贫困家庭、抗击新冠疫情等他都慷慨解囊,带头捐款捐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弱势群体的心坎上。近年来,他累计为社会捐款捐物10多万元,用真情凝聚了爱的奉献,谱写了一曲八零后的创业歌、奉献歌。
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历史的重任最终将落在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等几代人身上。张少华依然很年轻,依然很努力,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专栏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