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天之水微语 > 正文

【天之水微语】 不要让抱怨阻挡前进的脚步

天之水微语】

不要让抱怨阻挡前进的脚步

2024年12月26日,《新京报》在一个上了热搜的词条——“复旦教授呼吁年轻人不要抱怨”中称:“深谙年轻人现状的复旦教授梁永安,在《因你而异》 的节目中,又带来了新看法:梁永安教授建议年轻人不要抱怨,而要积极去做建设性。生活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感受问题不是让人来抱怨的,抱怨只是一种情绪,要解决问题还要积极地活在问题中。‘活着’时代即将过去,‘活法’”时代即将到来”。

再看这一词条下的评论,虽有一些理解梁教授的内容,但大多却是表达了不满——“被要求不要抱怨的年轻人”,却仍然在抱怨这种“不要抱怨”的说教,原因又何在呢?

其实,我们还是不能光看只言片语,最好回顾一下这位复旦老教授的原话吧:

梁教授在节目中称:

“……在这个时代,什么样的青年是最需要的?我觉得,我们的时代特别需要建设性的年轻人”。

“什么叫建设性的?就是他们走在这个世界上,能感受到很多很多问题。但是,感受问题不是让你抱怨的。抱怨是我们的情绪”。

“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推动社会前进,这个靠什么呢?完全不能靠抱怨——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美好的生命,是靠抱怨去完成的”。

这位教授殷切地希望年轻一代能够明白,抱怨不仅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反而会消磨自身的斗志和积极性,使自己陷入消极的情绪漩涡难以自拔。抱怨,毋庸置疑是一种极为负面的情绪。它就像一片浓重的阴霾,悄无声息地笼罩在人们的心头,让心灵的天空变得灰暗阴沉。

当一个人陷入抱怨的漩涡时,他的内心充满了不满、愤怒和无奈。这种情绪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扼住了积极心态的咽喉,使其难以喘息。比如,在工作中,如果总是抱怨任务繁重、压力过大,那么不仅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让自己更加疲惫和沮丧,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抱怨会导致大脑分泌更多的压力激素,如皮质醇,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抱怨还具有传染性,一个人的抱怨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形成一种消极的氛围,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过度的抱怨会削弱个人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