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桥都重庆“亚洲第三”的桥梁,又有新进展! 重庆筑云科技公司深度参与马鞍石复线桥跨江特大桥BIM技术添活力

桥都重庆“亚洲第三”的桥梁,又有新进展!

重庆筑云科技公司深度参与马鞍石复线桥跨江特大桥BIM技术添活力

□叶彩林  蔡旭红

马鞍石复线桥跨江特大桥,最大跨度达250m,是目前跨度规模位居“亚洲第三”的大型五跨连续刚构桥,桥全长为1422m。该桥高墩及南北引桥已顺利完成施工,近日,悬臂浇筑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一新进展标志着项目建设在施工进度和过程质量管控取方面取得可喜成果。重庆市筑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参与其中,凭借丰富的BIM咨询服务经验和技术能力,为该工程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据悉,渝武高速路拓宽改造工程起于重庆市两江新区,跨越嘉陵江止于重庆市北碚区,项目全长 5.68Km。全线除马鞍石复线桥外还包括主线拓宽、3座改造立交;马鞍石复线桥跨江特大桥,为渝武高速路拓宽改造工程中的控制段工程。公司在桥梁建设中以BIM技术为其赋能推进工程建设新进展。

一、实施整体部署

搭建项目级BIM技术应用施工方案、BIM建模规范、及BIM应用指导手册,并制定技术实施流程;组建了项目级BIM管理团队,团队配置了BIM建模、算量、模拟等软件环境;搭配了工作站、无人机、三维扫描仪等专业硬件设备;同时,自主研发了BIM智慧工地管理,为项目BIM技术应用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二、BIM全专业模型搭建

根据项目制定的模型标准建立施工阶段BIM模型,包含:基础、桥墩、桥台、箱梁、桥面系等所有模型,并结合施工图纸创建针对该项目的BIM标准化,实现模型三维可视化,便于更好理解图纸。

针对线路异形多变的特点,保证施工模型精度,通过CAD图纸进行数据提取,结合表格、dynamo等软件,通过轮廓放置及箱梁沿线路放置的放置的方式实现模型的精细化创建。

根据施工方案及现场施工需求,再次对主体模型以及施工措施模型进行深化,模型精度超LOD400,指导构件生产与加工,成功避免了存在各类工程量统计分析漏项、多项或描述不清的问题。

三、BIM集成创新应用

(一)围堰选型。马鞍石复线桥P7主墩位于嘉陵江河滩,承台一角局部常年处于河面以下。通过建立BIM模型,分析不同围堰材料消耗量和受力情况,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了“L”型咬合桩围堰方案。采用该围堰可极大地降低成本并节省工期,节约成本400万元,工期1个月,确保P7主墩能够在汛期来临前顺利出水,为后续施工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深水裸岩栈桥施工研究。项目横跨嘉陵江,主桥墩位于深水裸岩区域,常规布置无法满足施工需求,借助BIM技术,建立钢栈桥大临模型,同时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大临设施进行受力分析,并对各个施工工况进行模拟计算,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三)0#块托架分析。0#块混凝土量为1827m³,托架为上部结构施工的基础,利用BIM技术对托架各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经计算各构件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四)0#块托架预压。0#块托架预压采用墩身顶部安装反力架,将千斤顶放到反力架与托架之间,墩顶施工时预埋精轧螺纹钢,通过扁担梁对反力架进行锚固,反力架前端承受千斤顶的顶力;同时,给托架以反力,以达到预压效果。主墩0#块反力架施工,能够通过千斤顶加载或者卸载任意大小的荷载,与传统堆载相比,更具有快捷性,且管理人员需要人数少,节约管理成本。

(五)0#块技术研究。0#块长9m,高1510cm,混凝土量为1827m³,是连续刚构的中心,也是悬臂施工的基础,块内钢筋、管道密集,纵横交错,结构复杂,且为大体积混凝土,在高空中采用托架施工,施工难度大,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后面梁段的质量以及整个主桥的质量。借助BIM技术,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进行建模,对0#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并提出应优先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7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六)0#块钢筋工程量提取。以0#块为例计算项目钢筋配置,0#块高度高且涉及的钢筋类别较多,给工程算量造成一定困难。在施工过程中,通过Revit搭建主体钢筋模型,利用模型快速提取钢筋明细表工程量,进行多算对比,提升施工算量的精度与效率,通过对比为项目结余钢筋104.19t。损耗率为-1.29%。

(七)复杂结构工程量提取。该项目线性变化曲线使得节段工程量难以统计。以按照图纸精确建立的模型为基础,按分部分项工程和施工计划进度进行节段划分,提取每个节段混凝土工程量和表面积,便于施工前核算材料用量,提前拟定物资计划,减少物资损耗,通过BIM技术为项目创造结余混凝土733.86m³。本项目边坡高度在20~33m,挡墙边坡数量多,种类复杂,工程量统计工作量大,通过BIM模型建立三维模型,一键统计各种类型工程量。

(八)倾斜摄影应用。改拓建项目现状场地情况复杂,涉及现有交通情况复杂。通过倾斜摄影技术,进行三维逆向建模,复原既有项目现状场地情况。完成项目部选址,施工便道优化,重点交通导改规划等,并通过倾斜摄影模型与BIM模型的结合,落地性实施各种方案,配合各参建单位、相关单位进行协调会开展,辅助项目管理工作开展。

(九)交通组织模拟。针对渝武高速拓宽改造工程,结合施工现场施工条件,通过人车模拟的方式,以实景还原的方式提前分阶段及部位完成复杂立交交通组织转换。

(十)P7咬合桩围堰模拟与主桥墩柱施工模拟和 0#块及挂篮施工模拟。

四、BIM数字化应用管理平台

(一)危大工程管理。危大工程是项目控制的要点,借助云平台可视化,对危大工程各个方面实施监控,通过危大汇总、评审、验收、交底等流程,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对危大工程的控制,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

(二)实景进度管理。利用无人机、全景相机采集现场施工数据,结合平台上传,形成全景进度报告,由单一展现变为双向互动,从不同时间同一角度观察现场某一部位施工进度情况,并将全景进度对比分析用于日常项目例会,通过月进度与季进度全景对比分析项目施工进度偏差和费用偏差,便于项目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和资源规划。

(三)BIM建造。云平台BIM建造严格按照“三星智慧工地”要求,针对项目BIM模型进行拆分,工艺模拟、施工场布,施工工艺、效果图等内容进行上传并实施更新,大幅度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实现了信息共享和集成管理。

(四)实名制管理。通过人员实名制管理,验证人员身份,系统将会记录该人员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务、所属单位等,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员的分布和工作任务,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人员调度和资源管理。还可以提供实时通知和警报,以便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状况,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降低人员管理成本,并为监理和安全检查提供便利。

(五)设备管理。将设备的详细信息录入云平台中,包括设备的制造商、型号、维护要求等。可以方便地查看和管理设备信息,进行设备的维护计划和运营管理,提供便捷的操作手册和维护记录。实现设备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够帮助项目更好地进行设备的规划、安装和维护。

(六)移动管理平台。通过手机移动管理设备可查看项目建设概况、隐患排查台账、危大工程情况、日常安全检查等多项措施,利用移动平台快速创建日常安全检查,下达安全质量隐患通知(拍照→隐患描述→整改责任人→隐患类型),系统自动反馈相关区域责任人,有效完成安全质量隐患整改工作。

渝武高速路作为重庆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本项目不仅执行高标准建设,并将新技术、新模式融入到BIM实施过程。项目开工至今迎接了重庆市相关领导、中建系统及社会各界人士观摩交流30余次,BIM实施应用工作得到一致认可。在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渝武高速现状交通拥堵,极大改善中心城区西北向对外门户通道的交通环境,串联中心城区多条横向通道,推动蔡家、礼嘉及北碚等组团协同发展。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深研BIM技术及其在数智建造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拓展新技术,与更多伙伴携手,为数字基建、智能建造增添创新动能与智慧活力!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