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民俗 > 正文

曹昌光:捣蒜罐揭秘

捣蒜罐揭秘

曹昌光

甲辰元宵后,天水并非名小吃的麻辣烫突然在城区大火,食客蜂拥而来,武山秧歌助阵,没想到这个远在滩歌去年才露面的社火节目,一下子红透了羲皇故里。

社火节目的名称让人莫名其妙:捣蒜罐。展演那天,把天水这座文化古城捣得异香扑鼻,文采风流。远未尽兴的滩歌人,回马武山,先是千人,继而万人,把近城乡镇捣得熱气腾腾,大有火遍全县的态势。

有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感叹:天水要火,没想到先火的是麻辣烫。借他的语式,天水大火,没想到先火的是捣蒜罐。

世上偶然,皆有必然。我这个天水人,钟爱伏羲文化,关注武山久矣。我读《山海经》,总觉得《海外西经》所说的轩辕之国所在,是武山县境及其周边。春秋之前,方国林立,成百上千,轩辕之国的界域还算大的。国称轩辕,是因为这个古国的族群后来出了轩辕黄帝。当时古国族群正是“雷泽出大迹,华胥履之,生宓牺”的宓牺。

宓牺的名号,比伏羲要早。宓牺族群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即将瓦解、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段。宓牺的雄起,伴随着暴力的抢婚。被抢的不是默默无闻的氏族,而是渭水上游西至洮水以至黄河兰州段,北至葫芦河以至泾河源头段的望族有蟜氏。

有蟜氏,《国语·晋语》说是炎黄二帝的生母。在与少典通婚前,早已名扬陇上。西王母时,天厉(瘟疫)爆发,民不死即残。唯有蟜族群,因食用味苦的野荞和有毒的蟜虫,增强了自身的免疫力,滋养得女子丰乳肥臀、男子孔武有力。

轩辕之国的宓牺们盯上了健美的有蟜女子,恣意纵性,闯上门去,抢来生娃。气质高贵的有蟜女习惯了男子上门的夜访,现在天地颠覆,却被掳到男家任人蹂躏。于是,不屈从强暴霸凌的有蟜女子,逃婚就成为不二的选择。有蟜女中最强硬而负盛名的是武山的麻线娘娘李真惠,她不畏淫威,自拽肠子(原始人对脐带的误认),以绝育示威。此外,渭源的鸠花女,临洮的鲛鲛女,广河的姣姣女,永靖的金天姑,榆中的金姓女,清水的秃女子爷,静宁的曹婺三娘,都有与麻线娘娘相似的抗争经历。

这些名字中,婺字释义是好强的织女星。婺字用来表征麻线娘娘,正好。母系鼎盛,女织兴起,真惠姑娘植蔴,蔴皮捻线织布;蔴籽是为美食,祭祀最佳供品;蔴叶既可药用清热止痛,亦能致幻行巫通灵。真惠逃婚,拽肠登仙,笤刷成树,都表明她非凡胎而是仙体。

强龙毕竟斗不过地头蛇。雄起的宓牺再横,在有蟜女逃婚潮前无可奈何。有一首上古花儿,真实地道出了当时豪横男子的冏境:“半夜醒来不见妹,把炕砸了几石头。”

雄起的荷尔蒙,使宓牺男子饥不择食,族群里出现了兄妹相婚。这种血缘内的性关系,曾发生在人类初期。后来,改变为血缘外的男到女家的非专偶的群体性关系。到宓牺时,发展为血缘外男到女家较专偶的性关系。宓牺雄起,男不夜访,蛮横抢婚,物极必反,导致了原始陋习的回潮。

由于无文字前名号的不确定,和口耳传播的误差,宓牺讹为伏羲,有蟜讹为女娲,后代尽信书食古不化的文人,就三人为虎地以讹传讹,认定了伏羲女娲兄妹相婚的真实存在。这些文人中有善于思考者,如唐代的李冗,他就试图掩盖这段让人生疑的讹传。

其实,这是中国古史叙事中一件绝大的冤假错案。伏羲不是兄妹相婚的始作俑者,相反,正是他力挽狂澜,以大勇气大智慧遏止了宓牺氏族抢婚招惹的历史倒退。

当时,兄妹相婚的危害已是尽人皆知。但雄起的同族男子势头正健,猛不可挡,视阻拦者为断人子孙的大逆不道。作为宓牺族群当时的首领,即后来的伏羲,其权威还不足遏止这股狂潮。父系制初起的男性首领是软弱的,他的优势只是智慧,这是人类发展到晚期智人阶段的天赋。于是,他搬出天来震慑不听话的族人,谁要娶(娶字本义:被揪着耳朵抢走为妻)妻生子,得请示天。

请示方法的创造者即是后来人们敬仰的伏羲,他听完族人娶妻的诉求,拿出食用后牛羊的肩胛骨,煞有介事地放在油灯捻子上灼烧,卜!一道裂纹,天回应了。回应的天机你看不懂,大巫的我传达于你。此前,兼巫的首领已经做好了功课,弄清了男女双方的族源。若是同宗,直斥天意不允,断然否决。若是异姓,就说天作之合,大吉大利。

成婚不仅要天作之合,而且要迎娶有礼。《易经·贲卦》彖辞详细列举了婚礼的细节,要盖不必豪华的新房,要有适当的彩礼,新郎要修面新装,骑匹温驯的白马,到女家时要彬彬有礼,到夫家拜天地拜父母后夫妻要互拜。一句话,绝不是抢亲的劫持,而是虔诚地尊重女方。这套仪礼,给足了有蟜氏的面子,成就了与宓牺(即少典)的婚缘,情投意合,优生优育,自然繁衍出了炎黄二帝。

伏羲被奉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文始祖,他的首功就是在男性雄起时,调整好了与女性的相互关系,成功地遏止了抢婚引发的人伦混乱。

轩辕之国的武山人不愧为羲皇后人,他们牢记祖功,不忘教训,率先在祭祀祖神的社火中保留了那段难言的糗事。

自古以来,祭祖的社火全由男人参与,他们扮演的女角难免带有搞笑的色彩。武山捣蒜罐表演者脸上的油彩显得可笑,却不是有意扮丑。那是上古婚嫁的习俗,为了说清缘由,我们摘抄一段唐人李冗的文章。

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及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文中的今时即唐代,娶妇有执扇障面的婚俗。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出土的两座吐谷浑古墓棺板人物都是红彩涂面,时值唐代武则天当政。此俗据《隋书》记载,西域普遍存在很久。(附图1)

微信图片_20240411110910

微信图片_20240411110910

丝绸之路重镇武山捣蒜罐的表演者,继承了西域古风,也是脸蛋涂着红油彩。他们右手举着一米长的细杆,我猜那应该是捣蒜罐的棰把子,这次天水城里捣甘谷辣椒面的大叔双手紧握的就是。一米长的棰把子既不捣蒜,也不捣辣椒,我推测,应该是捣制颜料。

《山海经》常提到青雘丹雘,就是青红两色的矿物染料,敷彩时必须分别捣碎研细,丹雘的细粉掺上油脂,就是武山捣蒜罐表演者擅用的胭脂。资料显示我国南方则偏爱青雘。台湾高山族的雅泰人传说,远古有兄妹二人从裂石中出,为繁衍后代,妹妹把脸涂黑与哥哥成婚。海南岛的侾黎人,出嫁之日,女子炭墨涂面,并将炭墨系于腰间,带到夫家。(附图2)

微信图片_20240411110903

遥想当年,丹雘青雘研制的丹青颜料,很可能取自批量生产。正如近来天水街面所见,用来捣甘谷辣椒那样的长杵石臼,用来为绘制彩陶捣制丹青。后来彩陶冷落,丹青颜料的研细,不再大杵大臼,改用捣盐捣蒜的臿棰臿窝,器具就小多了。下里巴人,方言俚语,所谓捣蒜罐就是捣丹雘,用来做胭脂涂脸蛋耍社火用的。

再看武山每位表演者,都身披大红喜字被面,显然表征是出嫁的新娘。值得注意的,脸上的胭脂不像精心地粉饰,倒像有意地扮丑。厚厚的油彩想干什么呢?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唐人李冗所说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大家知道,母系氏族后期,先民已经觉悟到“同姓不蕃”的道理。同血缘的男男女女从成人起,都要脸部刺青,纹上本族的记号,即图腾的标志。宓牺雄起时一度乱伦的兄妹相婚,骚动过后,“又自羞耻”,反思这种耻辱,及时纠正,并永远铭记,正是伏羲氏族人文觉醒的伟大飞跃。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武山捣蒜罐社火的人文意义正在这里。

武山滩歌人杰地灵,南倚太皇山、天爷梁,轩辕之国的核心地段,炎黄二帝和蚩尤三祖的发祥地,继羊皮鼓祭祖之后,又捣蒜罐反思接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源于此也。

1712807625565

作者简介:曹昌光,1941年3月生,甘肃天水人。西北师大毕业,先后在天水一中、秦城区委、天水师院、甘肃省科委工作,50岁后借调甘肃丝绸之路协会至今。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自幼喜爱民间艺术,中学生时期开始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作品。有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与于忠正合编《漫画丝绸之路》(中、英、日三种文本),2016年再版。又出版《伏羲与八卦》、《麦积山石窟》、《羲皇故里天水游》、《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画传》、《神话中的华夏始祖》,拟出版《神话与汉字一一三皇五帝故事绘本》。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