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小说散文 > 正文

西北小故宫——鲁土司衙门

西北小故宫——鲁土司衙门

作者/莫语

听孤剑叨叨好久,且一直挂在嘴上的位居在西北山峦中的,且名号为“鲁土司衙门”的地方,几次出行都没有充足的信心,抑或是我西部文史知识的短缺,让此行一直在心路上,未睹庐山真面目。直至今天,乘清明假日一睹其“西部小故宫”之芳容,确实惊艳不小。

鲁土司衙门位于兰州市永登县城西南六十五公里的连城。公元1368年,明军大破元大都,成吉思汗第六子阔烈坚的玄孙安定王脱欢兵败流落河西。两年后,脱欢率部降明,明廷封其为土司,世袭罔替。后来三世土司失伽随驾征战有功,明成祖赐姓为“鲁”,从此开始称为鲁土司。鲁土司家族共传十九世,统治历时562年,雄踞河西,世守地方,保境安民。

沿京藏G6高速,途经红古区转入省道233,沿大通河向北,海石湾、窑街,最后到连城镇,一个不大的小镇,被新时代旅游文化打造了门面的地方,但小镇内里和民风似乎很有古朴风味,虽然已无500年前辉煌历史时期的烟火味,但还是从民居环绕着的“鲁土司衙门”,历史的厚度里能感觉到当时这块地盘散发着的武侠气势,以及在明清时代为保中原安宁十九代土司所付出的千秋功业。

从第一世土司脱欢到第十九世鲁承基,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里除去建筑艺术的魅力让人惊叹之外,我喜欢的就是在鲁土司历史展厅里,所展示的十九世土司们,500多年来抵抗外侵,战死沙场的英勇精神,六世鲁经,七世鲁瞻、鲁东,八世鲁光祖,十一世鲁帝心事迹让我印象最深,都是年纪轻轻战功显赫,鲁瞻13岁就随父征战沙场,16岁开始领军打仗,27岁战死疆场。鲁瞻独子鲁振武从小习武,于嘉靖年间,在庚戌之变中,作为庄浪卫指挥使率一千土军北上御敌。在山高路窄的杀虎口(今山西省玉县境),两军狭路相逢,素有"西北狼"之称的鲁土司军彪悍勇猛,加之鲁振武武艺高强,穷追蒙军主帅辛爱时,单枪匹马冲在最前面,不料马陷泥潭,被蒙军乱箭射死,年仅十九岁即为国捐躯。而六世鲁经在嘉靖四年(1521年)任延绥总兵、挂靖虏将军印、旋调陕西总兵。嘉靖三十五年(1566年),赠荣禄大夫、上柱国、右军都都府都督。几世土司大多幼小从戎,保家卫国,守护中原大地咽喉,保国泰明安几世几代。

十二世鲁华龄,跟随奋威将军岳钟琪征讨西藏达哇兰毡巴的暴乱,因功赏参将衔。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族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大举起兵叛清,鲁华龄跟随岳钟琪前往征讨,进攻棋子山,用木筏渡过大通河,攻克铁包城。次年春,鲁华龄率兵五百多,驻防大营湾,兵分两路,西由新站至牌楼沟,他刺都川,攻黑林沟脑,破叛军数千。十二世鲁华龄,成为鲁土司里承前启后的崛起者,因为其母是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妹,奋威将军岳钟琪之姑母。因当时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战火烧过此处,鲁允昌战死,其子鲁宏被起义军俘获,家道衰落。清顺治二年,让鲁允昌之侄鲁安代理土司,直到十一世鲁帝心取岳氏,所生十二世鲁华龄,鲁土司氏族又一次崛起,成为清朝守边的又一道屏障。想来鲁土司十九世承继延续,也都与层层叠叠联姻关系对这个家族传承也起了很大作用。

一世脱欢之妻马氏用美人计暗杀反叛者王蟒,“马夫人智擒过官戳只”,在“燕喜堂”西厢房有蜡像展示,明洪武九年至十一年,达官戳只兄弟叛乱,啸聚西凉一带,劫掠官府贡品和商贾货物,杀死朝官,使河西交通阻塞,官军进剿亦未扑灭。达官戳只,别名王蟒,"勇悍绝伦,善骑射,每较武艺,射左中左,射右中右,人咸惮之"。为此,一世脱欢孀妻马氏遣子阿实笃佯装订盟,邀王蟒赴宴。待其酒酣,暗伏壮士一拥而上将其拿下,枭首示众。之后发兵一举攻破叛军窝巢,王蟒弟兵败自刎,自此河西道路疏通。捷报至朝廷,皇帝赐马氏胭脂粉地五十顷和金宝首饰等,敕建"效忠"楼七楹给予表彰。九世鲁允昌之妻甘氏及杨氏,于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上书英亲王阿济格,报告鲁允昌战死之事,表示归顺清朝。十世鲁宏之妻汪氏,在鲁宏死后,曾为甘肃提督张勇攻打响应吴三桂“三藩之乱”而叛乱的兰州驻军助饷输马,又派土兵到西宁参加对藏族写尔素的战斗,而且潜心抚育养子鲁帝心,成就“麒麟兴鲁”之大局。汪岳两氏为鲁土司氏族中道崛起而立功,十四世鲁璠之妻孙氏,在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曾为清军攻打廓尔喀部支援大量薪柴,运到丹噶尔,受到清政府的褒奖。

观一氏族,一个百代不衰的家族发展史,除去族内男性公民的团结互助,齐心为民,勤于功业,立于仁德之外,总有一批有大胸怀的女性为这座大厦填砖加瓦,奠定基座,根不稳族则不兴,德不厚行则不远。一个能在西部大通河边崇山岭中,在最复杂的军事要塞之地默默延续500多年历史而不衰的大户氏族,实所不易,但十九世鲁承基最终将562年的鲁土司家族在与军阀马步芳结兰后送进了坟墓,这是这块西北大地的悲哀,当然也是一个时代的陨落。

不过,在孤剑伴侣的不断熏陶和教化下,我用自己的思想也慢慢看自己的历史,从鲁土司十九世五百多年的历史里,我们似乎能感觉到百代而衰的变迁史,百代而衰的演变史,大时代大背景里,一个世袭土司家族,若能恪尽职守,勤奋经营,也是可世代相传,若只要挥霍人生,欺侮百姓,历史会让他消遁,只留下残垣断壁,废池乔木。

但鲁土司衙门好像还没有到残垣断壁处,这是因为时代发展中有一批文化传承者们,能将历史的记忆延续下来,像梁思成和林徽因一样,若能让中国的古建筑存留在实体里,当是甚好,若是不行用文字和图本抢救性保存,也是千古之功。我曾亲眼观赏过苏州的“拙政园”,也欣赏过山西大户“王家大院”,也品鉴过北京的大“故宫”,今能有幸细观“西部小故宫”,又是一种西北风味的大家族古建筑群,各不相同,别有风味。若拿西北天水明代修建的“胡氏古民居建筑”又称“南北宅子”与“鲁土司衙门”相比,一民居,一官府行政衙门加民居建筑,占地面与建筑布局不可等同而论。但“鲁土司衙门”从1341年开始修建,而天水胡氏民居从1608年开始,都有西部风格,却又同中大异。

先说鲁土司衙门与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的建筑规模而言,鲁土司衙门占地面,建筑群要比南北宅子大许多,且不说大堂的执行政事地方,就已有南北宅子一半,加上二堂和后花园,还有私家寺院妙因寺。整整一个鲁氏“大观园”。后花园的百年核桃树参天而立,虽已经过岁月的雕饰,苍老了许多,但曾经的芳华也是依旧存在,那以天之星座布局载种的多种树木,让中国的风水学也渗透在鲁土司衙门的后花园中,而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我还是被拥挤的结构布局局限了思维,除去有点晋商大院的砖雕和建筑的富华之外,从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里,我没有看到一个家族固守一方,镇守边关的恢宏霸气,如果历史里,功业建树小于基建奢华时,它也只能看成一个时代的影像,过过眼目而已,所以,无论是天水的南北宅子,苏州的拙政园,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皆是一个以金钱累积的私家大院的安享和富庶的体现,想起山西王家大院高高在上的家丁安保巡逻道和高高在上的瞭望塔,一家一户的心理格局与固守西部,镇守中原安宁,保一方水土,筑牢一道长城封锁线的鲁土司衙门相比,这内地的户院确实“小”了很多!

所以,我还是倾向于西部边陲防范外族侵略,世代驰骋疆场,保护中原安宁的鲁土司氏族们的。

鲁土司衙门整个建筑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布局严谨,一进数院,气势威严,雄伟壮观,雕梁画栋,绚丽多彩,俗称“三十六院、七十二道门”,颇具王侯气魄,是甘青边界众多土司衙门中最具宫殿风格的古建筑群。该衙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第十五世土司鲁纪勋从北京朝贡回来后,仿北京的王公府第,按工部法式建造的,为砖、木、石结构,占地面积225亩,今存3.3万平方米,其中明代建筑面积2877平方米,分衙门、官园、妙因寺三部分,均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东西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建筑布局以衙门中轴线为主,东北角为官园,西侧为妙因寺。

整体平面布局,从南边照壁、牌坊、六扇门、仪门、大堂、如意门、燕喜堂、祖先堂、大库房为中轴线,东边为二堂、前宅院、中宅院、后宅院向北延伸,西边为私家寺院——藏传佛教格鲁派在甘肃边界主要寺院之一。是三世土司鲁贤于永乐年间修建的家佛寺,原名大通寺。因有土司建寺、皇帝赐名,又因四世达赖、六世达赖和五世班禅途经此寺,此处香火旺盛,至咸丰年间修建成一座完整的具有汉藏民族特色的建筑群。

在所有鲁土司衙门建筑群中,除去后花园里百年古树和天外陨石的奇特历史,我更喜欢前院牌坊的大气,这是为了纪念四世土司鲁鉴的战功而建,原建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中有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所书绿底金字“世笃忠诚”匾额,顺治年间曾重修。牌坊宽1.45米,三楹四柱,每楹有庑殿顶,彩绘斗拱,竖柱八字形木横横串,并有夹柱石。左右配以三小间四顶平顶结构的小牌坊,甚为精巧。

其次为“六扇门”,大门为悬山顶,宽12.3米,楹、门6扇,俗称六扇门,每扇门上绘有高大的神荼和郁垒,中挂纵匾蓝底金字“世袭指挥使府”。门为嘉庆年间所建,相传还有石狮吃肉的民间故事。也在这里学到了门当和户对。风景在路上,知识也在路上,尤其参观各地博物馆和历史文化景点,更要多学多看,做好攻略。

中轴线沿仪门进入,有“提督军门” 匾额,仪门两旁有小门,右为“生门”,左为“死门”。“死门”当然是为死刑犯而设。随后进入大堂,七架梁结构,中三间,前眉有卷棚式檐廊伸出,两边次间独立成室,上原有红底金字“报国家声”匾额,大梁上书“大清嘉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己未月辛卯日乙未时重建”字样。大堂极为高大壮观,不仅占据了最主要的建筑空间,而且在布局和建筑上调动种种手段来烘托它的庄严肃穆气氛,集中体现了土司在该地区的中心地位和至高无上的封建权威。大堂内原有木制台墀,上摆案桌、刑签、堂鼓、悬磬等物,“前有大堂,听政之所居也”,是鲁土司办理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大案之所。大堂前有厢房各五间,分别是文案和案卷之所,形成严谨的院落。

从大堂正后面北门走出,进如意门,到了燕喜堂,西房为议事厅,东房为中军,有匾额“廿世巨家”。从燕喜堂正厅后门穿过,进入祖先堂,这个庭院较前面几院,地势居高,气势高大恢弘,台阶相较前面院落多了不少,地势也开阔,主楼楼层为两层,一楼门顶匾额“效忠楼”,二楼供奉神像,一楼供奉祖先,二楼匾额“效忠以纯”左有“抒丹捧日”,右有“累世劳动”熠熠生辉。是为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赐脱欢妻马氏“建楼七楹”之原址所成。所以祖先堂甚是高大气魄,风格独特。

一天的旅程,几乎都围绕在鲁土司衙门里转来转去,细品文字,静坐后花园,在各种花苞和绿枝间寻找古建筑里的春的生机,鲁土司衙门在边远的荒芜的山谷间安放着,没有北京大故宫的气势磅礴,没有苏州拙政园的秀美娇艳,没有山西王家大院的精雕细刻,也没有天水胡氏古民居的小家碧玉,但是在大漠落日圆塞北之地,还有这样一座风雨五百多年的传奇大院,土司制度下的抗外敌家族厅院,一种西部民族的战争史在一砖一瓦里,一草一本里撰写着,这里,应当成为戍边民族博物馆,成为战斗民族精神的灵魂圣地。

行走在被磨平的地砖和木制地板上,风雨百年又如何?能记住此地的人有多少?没有乡土文化爱好者孤剑引领,这块饱含血泪的守边氏族我如何能知,所以,西北的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流血牺牲的英雄家族被时光吞噬在历史废墟里,成为历史的过客。岳钟琪将军难道不只是一抷黄土下的枯骨,历史的教科书里能写进多少血撒疆场人民卫士。

为什么我们过得如此惬意优美,是因为有那么多鲜血浸透了西北这块战火连绵的土地,世世代代用心守护,几世几载传承发扬。我渴望“西部小故宫”不只是建筑史上的精华,更是世袭的戍边英雄世家的精神传播史。愿我西北的荒凉之地,春雨润春,万物生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