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小说散文 > 正文

写诗重在今人读

中华格律诗词能够万古流传,千秋永续,至今有继,靠的就是其朗朗上口的语言韵律和内涵丰富的辞采魅力以及前朝后代无数写诗人、爱诗人和读诗人的薪火传承。当然,诗词作品的言简意赅、易于理解也是能够让其得以广泛流传的关键之一。        

好诗大多不艰涩,艰涩未必是好诗。据说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的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读给身边的老妪听,并问曰:“解否?”如曰“解”,便录之;如曰“不解”,则易之,再作推敲修改,最终达到曰“解”的目的为止。      

 作诗,需因时因事而为。白居易早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强调在作文章和中华格律诗词创作中关注“时”、“事”的重要性。今人创作中华诗词,也应关注“时”与“事”的有效联系,并结合国家当前形势,社会民生所系,审时度势,酌情入笔,切忌作无病呻吟、指桑骂槐等空洞无物和“鸡蛋里边挑骨头”的伤时刺世作品。      

 然而当下,在中华格律诗词创作方面,偏偏有个别的人为了显示其的“才学”和“独到见解”,写一些堆积辞藻、滥用典故,既艰涩难懂,又不合时宜的诗词作品。写了,其当然是想要发表的,当屡投未被报刊编辑采用时,还怪编辑不懂旧体诗词,便恨恨地说:“不登也罢,我的诗是写给后人们看的!”     

 写诗重在今人读。诗词是写给人看的,首先是写给今天的人看的。今天的人看到了,喜欢了,才有推广、流传的机会。推广了,流传了,才会有被后世人看到和读到的可能。试想:你写的诗词作品发表不了,只能搁在你自己的抽屉里或书案上,万一将来被你的子孙们当作“废纸”烧掉或者卖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的“后人们”还能看得到、读得到你写的诗词作品吗?再说了,如果不能发表,便少了流传的渠道,即便“大作”存留下来,除了你自己的后人外,还能有几个“后人们”看得到、读得到?所以说,不要自欺欺人地说那些不切实际的“胡言乱语”!        

况且,“后人们”的时代谁也不知道他们需要不需要诗词作品和需要什么样的诗词作品,而且“后人们”也不见得就会喜欢你的诗词作品。因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后人们”里也自有“才人”,“后人们”也自有其喜欢的诗人、词家,无需你来吃现代人的“饭”,操未来“后人们”的“心”!      

虽忠言逆耳,若能听进只言片语,对活在今天而欲为“后人们”写作诗词作品的人来说,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坏处的。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