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正文

爱书人的心灵之所:这样的书房,你是否向往?

八月的上海是属于书香的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

将于2023年8月16日至22日

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有书,自然就有爱书人

无论是讲求读书致仕的古代

还是倡导终身学习的当下

“书房”不仅仅是一个

属于“书”的物理空间

也是关乎性灵的立命之所

元·王蒙《芝兰室图》(局部)

今天小艺就想循着书香

与大家共同探访古画中的书房

斋、堂、室、庵、馆、庐、轩、园、亭

看看他们如何在这以书为名的空间里

照见天地,窥看心灵

雅居

书房又叫书斋。斋者,戒,洁也。读书人将书房叫作书斋,当有约束洁净身心这一层意思。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斋既是他们追求仕途的起点,也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

欧阳修的《东斋记》中说:“谓夫闲居平心,以养思虑,若于此而斋戒也,故曰斋。”一间古代读书人理想中的书房,必然是清雅的,是可以让人摒弃杂念,心神俱静的。

明·文徵明《真赏斋图》

上海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是文徵明80岁时为好友华夏所作。华夏字中甫,收藏金石书画很多年,鉴赏水平很高,人称“江东巨眼”。华夏在无锡隐居时,曾在太湖边修建住所“真赏斋”,这幅画绘写的就是这座居所。88岁时,文征明又为好友创作过另外一幅《真赏斋图》,构图略异,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真赏斋图》局部

画中,“真赏斋”掩映于苍松翠柏与玲珑的太湖石之间,可见三间居室,斋主与客人于正中房间对坐,似乎正共同欣赏一幅手卷,一童子侍立一旁。右侧房中两童子围炉烹茶。左室无人,然而透过半卷的窗帘,可见书架上陈列的书籍简牍和几案上的古琴,显示了主人高雅的意趣。

明·唐寅《草屋蒲团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草屋蒲团图》又名《虚亭听竹图》,是唐伯虎艺术创作中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画作描绘了江南初秋,士人于蒲团之上晨读的情景。整幅画面的景象清新幽静,书斋的矮几上,摊放着一卷书册,门口数茎细竹,疏落似有摇曳之姿。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到他理想中的书房,“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目力。或傍檐置窗槛,或由廊而入,俱随地所宜”。这在很多古画描摹的书房场景中都可以看到。

明·仇英《梧竹书堂图》

上海博物馆藏

画上,读书人靠于椅子上似若有所思,前面桌子上摆放笔墨纸砚。草顶片瓦的凉亭周围绿竹葱郁,梧桐长势繁茂,远处群山耸立,清幽简淡的文人雅意跃然纸上。

雅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

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

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有书香、有花香、有茶香,可吟诗、可读帖、可弈棋……宋人周晋的这首《清平乐》应该代表了很多人对于书房雅事的认知与憧憬。

南宋·佚名《人物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继儒在《太平清话》中列举了一些文人雅士在书斋中的具体活动,如: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暄、钓鱼、对画、漱泉、支杖、礼佛、尝酒、晏坐、翻经、看山、临帖、刻竹、喂鹤……清人笔记中则以倪正父“锄经堂”,谈书房“至乐五事”,谓“静坐第一,观书第二,看山水花木第三,与良朋讲论第四,教子弟读书第五”。这些也都是古画中最为常见的书房场景。

南宋·刘松年《山馆读书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松掩映之下,长案临窗,清风徐来。窗外隐约可以听到书僮清扫落叶的声响,间或又似乎可以听到几声鸟鸣,倚案展卷,支颐沉思,何等惬意。

元·佚名《荷亭对弈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池塘边的敞轩水榭中,绿柳掩映。二人对坐博弈,全神贯注,另有一人侧卧床榻,一手支颐,不知是弈后的疲惫小憩还是战前的养精蓄神。又有三仕女,一执扇,一伏案,一取水,整幅画面意境悠闲雅淡。

明·文嘉、钱榖、朱朗《药草山房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古树掩映下,草堂一间,堂内文士们交谈正欢。堂前修竹夹径,尚有文士前行,欲赴草堂雅集。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明嘉靖庚子(1540)十月,众好友应邀于隐士蔡叔品的药草山房雅集的场景。画作之后的长跋和诗作记录下了这次宾客欢聚宴饮、诗画酬唱的景况。

《药草山房图卷》局部

你心中的理想书房

又是什么样的呢?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