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是一份报纸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副刊自从诞生伊始就带有强烈的文艺色彩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媒体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及读者对精神营养、文化知识需求的日益增多,其重要地位更是进一步地提升,受众面也日益拓展,逐渐扩大。虽说在进入到了网络阅读时代的今天,纸质副刊因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大多数上了年岁的文学爱好者还是喜欢阅读纸质文字,报纸副刊便成为了他们的阅读首选和生活陪伴。
报纸,以刊登新闻事件和时事评论为主,以定期、连续、散页的方式向公众发行的正式出版物。是把个人同国家、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是以传播新闻、反映和引导舆论为主的重要宣传工具。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多样化,除以传播时事、政治新闻与评论为主的报纸外,还有以传播知识、提供娱乐或生活服务等内容的报纸。如在同一份报纸上有刊登文艺性、知识性、学术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等文章与图片的固定板面,称之为副刊。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1月24日上海《字林沪报》出版称为“附张”的《消闲报》,随报附送,是中国最早的副刊。副刊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如《兰州日报》的《兰山》副刊等。当然,《兰州日报》在《兰山》副刊的总名目下又分出了刊登不同文体的专用版面名如“人文”“随笔”“小品”“城事”“艺苑”和“美文”等。
虽说报纸以刊登新闻稿件和时事评论为主,但正如以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发展和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来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精神文明充分提高的情况下,爱好文学、书画创作的人越来越多,需要在报纸副刊上展示其作品的愿望也愈来愈强,特别是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习惯,喜欢图书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的当今社会,报纸副刊已经成为了人们极为不可或缺的获取各自生活、文化、知识等需求的源泉之地和理想窗口。
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很多报纸每周仅有一期的副刊版面,也被五花八门的广告挤出了应有位置,从此便再也难登大雅之堂了。其实啊,报纸副刊有着极其广泛的读者群、受众面,有不少的读者订阅报纸,也完全是冲着副刊去的(据笔者了解到,就笔者身边的几位订阅《兰州日报》的朋友,其目的也很明确——喜欢《兰州日报》的副刊)。报纸停掉副刊,便失去了这群读者,岂不惜乎!难能可贵的是,《兰州日报》的“副刊窗口”,一直靓丽地开着,而且每周固定推出好几期不同文体的副刊文章,满足着各类读者的个人需求和爱好,为各类爱好副刊作品的人提供着精神食粮、文化营养、生活服务和增添着阅读乐趣。特别是《兰州日报》副刊刊登的有关描写本市或市外,乃至省外山川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人文和域外见闻等的散文、游记类的小品文、美文,为缺乏外出旅游机会的人提供了足不出户可以领略祖国名山大川秀丽风光和了解相关人文史实的现实可能。同时,《兰州日报》副刊培养了一大批文学作者,笔者就是《兰州日报》副刊的受益者之一。
今年7月1日,是《兰州日报》创刊30周年纪念日,除了对《兰州日报》表示热烈、诚挚、衷心的祝贺外,还要对《兰州日报》副刊的编辑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因为,自1993年《兰州日报》创刊,笔者就与其副刊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近10多年来,笔者大量的中华诗词作品、散文作品、书画评论作品等,都是通过《兰州日报》副刊编辑王欢、任春艳、白爱鸿、刘志龙、王荣立等老师编辑、报社主管领导审签后刊发的。对他们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栽培之力,岂可忘乎!
一息尚存,笔耕不辍,阅读不停。今后,笔者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兰州日报》副刊,支持《兰州日报》副刊,积极为《兰州日报》副刊撰稿,并踊跃投稿,续写与《兰州日报》副刊之不解情缘。
最后,以题《兰州日报》副刊七律一首作结。
诗曰:
兰山嘉树喜成材,感念园丁亲手栽。
巧述人文千相见,精培艺苑百花开。
繁华城事匠心绘,清雅美文诗意裁。
小品之中蕴奇致,欣观随笔写胸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