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伏羲文化论坛现场。
仲夏的羲皇故里,草木葳蕤、山川竞绿。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城天水,秀丽、清奇。
6月21日上午,2023年伏羲文化论坛在天水举办。1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及天水本地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天水师范学院,他们围绕“弘扬伏羲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主题,全方位挖掘探讨伏羲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文化精髓,深入探寻中华文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进一步彰显伏羲文化的精神力量和当代价值……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指出:“《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常来常新,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张其成第八次来到羲皇故里。这一趟,他带来“伏羲八卦象数思维的时代价值”的发言与思考。
张其成认为,伏羲作八卦奠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且伏羲八卦具备三才合一的整体思维、取象运数的关联思维、中正合和的中道思维,具有时代价值。“整体思维可体现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联思维可体现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道思维则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发明层出不穷、领先世界,这与《周易》倡导‘尚象制器’的类比推理思维方式有密切联系。”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天津社会科学院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建永不断探索着伏羲创易象及易学体系的现代意义。
在他看来,《周易》不仅与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老三论”一脉相通,而且与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新三论”具有许多共同之处。“时至今日,《周易》的巨大潜能仍远未释放。随着对易象类型认识的深化,其必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创造无穷的财富。”赵建永认为。
“伏羲‘功盖百王’‘德配天地’。”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网信军民融合》副总编辑逯海军说,“伏羲不仅解决了人类生存问题,还解决了文化传承问题。”逯海军认为,应高度重视伏羲文化研究,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连续性。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甘肃黄河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克恭,站在科学角度,由杠杆原理、勾股定理、《周易》三大元典出发,借方圆之法、通过文理融通之桥,证明了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也证明了事物之事理、学理、哲理三者之间的一致和统一。
“文理分殊,就像流水在地面上冲出的沟壑;文理融通,就像沟壑上搭起的桥。之所以能搭起桥,是因为它们的基础本来就是一体的。”在陈克恭的阐述下,以现代科学方法点亮古代经典、以经典的光芒照亮未来的路径愈加清晰。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蕴、底色和底版。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本源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母体,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日辉追根溯源,发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追求国家大一统、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始终是历史主流。“放眼长远,伏羲是中国的,伏羲文化是世界的。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伏羲文化还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积极意义。”
如何统筹全国伏羲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掘打造伏羲文化品牌,如何通过伏羲文化共同体,形成强大合力,更加有效地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伏羲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济宁市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艳生建议,各地应推动伏羲文化一体化,协同协力打造伏羲文化发展共同体,为伏羲文化资源拥有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岁月今朝,人们再度相会天水,汲古开新。作为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和文化符号,伏羲文化定将在历史长河绵延永续、生生不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