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好手艺,带来明亮和幸福(逐梦)

好手艺,带来明亮和幸福(逐梦)

“兄弟姐妹们,咱这被评为‘四星级盲人保健按摩示范机构’了!全市第一家,全省才三家!四星级已经是目前最高的了!”

  “太好了!”

  初夏的一天,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一家盲人保健按摩养生堂内,窗明几净,花草盈室,红彤彤的锦旗挂满墙壁,一张张整齐的按摩床上一尘不染,一份荣誉证书正在一位位盲人按摩师手里传来递去。

  前些日子,他们派代表赴昆明参加了中国盲人按摩学会与中国盲人协会举办的盲人按摩技能竞赛,在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四星级盲人保健按摩示范机构”。

  得知这一喜讯的按摩师们欢呼雀跃,他们围拢住朱登伟,高兴地把他抬了起来。

  

  朱登伟今年四十九岁,来自河南省封丘县农村。封丘曾经是个贫困县。朱登伟家兄弟姐妹多,因此比一般人家更贫困。

  童年时期,朱登伟和弟弟差不多同时生了一场病,相继因高烧失明。着急的父母带着他们四处求医,可医来医去,兄弟俩的眼睛都没能复明,还欠下了巨额债务。

  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生活还得继续。相比其他孩子,朱登伟更懂事。他知道,即便是一个盲孩子,终究也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的,一定要自立自强。十二岁那年,他开始跟一些民间艺人学吹笙、箫、唢呐,当地称之为吹响器。那些年农村办红白喜事,一般会请响器班。朱登伟嘴笨手拙,但他坚信勤能补拙,哪怕吹得嗓子发干、腮帮子胀痛,他也不放弃。几年下来,长箫短笛,他都能吹得像模像样了。

  这时,农村移风易俗,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响器班的生意也少了很多。学到的本领从此没了多大用处,朱登伟倒没觉得多么遗憾。苦孩子出身的他打心里不喜欢铺张浪费。不过,这桩事使他明白,必须掌握一门能够走得长远的手艺。

  几经辗转,朱登伟进入开封市特殊教育学校视障班学习。

  在特校,朱登伟接触到盲文、国学和按摩,切身感受到什么是“知识的海洋”。因为耽搁了几年,朱登伟几乎是同学中年龄最大的,这让他产生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想把耽误的时间都补回来。每天,他都是早起晚睡,总是第一个踏进教室,生怕漏听了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课堂上的学习之外,他还努力学习课外的知识,听读了几十本医学、文学、心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

  特校三年级下学期是集中实习期。有些同学离开学校,一边实习一边闯荡社会去了。朱登伟也有些心动,自己实习挣到钱,也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但他深知,没有真才实学是无法真正在社会上立足的,眼下所学的还只是基础。他再次打开课本,埋下头来学习。生活费捉襟见肘了,他从牙缝里省钱,一碗开水加一个馒头,就是一顿饭。人生没有白吃的苦。朱登伟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现名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从此,他开始更专业更系统地学习推拿按摩技艺:记人体穴位、肌肉结构、经络走向,抓桌面练习指法,做俯卧撑、指卧撑增强耐力,平举满满一盆水……

  寒暑假回到家,朱登伟一天也顾不上休息,他要把老师教给他的,手把手地与弟弟切磋,他还在父母、邻居身上练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里,手裂出了一道道口子;夏天里,热得痱子长满全身,这一茬还没退去,那一茬又冒了出来。不少学生一放假就荒疏了学业,朱登伟的成绩却突飞猛进。尤其在脊椎矫正、骨盆复位等方面,他练出了独有的专精技艺。

  

  从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毕业后,朱登伟怀揣梦想,来到濮阳一家按摩店,先是实习,继而就业,再到安家落户。

  工作期间,朱登伟从不惜力气,也从不喊苦和累。他的顾客大多成了回头客,回头客又带来更多的顾客。

  店里有一位负责给大家做饭的女工,叫王琴,比朱登伟大一岁。她忙不过来的时候,朱登伟就帮着她择菜、洗碗、擦油烟机。

  这一切,王琴看在眼里。朱登伟的手艺、人品赢得了她的心,王琴的吃苦耐劳也感染了朱登伟,他们走到了一起。从此,他成为她的依靠,她成为他的眼睛。

  婚后,两人商量着开一个属于自家的店。盘算开店期间,最大的困难是筹款。好在,岳母信赖女婿的手艺,她看到女儿女婿愁眉不展、东挪西借,就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来支持他们。

  2012年8月8日,这一天,朱登伟终生难忘。他白手起家,梦想成真,自家的盲人保健按摩养生堂开业了!

  养生堂的开业,让朱登伟和同是盲人的弟弟有了归属感。他们的经营理念是:诚信,利他,顾客至上。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经营的时候,店里客人不多。有的按摩师心里恐慌,担心店面运转不下去。朱登伟一面给大家打气鼓劲,一面带领大家钻研业务、提升技能。他想的是,只要练好本领、练精手艺,就不愁打不开局面。

  给顾客服务时,从力度到节奏,再到指法,每一个步骤,朱登伟都尽心尽力,丝毫不马虎。夜静更深时,他结合《黄帝内经》等典籍要义,练习指法的持久力、渗透力、灵活度、精准度,常常一琢磨就是一宿。

  但是,顾客仍然零零星星。究其原因,是人们对盲人按摩行业不了解、信不过。怎样才能消除人们的成见和疑虑呢?朱登伟琢磨,还是得主动走出去。空闲时候,他就组织员工到街头开展公益活动,让过往市民免费体验他们的按摩、刮痧、传统中医拍打等技艺。

  那天是世界脊柱健康日。朱登伟拿出一沓事先打印好的彩页,将六名员工分成三个小组,分头赴附近社区进行“呵护脊柱,挺拔生活”科普宣传,有需要的市民可免费体验他们的按摩技艺。

  朱登伟和王琴是一组。他们遇到一位母亲,女儿正在复习,眼看就要高考,孩子的后颈却出现了问题,僵硬、酸胀、疼痛。孩子顾不上去医院,一手按着后颈一手做题。这位母亲看见朱登伟夫妇,便把他们请到了家里。朱登伟连续给孩子按摩了三天,孩子后颈的问题解决了,后来还考上了满意的大学。母女俩对朱登伟刮目相看,自那以后给他介绍了不少客户。

  有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患上了眩晕症。大小医院都看了,就是找不到病灶。她对保健按摩本来持怀疑态度,可实在没办法了,就来找朱登伟试一试。朱登伟试探性地按压了几个来回,凭手感察觉她的颈椎骨横凸有摆动,便心中有数了。前后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折磨了这位老师数月的顽症即被朱登伟手到病除。接下来又巩固了两天,这位老师已一身轻松。

  有人就此说朱登伟太不会做生意:“大小医院都看不好的病,你掌握好火候,让她一天好一点,按摩十天半月的最好,不就可以多挣点钱吗?”

  朱登伟摇摇头,反问对方:“如果患这病的是你,或者你的家人呢?”

  朱登伟又说:“手艺,手艺,靠的是手,也靠的是守,要守住良知。守住了,才是真正的手艺。”

  当然,守住了手艺,也就守来了生意。那位老师从此成了朱登伟的常客。讲课讲得口干舌燥上火了,在讲台上久站两腿酸麻了,她都来按摩。其他人有腰酸背痛的,她也动员别人过来。

  口口相传中,店里的顾客慢慢多了起来。

  

  2023年5月16日,朱登伟的养生堂前嘉宾云集,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四星级盲人保健按摩示范机构”揭牌仪式正在举行。中国盲人按摩学会行业管理分会相关领导在致辞中说,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命名一批盲人保健按摩示范机构,旨在促进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规范化建设,塑造行业典范,提升行业标准,鼓励和促进更多盲人创业就业。河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相关领导代表省残联送来十万元奖励资金,扶持其发展壮大。

  开店十多年来,养生堂逐渐擦亮自己的品牌。经理王兰说,店里的回头客有两三千人,服务群体稳定。更稳定的是员工队伍。店里常年用工二十人,高峰时段用工三十人。无论最初参与的,还是中途加入的,只要踏进这个大家庭,就不愿再离开。

  三级盲人保健按摩师于磊来自周口市农村,与朱登伟是当初读特校、推拿学校时的同班同学。现在他们仍像在学校时一样无话不谈,朱登伟在技艺上每有新的心得体会,都毫无保留地跟他和其他员工分享。“跟着他干,长本事,有奔头。”于磊说。

  来自濮阳县农村的九〇后冯苗苗,是店里最年轻的三级盲人保健按摩师。刚来这里实习的时候,她只会小儿推拿,现在已成长为一个多面手,艾灸、传统中医拍打等样样拿手。在这里,她和十多个盲人兄弟姐妹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家庭的经济负担变成家庭的经济支柱。在这里,冯苗苗还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组建了幸福的小家。现在,她和爱人笑呵呵地一起上下班,那份源自心底的乐观、自信,洋溢在小两口的脸上。冯苗苗说,盲人虽然看不见,但内心世界同样是多姿多彩的。她和爱人学会了吹葫芦丝、唱豫剧、拉二胡。每年元旦、春节,他们这些员工都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活动现场一片欢歌笑语。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养生堂还会组织员工团建活动,踏青、春游、野炊,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诗与远方。他们去过日照海边,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去年秋天开业十周年之际,他们专门举行了旅行庆典活动,一起去了首都北京,爬长城、爬香山,还特别去了天安门,现场感受了升国旗仪式。

  朱登伟告诉我,他们能走到今天,有幸在全国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除了自身的坚持,更离不开市、区残联的关怀和支持。在用电用水等方面予以倾斜和照顾不说,还送来盲杖、盲表、听书机、血压仪等辅助器具,组织他们开展触摸春天活动,送他们去郑州、北京学习新技术,请来知名专家给他们授课。对此,他们只有更加努力勤奋地工作,用双手回报社会。

  “如果经营状况持续向好,我们还想开一个分店,带动更多盲人就业,让更多盲人兄弟姐妹自立自强,都能靠手艺吃饭。”朱登伟认真地说。

  “手艺如同一把钥匙,一束光。”冯苗苗接过话茬,“有手艺,就能打开连接世界的大门,带来明亮和幸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0日 08 版)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