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原生态 吃上“旅游饭”
——麦积区利用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经济”
□记者 欧阳文全 缑玉明 吕霞
出麦积区主城区朝东南方向行进,道路两侧不时出现排列整齐的民居、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游人也越来越多,意味着离闻名遐迩的麦积山大景区不远了。绕过麦积山·峡门风情小镇,顺着绿荫环绕的山路继续前行,翻过一座小山头,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庄便如画般展现在眼前:清澈的溪流,幽静的荷塘,宽阔敞亮的文化广场,沿河堤一字排开的木构长廊,亭榭、村居、巷道和古色古香的大门,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站在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几个红字尤为耀眼夺目,微风吹过,松涛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土蜂蜜、核桃、花椒、根雕,这些当地的特色产品,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这里就是麦积区麦积镇红崖村。
麦积镇红崖村地处秦岭北麓河谷地带,距离麦积山大景区5公里。近年来,红崖村依托麦积山景区,凝聚小峡河灵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按照强短板、补弱项的工作思路,红崖村积极争取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建设示范村等项目,加大道路交通、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提升了红崖村旅游配套基础服务设施水平。同时,统筹推进“农家乐”、特色餐饮、民宿、村史馆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有力带动了红崖村及周边各村群众自产土蜂蜜、山野菜、木耳等农林土特产和山货的销售,实现了贫困群众创业致富增收。
目前,全村共有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8户,新发展集休闲、垂钓、住宿于一体的休闲垂钓园1家,集草莓采摘、休闲观光的生态农庄1处、人参种植生态观光基地1处。红崖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2年,红崖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红崖村群众致富增收的特色亮点产业之一。”红崖村党支部书记阮立冬介绍说。
近年来,麦积区深入挖掘各镇村山水生态、农耕田园、特色种植、村落民俗等特色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连片带动特色餐饮、精品民宿、采摘垂钓、休闲娱乐等乡村旅游休闲项目、田园综合体以及游客参与、互动性强的娱乐项目,有力助推了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如果红崖村是麦积山大景区的“后花园”,那么麦积镇后川村就是麦积山大景区的“大餐厅”。走进这方被碧翠林海环抱之中的小山村,放眼望去,整洁平坦的道路两旁,一座座乡土气息浓郁、排布错落有致的“农家乐”遍布整条街道。
自小在后川村长大,现任后川村党支部书记的杨江东告诉记者,后川村与麦积山、仙人崖、净土寺等景点相邻,但在旅游业大发展之前,后川村曾经是一个封闭落后的传统农业村庄,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只能解决温饱。从1990年开始,随着麦积山、仙人崖旅游业的逐步兴起,村民开始尝试着在景区蹬黄包车,卖小吃、旅游纪念品等,利用农闲时间在家门口搞起了第二产业。之后,朱成喜、张孙年等4名村里的老党员赴陇南、凤县等地参观考察,借鉴外地经验,率先开办起了“农家乐”。自此,后川村找到了一条适宜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吃起了“旅游饭”。
为了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后川村立足景区资源优势,采取“党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不断扩大“农家乐”发展规模,并成立专门的协会,规范经营者行为,为经营者提供指导和服务。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后川村“农家乐”的发展劲头越来越足,目前全村有“农家乐”88户,累计从业500余人,日最大接待游客量4000余人,经营户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农家乐”成了后川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后川村也先后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甘肃省专业旅游村、天水市农家乐建设先进村、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天水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后川农家乐”成为天水市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村镇兴起,越来越多的群众依靠旅游实现增收致富,麦积区已初步探索出了将美丽乡村变成美丽景区的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