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教育 > 正文

考研成绩今日公布:“考研热”为何持续升温?是“二次高考”吗?

原标题:考研成绩今日公布:“考研热”为何持续升温?是“二次高考”吗?

今日,各地考研成绩陆续公布,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

近年来,我国考研人数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01万,随后出现了加速增长,呈现出高位上的高增长,5年净增长256万,实现了报名人数的翻番。根据研招网统计,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74万,相较去年22考研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457万人,同比增长 17 万。

历年考研人数趋势图

“考研热”为何会持续升温?

就业难和学历贬值无法回避

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学历贬值,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在人人都是大学生的时代,用人的尺子必然水涨船高,在这个背景下,考研持续高热。

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如果加上回国留学生,大学毕业生就可能超过了1140万。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增就业的目标也只有1100万。受疫情的影响,社会需求萎缩,就业去向狭窄,体制内成为大学毕业生热衷的选择。毕业生掀起考研热的同时,还有考公热、考编热,高考志愿填报还掀起了师范热、军警校热。

而体制内对人才的衡量,牢牢地坚持着两个原则,一是出身,二是学历。

此前沈阳皇姑区相关部门公开发布引才公告,一方面是强调名校出身,另一方面强调研究生学历,对于到皇姑区就业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有特殊优待。对于到中小学任教的博士,公告表示将直接任命为副校长。9月12日,河南国资委发文,如果博士生到企业就业将享受国企中层副职待遇。当下,小到县城,高至省级组织部门的选调生,各地政府以学历与出身为评价标准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评价标准都在加剧考研热,尤其是对学历门槛一刀切地坚持,直接导致名校毕业生因为体制内就业的诉求,不得不加入考研大军。如果说过去考研,更多还是为了改变“出身”,兼顾学历,但在激烈竞争下,很多人考研核心目的已经变成解决学历高低,无所谓学校“出身”了。

更糟糕的是,这种对学历的过度强调和重视,在全面影响着毕业生与家长的价值观,进而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即便在很多985高校,也把推免率、考研率当成学校招生的重要招牌,还频频出现了“一个宿舍全部读研”的宣传。

考研高考化将引发了很多问题,包括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这一现象有必要得到遏制。但是,用人评价如果不能改变,这一趋势很难得到有效遏制,也非教育部门所能控制。

考研是“二次高考”吗?

大三学生:如今比高三还紧张

光明网评论文章曾提到一组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考研报名人数为457万,二者的比例接近2:1。

文章认为,不难想象,考研在走向一种“高考化”,成了很多学生理所应当一道必过的坎,考研正在成为普遍的“人生规划”。

早上六点多,天还没亮,虽然此时兰州室外气温只有零下十多度,但兰州交通大学图书馆门口已经排满了来上自习的学生。伴随着一轮考研的结束,又有一批新的考研大军整装待发,本以为会因为考研结束而有所空闲的自习室早早又被学生填满。

大三的张帅宗就是其中之一。“毫无疑问,考研已经成为当下本科生前进的趋势,研究生学历也是以后工作升职的门槛,当前大学老师都是博士起步了,所以在未来的5到10年,研究生可能和现在的本科生一样遍地都是。”张帅宗觉得考研是解决就业问题最保险的途径。

现在的张帅宗每天六点多起床,吃口早餐就要投入到一天的学习当中,“如今每天比我上高三那阵还要紧张。”他笑言,本以为上了大学就能轻松点,没想到自己是读了个四年时长的“高四”。

与张帅宗一样,正在自习室复习考研英语的李萌也在抓紧复习,她觉得研究生学历是一块必不可少的“敲门砖”:“考研可以拥有更高的学历,作为一个敲门砖,这也可以为未来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做铺垫。同时,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不论是企业等用人单位还是对于自身总会有一种优越感。”

或许正是这种“优越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采访中,许多学生向记者表示,从大三一开始,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其他老师,都非常鼓励学生去考研,为此还特地专门召开考研动员大会,动员同学们考研。“我身边的同学很多都报名参加考研,并且很多也报名了各种培训班,虽然还未完全确定好学校以及专业方向,但看到其他人都报名,自己也就尝试一下。”李萌说。

此外,很多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把考研当成实现理想学府梦的最后途径。“由于高考不是特别理想,没有能够去到一个理想的大学,现在考研给了我最后一次机会。”吴昊天从大一一开始,就希望通过考研实现他的名校理想。

怎么解决?

改变唯学历的用人标准是根本

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看来,研究生高考化,是由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仅靠教育部门无法解决,改变唯学历的用人标准是根本。但加强招生考试的改革,遏制过度应试化趋势,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却是当下亟需加强的。

他提到,考虑到国情文化不同,在目前的情况下,推广扩大推免制可能是一个更容易实施、切合实际的办法。不过,因为存在推免生占比过高影响公平公正等争议,这一更为科学的招生改革近年来未能继续扩大。

陈志文分析陈,考研越来越“内卷”的背后,是社会竞争前置导致考研日渐“高考化”的趋势。相关招生制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一趋势,根本的解决,还需要回到社会竞争与评价层面。

祝各位考生顺利上岸!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