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两省“一把手”联动调整,如何续写新故事?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2361740
青海、江苏同时迎来新任“一把手”。
据新华社3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决定:信长星同志任江苏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青海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刚同志任青海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公开简历显示,信长星出生于1963年12月,曾长期在国家部委任职,此番调整是他继安徽、青海之后第三次跨省履新;陈刚出生于1965年4月,曾主政北京朝阳、贵州贵阳等地,还是首任雄安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图片来源:青海日报、国新办网站
至此,党的二十大后,过半省份党委书记已经完成调整,信长星和陈刚成为2023年首批调整的省级党委书记。其中,“65”后的陈刚是目前最年轻的省级党委书记。
江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地位十分重要;青海则是深居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头,肩负生态保护重任。两省远隔2000多公里,但共饮长江水,“结对”多年——2010年江苏与青海海南州建立对口支援关系;2016年7月,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江苏对口帮扶青海。“苏青”协作的故事由此展开。
1月3日,江苏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刚刚赴任的信长星表示:“我从三江源头来到江苏,接过省委书记这副沉甸甸的担子,从今天起成为江苏大家庭的一员,深感万分荣幸、使命在肩。”
两省完成“接棒”,“苏青”协作是否会续写出新的故事?
重视生态环境治理
现年59岁的信长星是山东惠民人,先后在曲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即进入原劳动人事部等劳动系统工作长达20余年。2008年国家公务员局组建后,信长星担任该局副局长,2010年升至人社部副部长,46岁即跻身副部级。
2016年信长星“空降”安徽,任安徽省委副书记。2020年7月,有着十年副省部级经验的信长星交流到青海,出任代省长,2022年3月升任青海省委书记。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559427
刚到青海的信长星就迎来一个棘手的问题——一篇《青海“隐形首富”:祁连山非法采煤获利百亿至今未停》的报道揭开了祁连山南麓腹地木里矿区非法开采的盖子。青海省迅速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时任省委书记王建军与刚刚履新青海代省长的信长星担任组长,以零容忍的态度向破坏生态的行为开战。
信长星曾提到,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一场“政治大考”“生态大考”。在青海任职的2年半时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一直是信长星最重要的抓手之一。无论是2021年接受《经济日报》专访,还是2022年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他都在着重阐述青海如何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
青海省情定位就是“三个最大”,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近年来,青海围绕“四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现代产业加速构建,绿色转型成效开始凸显。比如,循环经济增加值已经占据规上工业的65%;锂电产能接近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居全国首位。
当信长星转任江苏省委书记,青海也迎来了新任掌舵者——此前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的陈刚。
陈刚是江苏高邮人,现年57岁。从官方履历来看,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分成了很多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是求学,15岁考上扬州师范学院化学系,然后在哈工大读研,在北大读博,25岁博士毕业。第二个“十年”是技术研究,理学博士陈刚工作的第一站是北京玻璃研究所,第二站是北京一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7月,35岁的他步入仕途,转任北京市外贸委副主任。
2003年1月起,陈刚在北京朝阳区开启了他的又一个“十年”。从副书记、副区长、区长做到区委书记,陈刚管理朝阳区的9年半期间,恰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经济与社会效应彰显,朝阳区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陈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经济发展来说,我认为奥运会让我们发展提前了5年;从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来看,给我们提前了10年。”朝阳区委书记之后,陈刚就进入了北京市委常委。
雄安新区是陈刚履历中的另一个亮点。2017年5月,陈刚从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任上被调往河北,成为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中最年轻的一员。同年6月,雄安新区管委会获批,陈刚成为雄安新区首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负责雄安新区的全面工作,被媒体称作“雄安千年大计”执行者。
雄安新区 图片来源:新华社
雄安新区官网现在还保留着一篇题为《陈刚,主政雄安的日子》的报道,其中写到:“在研究机构待过,在企业待过;在政府系统干过,在党委系统干过;在大城市工作过,在贫困地区工作过;常规的机关工作经历过,建设奥运场馆这般大事也经历过。这样的阅历,对于他承担起中央交给他的建设雄安新区的重任,是很好的支撑和积累。”
掌舵“坚持生态优先”的雄安新区,陈刚自然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打了不少交道。他曾强调,要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不当历史罪人的决心,大力整治淀区生态环境,切实解决白洋淀流域污染治理问题。
带着白洋淀治理和保护的经验来到“地球第三极”,陈刚成为“中华水塔”新的守护人,如何以加快“四地”建设为抓手,继续彰显生态价值、履行生态责任、挖掘生态潜力,新的考验摆在陈刚面前。
下好创新“先手棋”
信长星要面对的则是如何执笔“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现代化建设。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46131
从安徽、青海两省的经历来看,科技创新是信长星此前各类主要活动报道中的高频词。
这一特色从安徽就有所显现。以时间线来看,信长星2016年“空降”安徽省委副书记后,先后参观走访过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讯飞、明天氢能公司等院校和企业,就光电技术、核能核聚变、现代农业、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燃料电池等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过了解。
关于科技驱动发展,时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的信长星曾提到过四个“度”:加大核心技术攻关的“力度”,增强帮扶科创企业的“精度”,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广度”,提高集聚创新资源的“强度”——以此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0年来到青海,信长星把科技创新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2年7月6日,信长星专门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科技创新助推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他在文中提到,“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青海科技创新工作”,无论是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还是民生需求,都要“强化‘弱鸟先飞’意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4年在安徽,2年半在青海,无论是东部省份还是西部省份,信长星都有过治理经验。此番调任江苏,也可以说他并没有完全离开青海,跨省之后两地还有非常互补的地方。
从产业角度来看,青海是碳汇盈余地和清洁能源大省,其生态系统固碳总量排全国第一。江苏则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是全国的碳减排重点区域和潜力地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全国一盘棋十分重要,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也有相应的战略定位、控排要求。在“双碳”指挥棒下,东西部地区如何形成合力,需要各地进一步挖掘新的合作机遇。
从合作渊源来看,青海则是江苏对口支援的省份。
2022年12月22日,信长星还和刚卸任江苏省委书记的吴政隆有过一次“视频对话”。在当天的(江)苏青(海)对口支援协作工作视频座谈会上,信长星以青海省委书记的身份感谢了江苏省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援青上的倾情担当,江苏推动12年对口援青、6年东西部协作取得显著成效。
对于“苏青”的协作故事如何续写,信长星提到:“踏上新征程,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援青站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起点,进一步围绕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开展携手结对和双向交流等深化支援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交出共同富裕的高分答卷。”
履新江苏,信长星正式执掌这个“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6%的人口、创造10.2%经济总量”的“经济大省”。
在1月3日江苏省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信长星提到:“江苏是一部厚重的大书,我将用心研读、用心理解、用心感悟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真情融入其中。”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信长星说:“不提新口号,不起新炉灶,不烧‘三把火’,不搞大呼隆,脚踏实地干实事,埋头苦干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