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咳嗽一周“扛”成白肺,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诊!“新冠预测者”曹云龙:每年或现多个感染高峰
近日,“白肺”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抱着侥幸心理一直在家硬‘扛’,没想到‘扛’出这么重的病!” 12岁男孩周周(化名)家住武汉,他家长后悔不已。之前因为不太重视,加上怕去医院,周周咳嗽一周不就医,结果再来到医院时检查发现,一侧肺部已经成了大叶性肺炎。
对于“阳康”以后一直咳嗽是否是“白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刘焱斌表示,咳嗽并不是“白肺”的表现,可能只是存在气管、支气管炎症。从目前收治的病人来看,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都容易患“白肺”。市民若确诊“白肺”,需要去医院处理,而不是自行服药。
另据中新网12月28日报道,“新冠预测者”、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同突变株每年可导致多个感染高峰。
男孩咳嗽一周不就医成“白肺”
据极目新闻日前报道,12岁的周周一个多星期前出现阵发性咳嗽并伴有发热,家长害怕去医院会交叉感染,于是在家自行吃药治疗。退热之后,周周咳嗽的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开始咳后呕吐,活动后出现胸闷的情况,家长这才将他送往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就诊。
周周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接诊的儿科主任张雪荣经过一系列的查体后初步判断周周已经发展成肺炎了,“收治入院后查胸片显示,孩子右肺内见片状软组织样高密度影,右肺野内亦可见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右肺部分不张伴胸腔积液可能。”看到胸片上患儿的一侧肺部组织大面积变白后,家长既自责又后悔。好在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周周目前的症状已经明显好转。
张雪荣提醒家长,普通儿童新冠病程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肺炎较为相似,常见的表现是咳嗽时间较长,呼吸气促、面色发青等,“多数儿童呼吸道症状在1周内消失,少数重症肺炎常在1周后病情进展,一般到医院才能确诊。”
张雪荣告诉记者,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切莫硬“扛”以免延误病情:
①发烧持续3天以上还没有好转迹象;
②出现了意识障碍、高热惊厥,尤其是首次惊厥;
③有喉炎、喉梗阻的表现,小朋友躺不下来、声音哑、喘不过气,脸色发青,出现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一定要尽早来医院,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④有重症的肺炎表现,呼吸急促、脸色发青、缺氧;
⑤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孩子服用退烧药退热之后能否睡觉、正常吃饭、玩游戏?如果孩子一直哭闹或懒散嗜睡,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⑥小朋友诉说某一部位固定疼痛,且长时间不能缓解;
⑦小朋友消化道症状日益加重,频繁呕吐,腹泻严重的需要及时就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3个月以下的婴儿是特殊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建议及时就诊。
有老人感染后没高烧
也不咳嗽双肺却已经白化
据湖北经视报道,近日,湖北武汉70多岁的吴婆婆被查出感染了新冠,不过,老人病情似乎并不严重。
可四五天后,吴婆婆突然出现神志不清症状。家人还以为老人心脏病犯了,经送医检查,老人的血氧只有七十多,CT胸片情况更是不乐观:双肺都已经白化。
武汉市第四医院武胜路院区心内一科主任成忠介绍,正常人的CT,肺部都是黑色,可吴婆婆送来后双肺都已经白化,缺氧非常严重,几天高流量氧治疗效果都不好,一度要上呼吸机。
像吴婆婆这样,没高烧,不咳嗽,但最终严重肺部感染而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在医院里也时有发生。
成忠介绍,这是一些老人感染新冠后的典型症状。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外表看起来毫无波澜,其实已经非常危险了。
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差一点,嗜睡、整个人反应比较迟钝,但一查血氧饱和度只有六七十,肺部缺氧表现非常明显。
一直咳嗽是“白肺”的表现吗?如何自查?华西专家解读
“白肺”是什么?当肺泡里出现炎症或感染,肺泡被渗出液和炎性细胞所填充,CT或者X线检查的射线穿不透,肺部就会在影像学上出现白色区域。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曾表示: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并不是指肺脏组织实体变成了白色。而不仅是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多个病原体和一些细菌都可以引发肺部炎症。
那么,如何自查是否存在“白肺”?一直咳嗽是否是“白肺”的表现?“白肺”后该怎么办?据红星新闻12月28日报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刘焱斌对此进行了解答。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对于如何自查,刘焱斌表示,最关键是要重视自己是否存在气紧的症状,可以通过观察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低于95%,甚至93%以下,就要高度怀疑自己可能已经出现肺部炎症。”这时候就需要去医院做一个胸部CT或是平片进行确认。
对于“阳康”以后一直咳嗽是否是“白肺”,刘焱斌表示,咳嗽并不是“白肺”的表现,可能只是存在气管、支气管炎症。从目前收治的病人来看,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都容易患“白肺”。
市民若确诊“白肺”,需要去医院处理,而不是自行服药。因为有的口服药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去选择,这其中涉及药物的禁忌症以及药物与基础疾病间的相互作用,自己用药有一定风险。“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不会留下后遗症。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新冠预测者”曹云龙:每年或现多个感染高峰
据中国新闻网12月28日报道,不久前,《自然》杂志(Nature)公布了2022年度科学影响“十大人物”(Nature’s 10),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入选。
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过去一年间为重大科学进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曹云龙的入选理由是,作为新冠预测者(COVID-predictor),追踪了新冠病毒的演化,并准确预测了新突变和新毒株的出现。
曹云龙介绍,国内现阶段主要流行的是BA.5.2和BF.7,二者都属于奥密克戎BA.5支系。他表示,我国大部分人群接种的是原始株疫苗,其诱导的体液免疫被奥密克戎突变株严重逃逸,加之多数人群接种疫苗已经一年以上,体内中和抗体水平下降,进一步削弱了预防感染的作用。
他提到,当感染BF.7之后,对BA.5和BF.7的中和抗体水平较高,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同一毒株。但是,与BA.5.2和BF.7相比,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的BQ.1.1、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是感染了BF.7,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对XBB等最新突变株的中和能力也较低。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国内BA.5.2和BF.7感染高峰过去后,不排除出现因BQ.1.1、XBB或者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驱动的感染高峰。
以色列人群新冠重复感染率大型队列研究 受访者供图
在国际其他地域,重复感染已司空见惯。曹云龙提供的数据表明,最新流行株如BQ.1.1和XBB的重复感染率已达到40%,并在持续攀升。他表示,今年绝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四波重大感染高峰,多为不同突变株所诱导,平均三个月一次。目前看来,国内也很难完全避免。
曹云龙还表示,现在看到的奥密克戎的致病性整体上下降,主要是因为疫苗接种的普及以及大量人群感染导致的免疫力增强。虽然疫苗和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有效防止感染,但可以减轻症状,所以看上去似乎是病毒的致病性下降了。但他强调,这并不能与病毒的天然毒性相提并论。
曹云龙提到,社会群体中还有很多无法接种疫苗或者接种后无法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人群,例如免疫缺陷人群、高龄老人、以及肿瘤患者等,他们也是新冠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因此仍然需要监测奥密克戎在这些高危人群中的致病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