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关注 > 正文

当AI的作品获得了人类艺术比赛大奖……

当AI的作品获得了人类艺术比赛大奖……   

从猿进化为人,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数百万年时间。从文明的曙光初露,到真正创造出伟大的现代艺术,又是几千年的时间过去。

对于“AI艺术家”来说,这个过程是以一年和几个月来计算的。2021年1月,美国著名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推出了“DALL-E”算法,这个算法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的描述创造逼真的图像和艺术”。

2022年4月,“达利二代”(DALL-E·2)上线了,生成的图像更加真实准确,分辨率提高了4倍,画面的美感和艺术氛围更是与一代不可同日而语。又过了5个月后,AI生成的画作,便已经可以在人类的艺术比赛上斩获大奖了——这位名叫杰森·艾伦(Jason Allen)的参赛者,凭借他用AI绘画工具Midjourney生成的作品,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艺术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一幕梦幻般的“太空歌剧”引发的争议

这似乎是一座幽深华美的宫殿,金碧辉煌,却并未被完全照亮,仿佛被永恒的夕阳所笼罩。几位身着长袍的女子站在大厅里,远眺着占据画面中心的一轮“圆窗”,窗外隐隐可见另一个有着建筑痕迹的世界。

这幅由AI技术“创作”的作品,名字就叫《太空歌剧院》。它在上月底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上,获得了” 数字艺术/数字修饰照片“一等奖。提交这一画作的参展者名叫杰森·艾伦(Jason Allen),是一家桌游公司的CEO。据他介绍,自己借用了一款名叫Midjourney的AI绘图工具,通过一个类似“文字游戏”的过程,输入题材、光线、场景、角度、氛围等等有关画面效果的关键词,并做了反复的调整和修改。

尽管画面效果惊人,但得知这并非出自人类艺术家之手后,还是深深刺激到了不少人。有网友将此次获奖事件与“人们不会让机器人参加奥运会”相比,并表示“我们不需要与机器人比赛,更何况这些机器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击败我们。对艺术,大概也是如此吧。”

悲观的预言跟着就来——“我们这一代人即将眼睁睁见证艺术的消亡”“如果连最具创意的艺术工作都无法避免被机器所吞没,那其他高技能的工种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到时候,我们又能剩下什么呢?”“艺术正以尽可能便宜和快速的方式生产出来,然后在社交媒体上被迅速消耗掉……”

“这是一个趋势,而它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

对于自己的获奖和部分网友的质疑,艾伦处之泰然。“如果明年的比赛能为AI艺术专设一个奖项的话,我乐见其成。随着AI创作的能力突飞猛进,总会有人拿AI的作品来参加艺术比赛,只不过我成了第一个而已。”

成都某游戏公司CTO(首席技术官)刘自明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国内目前也有头部科技公司在搞这个技术,他前不久也试着注册账号,用关键词生成过几张,画面比较偏水墨风格,但效果并不理想。

“国外先进的AI技术,可以通过图片生成图片,反复迭代,也就是可以让图片不断地‘自我进化’,而国内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刘自明说。“但AI的进步很快,我相信只要有持续不断的训练,应该用不了太久也能有明显进步。”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谷歌、微软、OpenAI等巨头的不懈努力之下,Disco Diffusion、Wombo、Midjourney、Dall-E·2等一系列高质量的AI绘画工具陆续问世,但目前能够驾驭并感受AI绘画效果的仍是小众群体。

也有人在感受AI艺术的同时进行反思。微博网友@没救考拉在用DALL-E生成了一幅“月光下、竹林里的小熊猫”图片之后表示,自己在惊叹科技智慧的同时,也隐隐有挥之不去的心虚羞愧感。

“文字指令就算再详尽再讲究,真的能够承载一幅画所需的所有信息吗?思想和文字之间、文字和画面之间、思想和画面之间都必然是有距离的,这些距离永远需要想象力去填补。”他写道。这份想象力不属于他自己,令他对这类AI技术感情复杂。“如今在许多领域都已经成为了零件的我们,以想象力和知觉被侵蚀为代价,换来了轻松、便捷、高效……”

但在真正的艺术家看来,AI的艺术创作并不构成任何威胁。成都知名当代艺术家屠宏涛认为:艺术不受媒介影响。“AI只是工具,创意永远是自己的。只要你要表达的想法有价值,用什么媒介都可以。”他说。“现在的AI艺术有点像是当年的摄影。摄影技术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也不认为拍照片这件事还能发展成艺术。但你看,如今的摄影艺术多么发达,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惊喜。”

回到本文开头:尽管网友们争议纷纷,但迄今无人正式对杰森·艾伦的获奖提出反对,艺术博览会的评委们也依然认可奖项的有效性。其中一位评委是这样说的:“我对AI艺术既无成见也不热衷,但你知道,这是一个趋势,而它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王兰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