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正文

甘肃天水:历史文化名山齐寿山大唐祖陵考察探寻与规划设想

历史文化名山齐寿山大唐祖陵

考察探寻与规划设想

王仲满

甘肃天水东南秦州区齐寿镇境内的历史文化名山齐寿山,经民间传说和相关史料记载有大唐先祖之陵墓,但其墓址究竟在齐寿山那里众说纷纭,因此唐墓探源一直成为大唐祖墓的千古之谜。有齐寿山东北方稍子坡对面凤凰岭(咀)说;有西北方坚山村梁上的圆峰山岭说;有山巅东南的谒陵观旁小丘说等。我们还是要根据较有价值的当地传说和权威的史料方志来考察探寻。

一、陵墓的传说佐证

相传隋末,齐寿山东北脚下小山村里有一户姓李的人家世代以打猎为生。主人名叫李炳,老俩口年近半百膝下无子。一天李炳拿着弓箭又去狩猎。突然从一棵古松下窜出一只小鹿来,李炳拿开弓一箭就中。小鹿虽身带箭却急跑如飞,须臾间便消失在森林中不见了。李炳跟血寻鹿到山上一座古观门前一看,自己的那支箭竟然射到观院墙壁那只笔画的鹿身上,且还流着鲜血,他觉得此事有点奇怪。此时院内传来了说话声,他便偷偷从门缝一看,见有两位气宇非凡的道长在院中石桌上下棋说话,其中一个说:无量天尊依你之见,这射伤太白金星梅花鹿之事该如何惩罚?另一个声如洪钟答道:他乃未来天子之父,我又怎能惩罚于他呢!唉只可惜此地有出龙之穴,无养龙之潭啊。那个又问:何方为龙潭之地,答曰:山西太原也。随后他俩化为两股青烟便消失了。李炳这才如梦初醒,原来是仙人与他点化。

回家后妻子果然有孕。第二天他俩便带着简单行囊上路了。经过几个月的沿路乞讨,好不容易才投奔到山西太原一位唐员外家生下了一个男孩。后来李炳老俩口相继病逝,按照生前遗言,把他俩都送回到故乡齐寿祖茔安葬,员外夫妇俩收那小孩为义子,起名唐李缘(后改渊)。转眼许多年过去了,在隋末战乱之际,唐李渊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公元616年唐李渊再次被任命为山西太原留守掌握重兵,就在此时,隋炀帝荒淫无道,民怨沸腾,公元617年,他听从次子李世民的建议自太原起兵,618年他自立为帝,把他的第一姓改为国号唐,定名为李渊。后来薛举父子割据天水,他和李世民一同御驾亲征,由于战争紧迫,也没有什么大的礼节。顺便在齐寿山坡下烧了一些纸钱以此祭奠,这一事情也就成为后世传颂为烧纸坡(稍子坡)的佳话。

又传曰齐寿山东南侧道观旁有李渊祖茔,故名曰谒陵观。谒陵观又名云台观,《秦州新志》中对其有“上有云台观,下有稍子站”的记载。古时的谒陵观其建筑风格上承皇宫殿宇之布局,下袭寺观宝刹之庄严。 唐高祖李渊开创并建立了大唐帝国,为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励精图治之余,想把祖茔从齐寿山迁出改葬,他便诏来了当时唐代最有名的风水学家袁天罡,让他在陕西关中选块风水宝地来安葬先祖,宰相魏征得知此事忙奏谏道,齐寿山那茔地上好,乃风水宝地,如今皇业刚定,如若改葬破了“兴龙宝地”恐怕对大唐江山不利。太宗思前想后觉得魏征之言有理,便决定祖茔原葬不动。后听从道家袁天罡的建议,下旨在齐寿山建立一座规模宏大、气宇轩昂的道观来给祖茔锦上添花。

二、陵墓的史料考证

据民国时期权威的史料方志《天水县志》载:“唐李渊祖墓在齐寿山西南,有大冢存焉,”“云光寺在齐寿山,其南有大冢,相传为唐高祖墓”。这是一条涉及天水秦州乃至陇上李氏文化的重要史料线索。经考证,李渊父李炳、祖父李虎,在西魏、北周时均在山西、陕西等地为官,并有封爵封地,他们死后不可能千里迢迢迁尸回籍,似有伪托之嫌,但是在清道光五年(1825年)于清水县白沙乡鲁湾村发现了一通《李虎墓志铭》,有人在墓冢前掘出墓志抄其文,随即掩埋,同治年又被洪水冲开,庠生鲁,振甲复抄其文,又埋于墓中。民国十八年(1929年)清水县长周顺吉应省通志局采访墓志,掘出拓文呈报,将墓碑移至县城妥存。

据《重纂秦州直隶州新志》人物卷载:“李虎(字威猛,生于北魏宣武帝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卒于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4年)西凉王李暠后裔,天赐之子,高祖李渊之祖也,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微授仪同三司兼秦州清水本郡太守,在宇文氏当权时,积功迁授开府,并封慎政县开国公,上州诸军事,上州刺史。此地营樔险阻,蛮左杂居,汉蜀交川,民情粗犷。虎乃德刑并设、风教始行。后官至太尉。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伐魏有功,皆赐为柱国,号八柱国。封唐公。其子炳至孙渊都袭封为唐公。”李虎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据《周书》载:“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十一月遣李弼、赵贵、李虎等讨曹泥于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一带),虎引河灌之,泥降”。李虎卒后四十四年(公元618年),其孙李渊建立了唐王朝,唐高祖受禅,追尊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

近年来经专家进一步考证,此碑文所记墓主身份与李渊祖父李虎身份相同,但生卒年月有异,疑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李虎。清水鲁湾村李虎墓与秦州鲁沟村东北李渊祖墓有何关系,待专家考证。李虎有两个儿子,长子李炳,次子李焕。李炳在北朝西魏时被袭封为唐国公,周灭后在隋朝续任唐公爵。李炳有六个儿子,长子李渊,因立有大功袭任唐公爵。 李渊建立唐王朝后,其五弟李海被封为陇西侯。死后也会不会葬在齐寿山一带,专家尚且待考。

三、陵墓的探寻

2022年8月7日清晨,由我陪同七代为风水先生的苟师,沿着齐寿山西南山脉一路考察探寻,我俩来到齐寿山牡丹园南边山梁时,发现了一座形如灵龟的小山峰坐东面西,苟师在龟峰背上下了罗经,方位正好在齐寿山西南方,与《天水县志》记载的“唐李渊祖墓在齐寿山西南有大冢存焉”的史料方位及地貌特点完全一致。再仔细察看了此地周围的山脉走向,发现这就是一条从齐寿山主峰延伸下来的风水堪舆学上所谓的“龙脉”。山峰的对面又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形如凤凰展翅,凤头朝东,又名“丹凤朝阳”,而龟峰在汉水之源,又为“金龟戏水”,龟峰前沿山形又似龙头状,又名“游龙戏凤”。

此峰龟背既圆又大,符合古代大冢陵墓的形状,同时也符合大唐皇陵以山为陵的礼制习俗。再仔细勘察龟峰最下面裸露的土质后,疑似有人工扰动夯筑的痕迹(待考)。最后我俩又约上齐寿山寺管会主任王东在原来人们传说有唐祖墓的那三个地方也察看探究了一番,东北方稍子坡对面的凤凰岭(咀)虽有龙脉走向,也是方圆百姓较认同的大唐祖墓遗址。但此地方位与史料记载完全相佐。其余的两个地方也与史料记载的方位相佐,且山脉走向不符合“龙脉”应有的山形气运。

四、陵墓选在龟峰的益处

把唐祖陵墓选在齐寿山牡丹园南边山梁的龟峰上,这样既符合史料方位之记载,又有龙脉山势之走向。另据当地流传的俗语说,“齐寿山有出龙之穴,无养龙之潭”。唐祖陵墓选在此地,梁下的牡丹园修建了大鱼塘水库,可当做藏风聚气的“养龙之潭”,这样对改变当地风水的龙脉运势有一定的好处。同时对打造和提升齐寿山旅游大景区圈也有一定的益处。

游客游览了山下小广场景点后,从山门进入景区,由东向西依次可游览山顶寺院、观宇,再游览拜谒西南山巅的轩辕庙(待建),再沿着下山公路游览李唐祖陵,再顺着公路游览牡丹园。这样就避免了游客只游览齐寿山东北面山下的小广场和山顶寺院、观宇而不顺路来牡丹园游览消费的弊端。而围绕通山旅游公路在齐寿山西南山顶修建轩辕庙,山下打造唐李渊祖陵,最后让游客在牡丹园游览消费。既可以做到齐寿山全程有景点旅游,也可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当地的文化知名度和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五、陵墓的规划与设想

一是齐寿山西南方的龟峰背自然天成,植被茂密,对修建李唐祖陵再不用人工堆筑封土大冢。这样就节约一定的修建成本,而且还不破坏山上的植被。

二是龟峰坐东面西,南北方有大路环绕,交通便利,西面又有大片闲置平整的地方,可以修建陵墓的上山便道,立石碑及石像生和石马等以增添皇陵应有的庄严与气势。

三是在龟峰后面路上的高平台上修建观光长凉亭,并立一尊高大的唐李渊石雕像等,以增加大唐祖陵景区的游览氛围。

六、陵墓及周边景点草图。

王仲满:天水青年文化学者、诗人、作家。已研究出版齐寿山文化专著两部,为《轩辕故里齐寿山》(香港飞天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中国西部历史文化丛书之一)、《中华文化之根齐寿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作序推荐),同时还出版发行了《神奇的白云山》、《陇上古刹湧泉寺》等著作。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