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院专家:初步预判长江流域旱情将持续和加剧,风险总体可控
目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部分地区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水利部已迅即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和洞庭湖“四水”、鄱阳湖“五河”水库群为下游补水,千方百计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但预计未来一周,长江流域旱情仍将持续发展,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分析,今年秋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少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可能会出现夏秋连旱。
长江流域为何在主汛期发生旱情?旱情发生早、范围大会产生哪些持续性影响?若出现夏秋连旱甚至夏秋冬连旱,相关地区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8月16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中心主任吕娟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她指出,长江流域干旱灾害整体上呈现频发、重发的态势。今年长江中下游大旱与2006年川渝大旱原因类似,都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长江流域主汛期出现了枯水现象。
吕娟表示,今年的大旱有旱情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受旱空间范围大、大旱影响范围较广等特点,综合考虑气象及下垫面情况,结合当前的旱情形势,初步诊断长江流域的旱情将进一步持续和加剧。但得益于水利工程对于缓解旱情、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以下为专访内容:旱情覆盖长江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较为少见
澎湃新闻:为何主汛期还未结束,长江流域却发生旱情?
吕娟:2000年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发生过多次夏、伏旱,比较典型的年份有2006年、2011年、2013年和2019年等。长江流域干旱灾害整体上呈现频发、重发的态势。今年的长江中下游大旱与2006年川渝大旱原因有些类似,都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长江流域主汛期出现了枯水现象。
澎湃新闻:从旱情发生的时间、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来看,与往年相比有哪些特点?
吕娟: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大旱有旱情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受旱空间范围大、大旱影响范围较广等特点。
今年6月上旬开始,长江流域降水开始偏少,其中,6月下旬偏少2成;7月偏少4成,尤其是长江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水系偏少5-7成,为近10年同期最少。当前,长江中下游水位维持持续消退态势,较历史同期大幅偏低,8月11日8时中下游干流及两湖出口控制站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5~6米,位列8月最低水位的前2至4位。
降水严重偏少的同时,长江流域气温严重偏高。流域大部高温日超过15天,中下游部分地区超过25天。
受降水偏少及高温影响,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6省(直辖市)发生旱情。今年的旱情发生空间范围大,覆盖了长江干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较为少见,也给流域内水量应急调度带来一定困难。而相比2006年川渝大旱,虽然旱情影响大、灾情重,但主要受旱区为长江上游的重庆、四川两省(市),集中在长江流域干流。
目前旱情持续发展,已持续40天左右,未来一周可能持续发展。截至8月中旬,旱情已经影响到农业、人畜饮水及生态等不同方面。据8月11日统计,上述6省(直辖市)耕地受旱面积644.67千公顷,有83万人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旱情对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已产生影响
澎湃新闻:此前长江流域旱情持续时间最长是多长?
吕娟:2006年川渝大旱从5月中旬旱情露头持续到9月上旬,开始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时间超过70天,其中东北部和东南局部超过90天,巫山、巫溪、奉节、万州、黔江、彭水6县(市)超过100天。四川省有21个市(州)、139个县(市、区)先后发生夏伏旱,大部分地区旱情持续40~60天,遂宁、南充、广安3市旱期超过60天。
澎湃新闻: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分析,今年秋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少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如果产生夏秋连旱,甚至夏秋冬连旱,将对相关地区产生怎样的持续性影响?吕娟:截至8月中旬,旱情已经对长江流域相关省市农业、人畜饮水及生态等不同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
农业生产方面,目前,西南的四川、重庆等地区一季稻已开始灌浆结实,大部进入乳熟期、成熟期,部分处于抽穗扬花期,正是对温度、水分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持续性重度少雨缺墒会导致结实率降低,不利一季稻产量的形成;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华南地区一季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部分早熟品种处于抽穗扬花至灌浆结实期,双季晚稻处于返青分蘖期,高温热害影响明显。另外,持续高温会加快幼穗分化进程,影响大穗形成。虽然大中型灌区水源可得到有效保障,但部分望天田、灌区末端受旱较重。
人畜饮水方面,持续高温少雨导致部分以小型水库或山泉水、溪流水作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水源枯竭,部分群众供水受到一定影响,一些群众需要拉水送水保障生活用水。截止到8月11日,长江流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6省(直辖市)有83万人因旱供水受到影响。其中,四川省最为严重,有34.27万人的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占6省市受影响人口总数的4成以上,因旱大牲畜饮水困难6.52万头;重庆市7条河流断流,1座水库干涸,476眼机电井出水不足,27.60万人、8.24万头大牲畜饮水受到影响。
不过,得益于我国近十几年来的水利工程以及人饮工程的建设,因旱人畜饮水困难已有极大的缓解。2006年川渝大旱高峰期,重庆市有三分之一的乡镇出现供水不足,有820.4万人、748.8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超过全市总人口的4分之一,其中有147万群众需政府送水;四川省443.6万人、586.6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其中有135万人依靠送水。
生态环境影响方面,通过对1982-2022年遥感卫星进行解译,从陆地生态系统来看,1982-2022年干旱对生态的影响程度呈波动增加态势,2010年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022年1-7月干旱对六省(市)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均达到或接近历史同期的最大值。从水体面积近20年历史同期变化来看,2022年4月份以来,六省(市)水体面积均达到或接近历史同期最低水平。特别是8月以来,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持续,洞庭湖、鄱阳湖等水位持续下降,草洲和浅滩面积扩大,大片滩涂裸露,湖床成茫茫“草原”,不仅让湖区的水产养殖、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更让湖区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澎湃新闻:受旱情影响,洞庭湖、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以鄱阳湖为例,其代表站星子站水位8月16日上午8时已降至10.35米。这对湖区意味着什么?
吕娟:8月以来,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持续,鄱阳湖、洞庭湖等水位仍在下降,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7~5.7米,均为历史同期最低。
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长江流域极其炎热,降水量很小,而蒸发量非常大,且长江上游来水偏少,导致鄱阳湖水位快速下降,不仅让湖区的水产养殖、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更让湖区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一是沿湖部分地区饮水困难。鄱阳湖枯水可能使沿湖部分县城自来水厂取水口水量供应不足,滨湖乡村的池塘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农户的水井出水量不足,饮用水出现困难。
二是环湖农业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在江西,9-10月是晚稻灌浆结实期,农业需水量大,但随着枯水期提前,因降雨少和鄱阳湖低水位造成抽水站水泵调空等因素,现有灌溉设施供水能力大幅下降,缺水量剧增。
三是鄱阳湖枯水对候鸟栖息以及其它生态和环境方面也将造成负面影响。
初步预判长江流域旱情将进一步持续和加剧,但风险总体可控
澎湃新闻:目前已有的水利工程调度是否能够保障相关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
吕娟:根据欧洲大气模式8月集合预报产品8月13日至8月27日的预测,长江流域未来两周仍无明显的降雨过程。根据全国土壤墒情预测,长江上中游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处于极度缺墒状态,中下游地区处于重度缺墒状态。综合考虑气象以及下垫面情况,结合当前的旱情形势,初步诊断长江流域的旱情将进一步持续和加剧。
总体来说,尽管目前长江流域大范围干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得益于水利工程对于缓解旱情、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发挥的重要作用,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如湖南省,水利工程蓄水较往年总体偏好,截至8月12日各类水利工程共蓄水371.24亿立方米。各类灌区可保障灌溉面积4132万亩,大中型灌区水量可保灌30天以上,小型灌溉工程水量可保灌15天以上;全省31065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正常,覆盖的4630万农村人口饮水基本有保障。岳阳市华洪运河补水工程、安乡县东部补水工程、益阳市五七运河补水工程等工程相继启用调水,长江、松滋河、草尾河的水通过提水泵站、进水闸源源不断进入堤垸,通过垸内渠道输水、调水,补给内湖哑河,灌溉良田,有效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条件。
澎湃新闻:如果旱情进一步持续和加剧,相关地区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吕娟:这种大范围的干旱主要受制于主要气候系统大气环流状况,客观地说,何时恢复正常状态还难以预测,因此相关地区还是需要做好应对长时间干旱的准备。要尽快摸清旱区缺水状况,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落实抗旱预案,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大牲畜饮水和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