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 而这个地方过度防疫整改后又被曝光:要证明牛是阴性
据媒体报道,核酸检测常态化已推进一段时间。它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对财政支出的负担以及对核酸检测行业的挑战,已经显露出来。
近日,全国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或取消查验核酸证明。
暂停核酸检测常态化巡检 不再要求“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
6月15日,山东省德州市发布《关于调整有关疫情防控政策的通告》,影剧院观影人员不再要求“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
6月14日,江苏省通州湾示范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发布消息称,自6月14日起,江苏省通州湾示范区将暂停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常态化巡检。
据安徽宣城市绩溪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6月13日通告,鉴于目前绩溪县为全域低风险地区,于6月14日起取消“每7天进行一次全员核酸轮检”核酸检测工作。安徽省黄山市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6月13日通告提到,鉴于高新区目前全域为低风险区,原定每周四开展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取消,按防控要求继续开展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黄山市歙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也宣布,鉴于歙县目前全域为低风险,原定6月13日至14日开展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取消。6月11日,安徽省黄山风景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告,鉴于景区目前全域为低风险,原定每周一、周二开展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取消。
根据微信公号“海安发布”6月12日消息,自6月13日起,江苏海安市将暂停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常态化巡检。
据微信公号“惠州电视台”报道,从6月10日开始,按市疫情防控相关部门工作部署,惠州市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等出行站场,不再要求出行旅客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6月12日晚间,苏州市发布疫情防控2022年第140号通告,决定自13日起取消非特定区域72小时核酸报告。根据140号通告,“自6月13日起,苏州全市从区域核酸检测转为常态化便民核酸检测。市民除进入人员密集型密闭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外,不再查验72小时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另有查验要求的,从其行业规定。”
通知对于各类公共场所的防疫措施上也未强调查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只声明了“应严格落实‘场所码’扫码入场以及测温、查码(健康码、行程卡)措施,督促市民规范佩戴口罩。”
这个地方过度防疫被国务院通报后刚宣布整改完毕 又被央媒曝光了
6月1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警示通报》。
通报中提到,“个别地区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管控、重复核酸检测等问题仍零星散发”。
那次被警示通报的涉及河北张家口,安徽合肥、安庆,陕西商洛的部分高速口防疫检查点。这是首次有地方因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管控等问题被国务院警示通报。
据《中国交通报》此前披露,安徽、河北、陕西三地均已确认整改到位。
当时,上述通报中提到:河北张家口下花园西高速口防疫检查点对所有外来货车司乘人员,不论是否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都要求重新做一次“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不论司乘人员通信行程卡是否带*号,一律要求登记报备,否则不允许下高速。
河北张家口的上述问题,是国务院督查组在5月31日发现的。6月2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河北省下发《关于部分地区通行管控政策层层加码等问题的督办函》
被国务院通报之后,整改情况究竟如何?
据央广网6月15日报道,通报反映的问题已经得到整改,但仍有问题存在。
上述报道中提到,在张家口被警示通报之后,6月14日上午,一位北京的货车司机杨师傅反映,自己近日从赤峰市拉了一车牛前往张家口时,没办法通行。
杨师傅说,他给张家口上上下下各级部门打了一圈电话,都说可以下高速,但因为“属地管理”,到了村委会这一层,不行了。
“我下高速卡口,人家高速卡口的说没意见,我这有48小时核酸,做了抗原,就要放行,但是我必须得跟村委会沟通一下,村委会要说同意下这就放我,如果村委会不同意我下,就不能放。”
但是,村委会的说法是,“牛也要隔离”。
当地村干部给出的理由是:虽然杨师傅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但是无法证明他从赤峰市拉来的牛是否阴性,所以就不让下高速。
在杨师傅提供的一段录音中,自称张家口经开区老鸦庄镇宁远堡村的村干部说,无法证明牛是否感染,虽然经开区同意下高速,但他不能同意。
杨师傅:牛还能感染新冠肺炎?
村主任:奥密克戎这个东西,快递里面都有。
杨师傅:哪个专家说牛能感染?
村主任:哪个专家又说过牛不会感染?
结果,杨师傅拉的牛十几天以来一直无法运到目的地,只能暂存别处,还死了两头,损失不小。
6月14日深夜,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对此问题回应称:前期,张家口物流保通保畅相关问题已整改完成。该情况的发生是因个别村干部对疫情防控政策掌握不到位、理解有偏差、落实不精准。
针对此问题,属地已立行立改,优化疫情防控服务流程。
国家卫健委:没发生疫情也没输入风险的地区 查验核酸不应成为常态
近期部分城市发生聚集性疫情后,不同的时间段、出入不同的场所,对于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都不一样。那么具体在哪些情形下要提供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确定这些核酸证明有效时长的依据是什么?今后出入不同场所查验核酸证明是否会成为常态?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6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
贺青华表示,聚集性疫情发生以后,要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学确定制定核酸检测策略,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地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将受检的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应该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管控区要在48小时完成首次的全员核酸筛查。就是说在疫情发生以后,一定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把核酸检测的人员、范围、频次统筹安排。封控区一定是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检测,管控区在48小时内要完成第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这些人员不得外出,但是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确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地可以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
贺青华特别提到,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