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谷县:传统麻鞋走出新风尚
当传统手工麻鞋遇到时尚设计,会展现怎样的面貌?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采用传统编织技艺、融合丝路文化和当地旅游特色的甘谷麻鞋迸发新活力,让更多从事这门手工技艺的人获益。
守护:传统技艺不能丢
麻鞋是延续千年的手工艺品,集实用与观赏价值于一体,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长期制作实践,工艺不断完善,民国时达到极盛。2017年,甘谷麻鞋入选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以前,由于生活水平低下,人们的衣着往往朴素单调,麻鞋是甘谷大部分人春夏秋三季唯一的选择。随着时代发展,款式多样的鞋子替代了麻鞋,麻鞋也渐渐被人们“冷落”。
2008年,还在上大学的“雅路人”麻鞋品牌创始人之一、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娟,收到爱人牛君俊赠送的一双甘谷麻鞋,从此与甘谷麻鞋结下不解之缘。上学期间,她在线上开了家麻鞋店,乘着电商发展的东风,将甘谷麻鞋销售到全国各地。
后来,郭娟和牛君俊回到甘谷,筹资创业。“当时真的太难了。本以为甘谷是麻鞋发源地,会编麻鞋的人很多,产量自然不低,但实际去谈的时候,人家哪瞧得上我们两个小年轻。后来没办法,只能求助夫家的亲戚,他们有的会勾边,有的会纳底儿,我们就跟着学,比着自己的脚做。”郭娟说。
甘谷麻鞋用纯天然麻料、麻布、棉布及相关材料,以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麻鞋有两种,一种由麻编成,一种由棉线编成。制作麻鞋时,先将大青麻编成辫,然后将麻辫置于平案,盘成麻丝紧密的“千层底”,再用麻绳穿紧左右、固定鞋底,最后用编织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鞋耳等,用木楦头把鞋撑起来,在帮梁、鞋耳、鞋鼻梁贯穿耐力麻绳,一双麻鞋才算做好。“刚开始学时,摸索做出来一双得花一个多星期,手指被钩针扎破,手掌被麻线磨烂,都是家常便饭。”郭娟说。
创新:产品吸引年轻人
2011年,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当时甘谷县较大且规模化生产麻鞋的企业之一。从此,郭娟和爱人全心全意投入发展壮大甘谷麻鞋的事业。
传统技艺制作的甘谷麻鞋具有凉爽透气、防潮防滑、吸汗防脚气等优点,但陈旧传统的款式,很难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于是,郭娟绞尽脑汁开发新款,不仅将扎染、陇绣等传统工艺与麻鞋制作相结合,还积极开发防水的手工麻鞋。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款式设计研发的同时,她还积极与清华美院等高校对接,聘用设计团队,结合甘谷乃至甘肃本土文化,创新设计具有文化底蕴和美学颜值的麻鞋新款式。
随后,“雅路人”防水麻鞋成了热销品。当地年轻人也成为麻鞋消费者,一改之前仅有老一辈知麻鞋、穿麻鞋的传承窘况。“雅路人”麻鞋产品从单一的拖鞋发展到现在,已经生产出160多种产品,年产量15万双,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
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增加售卖渠道和途径,2017年至2018年,郭娟在一些景区开了线下实体店。“旅游旺季时,一个门店3个店员都忙不过来,有时一天的营业额就有一两万元。”郭娟说。
如今,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已有500多位互联网销售人员,6家实体直营店、加盟店,3家网店,18个加工基地(扶贫车间),累计辐射带动8000多人就业。
增效:陪读妈妈成巧手
随着麻鞋事业的发展,“雅路人”麻鞋从西北的小县城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郭娟深感欣慰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销售好、订单多本是好事,但是工厂却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县里的手艺人能聘的都聘了,还是不够。”郭娟说。
面对人手不足的问题,郭娟一方面在县城吸纳“陪读妈妈”,一方面积极培训农村妇女,让她们利用闲暇时间做鞋底、鞋帮等,赚取收入。“县城的陪读妈妈们抽空做麻鞋,一个月可增加收入1500多元。”郭娟说。
2015年至2020年,郭娟及其公司共培养了4000多名“甘谷县陇原巧手”。她还受邀在甘南、临夏、定西、兰州、天水等地为当地精准扶贫户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妇女8000多名。此外,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已在甘肃省设立18个巾帼扶贫车间,其中,甘谷县有扶贫车间6个,直接带动500多名妇女就业。
2016年,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甘肃省陇原巧手示范基地”。2018年,全国妇联授予该公司“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2021年,牛君俊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