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一只螃蟹不卖,商家、营销人员都可以赚钱,这是螃蟹券带来的好处。生意链是这样的:商家500元发行螃蟹券,以400元卖给营销人员,营销人员500元卖出,再以250元回收,回收后又以300元卖给商家。
螃蟹券后面,谁在吃蟹?
蟹券是必要的吗?对最终消费者来说,螃蟹完全可以在市场上直接买到。要说资源有限,所以要券,这不是道理,因为这完全应该直接通过价格来调控。全球交通和冷链运输条件下,不说大闸蟹,任何国家的生鲜产品都可以购买,没有听说挪威三文鱼有券、夏威夷龙虾有券。
今日之螃蟹,有些像往日之月饼。曾几何时,月饼票也空转得红红火火。现在,月饼票也许并未绝迹,但在市场上已经大为减少了。螃蟹为何仍然盛行发券,为何未像月饼那样票券衰落?极有必要看看螃蟹券最终落到谁手,看看买券的人是不是吃蟹的人,看看最后的提货人蟹券是自己购买的还是赠送的,又是为何而得到赠送。把蟹券的流向图画清楚了,说不定螃蟹就会像月饼一样了。最终有多少人自己掏钱吃螃蟹,这才是蟹券问题的实质,而不是怎样保证蟹券无忧兑现。
社会上诸般事情,市场上多种怪状,逻辑并不是难于理解的。螃蟹之所以要有券,无非它卖的不是吃蟹人。而买券的人之所以要买券,不是因为他们要吃,而是因为他们要维护一些社会关系。需要讨论的不是怎样让券不空转,而是看看它后面社会关系的合理合规性怎样。【详细】
吃不着的“纸螃蟹”,谁在买单?
手握蟹券,但要真想把螃蟹吃到嘴里,恐怕没那么容易。一些消费者反映在购买螃蟹券后,或是面临“一券在手,螃蟹难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面,或是出现母蟹变公蟹、四两变三两这样货不对板、缺斤短两的问题,或是在兑换有效期内遭遇商家跑路的困扰。还有商家甚至不惜用上“拖”字诀——无尽的提货流程,永远被约满的发货日期,以及相当于摆设的客服,一拖再拖,拖到你遗忘或放弃,那就正中其下怀了。
事实上,吃不着的“纸螃蟹”,不仅让消费者很受伤,也让商家赔上了信誉。如果说消费者用金钱为之买单,那么商家就是用品牌声誉、消费者信任为之买单。【详细】
“纸螃蟹”让螃蟹市场“脱实向虚”,一旦失控,不仅可能伤害消费者利益,同时也可能会伤害蟹农利益。因为蟹券超发严重,蟹农无法掌握蟹券真实销售数据,消费者拿到蟹券后,可能会选择并不兑换的情形,这可能会误导蟹农生产,导致蟹券畅销、螃蟹滞销。而且,经销商往往是先赊账拿蟹券,收到客户打款后再支付蟹款,一旦“纸螃蟹”过度证券化出现类金融风险,导致经销商资金链断裂、破产甚至卷款潜逃,蟹农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详细】
系牢监管之绳,莫让“纸螃蟹”横行
“纸螃蟹”之所以在市场上“横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约、违法成本低,发券商家所需承担的风险少。因此,应对“纸螃蟹”采取一定监管措施,比如商家需要以产定销、预售资金纳入第三方存管、商家不得提前提取预售资金、扣留一定比例的售后服务费等。由此,提高“纸螃蟹”的发行门槛,引导商家合规经营。【详细】
今年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就组织和倡导作为会员单位的品牌商家,对自售出之日起30日内、未激活提货的一次性兑付蟹卡、蟹券,提供无理由退货承诺服务。这是国内大闸蟹行业首次将一次性兑付蟹券(卡)纳入无理由退货,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网购平台作为获利方,更应守土有责,既要在售卖环节对商户形成约束,也要打通售后投诉渠道,不能让消费者维权无门。【详细】
提高蟹券发行准入门槛,挤掉蟹券超发“水分”,严打蟹券兑换以次充好,规范蟹券流通痕迹化管理,防止蟹券证券化倒卖炒作,加强蟹券发行资金监管,防范各种市场乱象……凡此种种,都需要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进一步形成合力,系牢捆住“纸螃蟹”的监管之绳,不使其“横行”于市,扰乱秩序滋生风险。【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人民网)
微言大义:
@方子强:“纸螃蟹”的套路比阳澄湖还深。
@整还行:螃蟹:感觉参与了,好像又没参与。
@Ma_LLL:上次公司发的螃蟹券,兑换的时候根本兑换不了,显示过期了,实际上根本就没到券上的日期,这也是圈钱的一种办法,无良商家。
@鳄小希66:怀疑拿到了一个小学数学应用题。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纸螃蟹”转圈圈,真是套路深。这种带有资金炒作痕迹的“纸螃蟹”,既侵害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养殖业的长远发展。从月饼券到螃蟹券,有必要对这种套路满满的礼券经济保持警惕。同时,也可查查“纸螃蟹”喂肥了谁。事实上,饱含水分的礼尚往来,除了商家趁机捞一笔,不见得有什么益处。要尽快系牢监管之绳,让螃蟹券回归商品属性。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