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能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农民工”改叫什么不重要

最近,人大代表建议倡导媒体不使用“农民工”等语言, 深圳人社局回应,将引导新闻媒体多使用“来深建设者”表述。(9月21日 澎湃新闻)

深圳市人社局在答复函中表示,经核查,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在报道中对农民工群体仍然使用“农民工”表述。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也采纳了“农民工”表述。故不能要求本地媒体不使用“农民工”表述。

笔者认为,叫什么名字不重要,比起给“农民工”戴上口惠而实不至的高帽子,能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才是最重要、最实在、最迫切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一个最大的新生事物是涌现了2.9亿多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是改革开放的伴生物,是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进城务工人员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背后更多是城乡差距等问题。改名字反而有不敢正视问题,想当“鸵鸟”的嫌疑。而农民工兄弟们,也没有那么多“玻璃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果一边喊着劳动光荣、要给“来深建设者”职业荣誉感,一边农民工孩子却没法就近入学,忍受两地分居,忍受低工资甚至拖欠,还没法在城市扎根居住,就算你把“农民工”喊成“高级工程师”,形式上尊重,实际上没得到实惠,岂不是更伤了农民工的心?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