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花呗接入征信意味着什么

近日,“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冲上热搜。据多名网友反映,他们收到“花呗服务升级”提示,显示用户需要签署《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花呗方面回应称,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花呗的相关信息会逐步纳入征信系统。

正如花呗方面所回应,征信记录不是越空白越好,内容详实、信用良好的报告,非但不会影响房贷、车贷、出行、就业等,而且能够让金融机构充分了解用户的信用水平,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因此,个人征信覆盖的场景越来越多,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那么,为什么有些网友会产生不适呢?

梳理对花呗征信有疑虑的人群,有许多属于“征信小白”,不了解征信是什么、做什么,有的虽然了解征信,但不想动不动上征信,使用花呗就是为了图个方便。这两类人群欠缺的或许只是征信观念养成,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则属于征信的精准打击对象。以他们的资质,很难从银行拿到授信额度,但又有很强的消费欲望,网络贷款给他们提供了便利。他们也普遍了解征信是什么,但又不想背负太多代价,所以对花呗接入征信有深深的恐惧。

网络贷款当然便利,但从消费金融角度来看,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呗、白条、任性付等产品,具有信用供给和分期付款功能,消费者支付利息与费用是其盈利主要来源,所以和银行发的信用卡没有本质区别。但长期以来,这些金融科技公司游离在监管之外,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各类消费场景营销贷款、肆意授信,诱导人们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累积了金融安全风险。有的金融产品约束力有限,逾期成本比较低,出现违约之后进行强制性催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现象。

因此,花呗、白条等金融产品纳入征信,表现上是个人征信系统越来越全面,实质是“网络小贷”变成了“消费金融”,“无证驾驶”变成了“持牌经营”,背后是一再重申的防范化解金融安全风险。近年来,从引导众多P2P平台良性退出,到要求第三方支付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再到打击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开展的非法集资活动等,其中一以贯之的逻辑就是,对待互联网金融机构既要鼓励创新,也要包容审慎,在金融安全问题上更要和传统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坚决防止监管套利。

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不是为了遏制创新,而是鼓励和保护真正有价值的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相信广大互联网企业也能够正确认识行业监管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将监管要求内化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更好走在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