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网游新政要长效 贵在打通人与证信息梗阻

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此前,相关规定明确,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此次取消了周一到周四的时间,压缩了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时间。消息已经发布,腾讯紧急回应,网易盘前大幅下挫超8%。网友则是欢声一片,认为这个新政太好了,就该这样保护未成年人。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担心,靠青少年玩网友赚取巨额利润的商家,会不会被逼急了,发明更多套路诱导未成年人突破这一限制?

网友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防沉迷”走到今天已经是15个年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制度,包括实行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以及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等。15年来,相关商家一直在和监管打“猫鼠游戏”战。特别是近年来,虽然几乎所有相关平台也都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青少年模式”,但一些平台又不主动去解决人、机相对应的问题,总是有意设置“后门”,留下漏洞让未成年人钻,平台坐收渔利,所以一直遭到网友不断吐槽。

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大企业防沉迷排查处罚力度,国家新闻出版署仅2020年就共检查游戏上万款,会同各级出版管理部门约谈处理企业50多家,查处问题上千条。此次新政也提出,加强对防沉迷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检查频次、力度以及处罚力度。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行动起来。但是也要看到,一些网游企业和平台可能同时也在研究如何应对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何应对家长和学校的防控措施。

比如,鉴于成年人没有防沉迷限制,于是就出现了“租号”。有未成年人就炫耀:“租一个不是未成年的账号玩,上号的时候只需要账号密码,不需要身份证。有时候是一个二维码,扫一下就登上去了,账号密码都可以不用了。”在手机应用商店及网页中搜索“租号”,至少有几十个不同的平台,主流电脑端游戏、手机游戏的账号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租到。再比如,在8月5日广东高院发布的案例中,孩子的游戏账号实名认证的姓名父亲的名字,身份证号码却是母亲的证件号。认证姓名与身份证号码不匹配,也能通过游戏认证。除此之外,还有更加隐蔽的应对,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知名短视频平台,相关主播推荐的网络游戏不经过实名认证即可注册,有的游戏甚至能一键生成游戏账号与密码,游戏充值畅通无阻,无须通过实名认证。

如果不打通人证信息不一致的梗阻,未成年人网游新政就难以实现长效效应。此次防沉迷新政重申,严格落实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要求,明确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和登录,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事实上,“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已经运行10年,此次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申,也从反面说明很多企业一直没有主动接入这个系统。看来,不能总是靠这些企业主动自觉,有必要采取相应强制措施。不接入这一系统,就让其游戏产品下架。

另外,有很多网友建议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堵住人证信息不一致的漏洞。但鉴于这一技术还要综合考虑用户隐私、信息安全与未成年人识别需求之间的平衡,目前还没有全国统一的应用规范和安全标准,风险难以评估,至少现在还不可能。笔者建议,不妨在举报方面创新一下思路,即借鉴专业打假人的模式,只要用户通过视频录制下人证信息不一致也能通过游戏认证的证据,以及找到“租号”、主播推荐的不经过实名认证的账号等这些证据,就可以向网监部门举报。然后参照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对外公布的《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奖励金额最高可达100万元,这些奖励金额可从对违规企业的罚款中支付。这样一来,网游企业不仅不敢故意留下漏洞,而且会时刻查找自己的系统有没有人证信息不一致的漏洞。

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政仅针对网络游戏作出规定,对于网络游戏以外的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要求家长和未成年人可根据情况自行把握。监管部门还要未雨绸缪,及早制定措施,防范一些企业利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