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化解家长“教学质量下降担忧”需有“实招”

作业“减负”会不会引发家长担心教学质量下降?8月31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应。(8月31日《澎湃新闻》)

自教育部出台“双减”政策以来,广大教师,尤其是广大学生,纷纷拍手叫好。但“双减”政策却引发了广大家长的“担忧”,那就是其中的“双减”之一——减少作业量,这无不让许多家长担忧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否会下降?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会下滑?

其实,从学校层面而言,在“双减”当中对“作业量”的减少,并不是简单地按比例机械性地减少。真正减少的是机械、重复、惩罚性的低效率的作业,是通过“减”来优化作业的质量和结构,不是靠量取胜,而是靠指向性和针对性来取胜。

这也就是说,虽然学生的作业量在“减少”,但留下来的却是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更具有诊断性的作业。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对作业的研究要纳入到教研体系当中,并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精细化地进行作业布置。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教育教学质量更聚焦在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上,而不简单是对于做题或者某个知识点的机械重复训练。

同时,在“双减”文件中也特别提到,作业是具有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的,教师必须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且教师在判批作业时不再只是判对错或检查学生是不是完成作业,而是要看出作业背后所反映的孩子的思维特点及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要通过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包括错题的状态,找到学生学习当中深层次的问题。因此,虽然作业量在“减少”,但作业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的功能实际上是在“增加”。这就意味着学生“作业减负”,必须倒逼教师“精选作业”。

因此,笔者以为,化解家长“教学质量下降担忧”还需有“实招”。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学校要做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统筹、协调工作。比如,基础性作业要留得少而精、有针对性;分层次的作业要留准,针对不同学情的孩子确定如何分层次训练;弹性作业要留得合理,弹性既有时间上的弹性,也有内容上的弹性。另外,个性化的作业要考虑周全,考虑到它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师要摒弃过去的那种“拿来主义”,即不分青红皂白地“见作业就布置”,尤其是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之后,更是倒逼教师要“精选作业”。

由此可见,要化解广大家长对作业“减负”之后教学质量下降的担忧,还需从学校内部教学改革抓起,从倒逼教师“精选作业”做起。只要学校多些“改革意识”,教师多些“学生视角”,就一定能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既让学生真正实现“减负”的目标,又让广大家长消除教学质量下降的担忧。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