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以硬科技创新引领广州高质量发展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科技立身的国家高新区,有责任也有基础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上扛起更大使命担当。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2020年,广州国家高新区实现GDP近37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占广州市40%以上,高技术产值占全市70%以上,综合排名跃升至全国第六,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历史关口,国家高新区如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短板?面对新形势,对标新要求,国家高新区如何担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的新使命、彰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作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广州高新区要以硬科技创新引领广州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一、抢占硬科技创新平台“制高点”

广州高新区高度重视创新平台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全力推进广州市“1+2+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打造以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各类高水平研究机构为协同的战略创新平台体系,高水平构建“1+1+3+N”战略创新集群。

一是聚焦国家大局,全力支持打造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持续提升“黄埔实验室”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建设由科技部批复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构建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跨产业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

二是聚焦“国之重器”,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慧眼大设施工程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卡脖子”技术和硬科技攻关。

三是聚焦“大院强所”,成建制、成体系、机构化引进和建设创新研究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一流高校,完善多元创新平台体系,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推动科技强省、科技强市的“黄埔力量”。

二、紧扣硬科技产业集聚“发力点”

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区,广州高新区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链,近年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力,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能级持续提升。迈入“十四五”新征程,广州高新区乘势而上提出实施“万亿制造计划”。

一方面,构筑万亿制造“顶梁柱”。围绕八大支柱产业,将全力打造新型显示、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三大2000亿级和生物科技、集成电路、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美妆大健康等五大1000亿级产业集群,助力广州经济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扣紧万亿制造“双链制”。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将全面实施“一名链长、一个链主企业、一个产业链联盟、一张产业链架构图、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套扶持政策”的“六个一”工作机制,把“链长+链主”的双链式“链长制”落到实处,在全区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打造“中国工业最强区”,在推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黄埔作为”。

三、打造硬科技应用场景“示范点”

广州高新区积极探索硬科技应用场景的拓展,将人才、资本、技术、政策等创新要素集聚起来,将市场供需、技术供需紧密结合,形成聚变,推动应用场景创新成为新一轮硬科技创新的驱动力。

一方面,充分发挥在自动驾驶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集聚效应,做深做实自动驾驶以及测试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与5G技术融合,利用好5G智能公交测试基地及智慧公交产业园、生物岛5G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两大5G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验场和全国首个自动驾驶MaaS示范基地,推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落地。

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企业场景需求,做好场景资源供给的梳理,针对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应用场景建设方案、支持政策的供给,在公共安全、医疗健康等领域,打造一批专业化场景试验场,加快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在广州开花结果,作出“黄埔示范”。

四、夯实硬科技生态环境“支撑点”

针对硬科技专业性强、突破难度大、转化周期长等特点,广州高新区整合各类创新要素,采取各种创新手段,通过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加快硬科技攻关。

一是做实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这一“顶层设计”。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激励机制,健全“大院强所”全流程项目管理机制,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制度,激发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创新人才的自主创新积极性。

二是做优营商环境这一“头号工程”。深耕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发挥营商环境改革先行优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规则对接、力量协同和资源共享,优化与港澳科技发展协同机制,为科技转化培植优良沃土。

三是做强创新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深刻领悟“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钟南山、张伯礼、施一公等超100名战略科学家基础上,围绕人工智能、5G、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依托高端创新平台,加大人才政策供给力度,探索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创新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水平人才团队,树立“黄埔品牌”。

作者系广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