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是汇聚产业工人力量的一项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各级工会要遵循职工群众的需求规律、认知规律、情感规律、行为实践规律,并以此为抓手,把握实践落实的四个着力点,推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走深走实。
第一,不断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认同自觉。需要引领自觉,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增强产业工人认同自觉的着力点。我国产业工人分布广、数量大、构成复杂、来源广泛,他们的需要既有普遍性也有差异性、多样性。工会组织要继续加大维权服务力度,针对不同行业产业工人的差异化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
一方面,要落实深化维护产业工人权益和职工服务的普遍措施。进一步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从根本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服务职工常态化需求。比如,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职工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权益的维护力度;加强对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八大群体的权益保障;加强“劳动者港湾”、爱心驿站等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推进智慧工会建设等。
另一方面,切实做好职工差异化服务。工会要分类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困难问题的帮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通道的建立上创新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满足各类职工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第二,持续优化认知图式,提高产业工人对党在思想政治引领上的认同境界。个体的认知图式(又称认知结构)是否与政治价值观念相契合,是其能否接纳、认同该价值观的关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优化职工群众对党情国情的认知图式,提高产业工人对党在思想政治引领上的认同境界。
一是优化理论政策认知。各级工会要通过“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等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职工群众把党的理论、制度、政策与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紧密关联起来,从而认同党的理论政策主张。二是优化党史国史认知。以“四史”学习为契机,引导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进一步增强对党的认知。三是优化政治优势认知。要引导广大产业工人从“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看清优劣、明辨是非,提振信心、凝聚共识,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第三,守正创新“红色情怀”各类载体,提高产业工人与党同心的共情能力。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是情感生成的基本规律。要在充分了解产业工人生活状况、把握其思想脉搏的基础上,精准对接不同群体职工的精神需求,守正创新“红色情怀”的各类载体。
一是红色内容载体。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红色工运史中,存在着无数可供挖掘的精神富矿。二是红色活动载体,持续开展思想政治引领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红色活动。三是红色传播载体。各级各地建立的革命旧址纪念地、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站(团/点)、线上线下党建职工之家、最美劳动者影视节目等都是红色资源的传播载体。四是网络引领载体。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用好网络引领职工的载体。
通过持续不断的守正创新,使引领的内容成为产业工人愿意接纳的理论和话语体系,用鲜活可感的典型案例讲好红色引领故事。
第四,巩固拓展“工字品牌”实践激励,培育产业工人团结奋进的自觉行动。对成员的内在需求采取适当的组织激励,是培育成员自觉行为并达成组织目标的一项基本规律。各级工会组织要持续推动符合产业工人需求特点的“工字品牌”实践激励,把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的认同动机、认同境界和共情能力,转化为自觉行动。
一是在推动解决产业工人利益诉求上持续用力。健全职工维权服务机制,保障职工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等;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加大对产业工人地位作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彰显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加大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推广力度,提升工会“互联网+”普惠性服务。
二是在攻克产业工人素质提升难点上久久为功。强化政策集成和技能培训,统筹发挥好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优势,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产业、职业、专业与就业创业联动发展;健全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以及技能人才待遇激励机制,完善以创新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三是在增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实效性上展现新作为。以强化产业工人创新能力为抓手,把职工群众性创新活动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做优做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并将竞赛向中小微企业、非公企业延伸,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领域拓展。推动竞赛同劳模评选、技术等级认定、工资收入等相融合,为优秀产业工人更好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