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西安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胡明友在宣介一项技术时,获得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下简称“秦创原平台”)提供的100万元种子基金支持。他感慨地说:这对初创企业是及时雨,我们更有信心把技术推向市场。近年来,陕西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并于今年3月底搭建秦创原平台,引导省内外各类创新要素汇聚。目前,该平台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千家,激发出创新发展的蓬勃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作为科教大省,陕西拥有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但长期存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科技资源潜力释放不够等问题。充分盘活科创资源,在产业链、创新链上找突破,才能助力科研成果更多更快更好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向大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秦创原平台,有利于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让科技创新给产业赋能,为科技成果转化营建“生态园”。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参与主体应积极转变观念。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已经明确,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业态势在必行,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对企业而言,要有自主创新的紧迫感。改变创新意愿不强、动力不足的现状,要在产业链上找需求、找短板,有针对性地加大科研投入,实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质,努力创造更多孕育新赛道、新业态的机会。更新观念、携手努力,才能形成合力。从政府、企业到科研院所,包括广大科研人员,每个主体都应成为良好业态环境的建设者、维护者。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呵护初创中小企业是重点。近年来,在西安高新区,一批小而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成长,有的已发展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这类企业有自身的成长规律,对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更加敏感,往往更需要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的帮扶。今年,陕西发布五大类70条措施,助力秦创原平台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照企业的意见建议,不断对政策包进行修改完善,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事实证明,好政策优化市场环境,好环境滋养企业成长,只有不断加强服务和保障,才能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还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陕西的大量科技资源沉淀在高校、科研机构及国企,因种种原因,存在资源要素流动性差、科研成果与产业融合度低等情况。为破解这类难题,陕西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鼓励发展校企研发平台等。如今,各级创新创业载体不断涌现,探索形成的“领衔专家制”等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初见成效。从细处着手,深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引导科技活动从“自循环”向科研与市场融合联动的“大循环”转变,同时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就能增强科技创新活力,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明确“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间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面向未来,继续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三秦大地必将奏响高质量发展时代强音。
(作者为本报陕西分社记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