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李永胜:塞罕坝精神 绿色发展的精神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着塞罕坝人和塞罕坝精神。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原。半个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听从党的召唤,在荒漠沙地扎下根来,沉下心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112万亩人工林海,使当地森林覆盖率提升到80%,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几代塞罕坝人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不仅如此,塞罕坝林场的经济效益同样不容小觑。目前林场内林木蓄积量已达到1012万立方米,野生植物多达600多种;森林资源总价值达202亿元,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英雄的塞罕坝人用默默坚守和执着奉献把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土地变成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把绿水青山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的精辟论断。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实践。在塞罕坝人创造“绿色蜕变”人间奇迹的非凡实践中,熔铸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蕴涵着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勇挑重担的优秀品格,积淀着艰苦奋斗、开拓奋进的价值追求,承载着崇尚绿色、生态优先的绿色信念。塞罕坝人既创造了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的经典案例,也竖起了一座令人鼓舞的绿色发展“精神高地”,成为绿色发展的精神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点赞塞罕坝精神,寓意深远。塞罕坝的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对塞罕坝精神深情点赞。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进行考察,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热情点赞,意味深远,意义重大。

生态兴,则文明兴。塞罕坝人走的是一条保护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爱绿植绿护绿、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它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它对于我们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结合各地实际,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示范、激励和推动作用。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它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蓝天、碧水、绿树,蓝绿交织,将来生活的最高标准就是生态好。所以,生态文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塞罕坝精神的灵魂是崇尚绿色、绿色发展。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对于我们驰而不息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绿色转型意义重大而深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高质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赋能添彩,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塞罕坝精神”带给我们的深刻启迪。(作者为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