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聂洋认为,从商人成长为企业家,关键还要看有没有家国情怀。企业家的“家”,代表的是家国情怀、大格局的视野,而不仅是在商场中对财富和资本的追求。企业家要多做有大格局、大情怀的事情,干出一翻大事业,这样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
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回首百年历程,我们党一直把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目标来追求,把共同富裕作为实践要求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新发展阶段,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并强调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初次分配追求效率,再分配强调公平,三次分配的目标指向是社会共同富裕。对于国家来讲,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公平高效、服务周到的政务服务。对于企业来说,要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通过重大科技攻关,把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也可以通过投资兴业在平衡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机会差距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另外,企业还要在社会财富三次分配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也就是先富要帮助后富,助力整个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整体实现共同富裕后,社会治理结构稳定,国民消费能力和需求能力增强,又会反过来助推企业的成长壮大,形成良性循环。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因此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应当看到,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多样化的。在收入分配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也可以采取规范企业行为和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企业不能只是在商言商。从商人成长为企业家,关键还要看有没有家国情怀。企业家的“家”,代表的是家国情怀、大格局的视野,而不仅是在商场中对财富和资本的追求。企业家要多做有大格局、大情怀的事情,干出一翻大事业,这样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为此,企业家要致力于怎么把“蛋糕”做大、做好,敢于承担“卡脖子”技术攻关,敢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角逐,积极创业创新,做大做强民族企业和民族产业。这样,大家都能分到更多更好的“蛋糕”,企业也能得到持续的支持和稳定的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聂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期待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先富帮后富 三次分配传递向善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