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见书院重建记
孙荪撰书
中华文化元典之《论语》记有“封人请见夫子”之千古佳话。其文曰:"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智哉封人!名微不具,好礼而尊贤,位卑而见高,于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微时而预言天下将以其思想为治理乱世之号令,平常之拜见陡现精神之彩虹,遂成中华文化史之大关节,可称时代困境之先觉者也。
贤哉封人!尊贤而不止于仰慕,率先以夫子为木铎,传承夫子之道,举文化薪火,建教育高地。先于孔子饮水处建饮泉书院,再立封人请见亭并刻石,又建请见书院,勉励学人“处则为幽独不愧之身,出则为家国有用之士”,历千年而学脉绵延,人才辈出。明朝王廷相,淸朝张伯行,集有为之国家栋梁与彪炳史册之贤哲于一身,皆文化根基深厚之硕果也。
“请见”本为礼节俗语,封人珍视而演为深义,成一大文化创见。余试析为一曰请教高明,二曰见贤思齐。此即中华传统文化之神髓,亦合改革开放之新意。
重建请见书院乃通古识今之举。崇文重教,家国兴旺,正为古仪封今兰考之真经,更兼当代焦裕禄精神培育之新内涵新空间。本乎此,必将光大传统,继往开来,再创新境。
己亥冬月于畅园。
孙荪,本名孙广举,斋号一心斋,资深学者、作者、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名誉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学院首任院长,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首任主席。
请见书院,系仪封请见书院,在兰考县仪封乡境内,2012年2月23日即壬辰二月初二重建成立,在封人请见夫子处。
兰考县"仪封请见书院",是一所千年书院,源于春秋时代,我们的孔圣人周游列国时曾来到过这里,当时的仪封,属卫国的一个边锤仪邑,是素王由卫去宋、至陈、到郑的必经之地,我们的封人(撑管封疆之官),礼贤下士,不拘小节,大智无形,在宣父落迫之际,能认清社会发展大势,预言圣人未来,官职虽小,却胸怀天下,有《论语八佾》篇为证:"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偿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呼?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正因为孔圣人到过此地,又因封人请见,故建有“饮泉书院”,仪封圣人过化之地,文萃之乡,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一则"请见",李白、陈子昂、李梦阳、王禹稱、等诗人先哲曾为之寻圣而来,陈子昂《古诗》咏道:“仲尼探元化,木铎振阳和。大运自盈缩,春秋递相过。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天意卜封人,衰凤徒兴歌。”诗仙李白有诗:“我志在删述,木铎映千春。封人识天意,斯道起邅迍。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明朝诗人李梦阳在《过仪封》一诗中写道:“揽辔返彝门,乃自东昏里。声声向卫传,铎韵中天起。叔孙毁仲尼,楚狂过孔子。何如仪封人,无道知久矣。”明朝的前七子之一的王廷相即从此书院学习,即可佐证,也更因康熙帝赞誉的“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于康熙三十七年二月二重建而更名为“请见书院”,千载文脉不断。
依据历史记录,今之封人与仁人志士在封人请见夫子处,竖圣人像,盖请见亭,立泰山石,浚井疏水,植槐插榆,栽杏种梧,重建“请见书院”, 旨在倡导儒学,以孔夫子之圣迹,张伯行之清正,来教化民风,启发民智,以横渠四句为院训,砥砺民众,奖掖后学,欲栽大木柱长天。
2019年的12月17日己亥冬月,能得到孙先生的厚爱和支持,为请见书院撰写文章以记之,是请见书院的福气和荣光,先生不但记文并亲笔为文作书,通篇秀逸、典雅、洒脱、韵味十足,字与文相得益彰,更是对文章意境又一次升华,这是对封人的赞赏、是对请见书院的认可,也更体现了孙先生的厚爱。
己亥大寒日(腊月廿六) 封人记于鞺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