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推荐 > 正文

从洞窟佛龛走向观者对面——玉雕大家李映峰的玉雕佛造像

出生于江西抚州的玉石雕刻大家李映峰,最初从木雕进入雕刻领域,经过几年的潜心修习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他不满足于单一材质的创作,开始尝试不同材质的雕刻语言与艺术效果,逐渐从木雕转入玉雕,进入一个新的雕刻领域。

(点击查看图片)

在早期的学习阶段,李映峰从花鸟鱼虫这些简单的题材入手,之后逐渐涉猎到更广泛的题材内容。从2007年开始,李映峰投入到佛学的研究中,随着自身感悟的不断加深,他开始尝试着以玉雕的艺术形式来诠释自己对佛学的理解,同时借由这一题材的创作树立自己独有的玉雕艺术风格。

(点击查看图片)

作为一种创作题材,佛造像常见于各种传统艺术中,不同艺术形式的演绎令佛造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同时期的佛造像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点击查看图片)

在玉雕创作中,佛造像也在不断变化着,这种变化既包括时代特征,也融合了创作者的个人风格,尤其是当代的玉雕佛造像,结合不同的材质、表现手法、雕刻工艺等呈现出极具个人主义的艺术风格。就李映峰的玉雕佛造像而言,他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材质方面,他注重挖掘不同材质的美感与特性,融合佛造像的情感表达,赋予其不同的情感内容与精神内蕴;在形制方面,其作品多表现佛首,形制多为小件,因此对细节的处理尤为精谨细致,作品多给人以精巧玲珑之感;在表现手法上,李映峰将作品与外在环境、空间相融合,注重对作品意境的表达,以精神气韵的营造超脱作品形制的束缚。

(点击查看图片)

此外,李映峰的玉雕佛造像注重对世俗情感的表达,在对神情的刻画中融入世俗情感,打破神佛形象的崇高感与神秘感,拉近与观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加入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赋予作品以个人思想与情感,令作品与观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李映峰的作品中,神佛仿佛从洞窟佛龛中走出来,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