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旅游 > 正文

麦积山景区传说之三十二:天水石门八景

石门 夜月

石门山风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麦积山石窟景区22公里,与仙人崖石窟风景区相距17公里,海拔2000余米,“盖天险也。山峰有三,凡十八盘而上,约十余里,始臻其巅,无限松簧,辉映殿阁,为秦州第一洞天福地也。”(《秦州志》)景区内崖岩壁立,峭石千仞,古木参天,松篁映翠,流泉清幽,风光秀雅。因为山势险峻、奇峰刺天,林木蓊郁、古寺悬空,兼有黄山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而饮誉陇上。其主要景点可概括为一楼、二树、三奇、四洞、五峰、六兽、七禽、八景。一楼为北峰的钟楼;二树为等天松和镇山槐;三奇为树奇、石奇、山奇;四洞为三皇洞、药王洞、桃花洞、神仙洞;五峰为玉灵峰、皇天峰、斗姆峰、兴龙峰、麒麟峰;六兽为金钱豹、鹿子、林麝、梅花鹿、岩羊、石虎;七禽为胡兀鹫、黑颈鹤、打山鸲、李凤莺、百担鸟、锦鸡、黄莺;八景为石门夜月、八仙挂画、鹫岭卧虎、白鹿救主、悬空飞石、翠凝仙桥、吴琳赠宝、夜半钟声,而尤以石门夜月为首,位列“秦州八景”之一。

相传有一天,东海各位大仙,朝罢玉帝路过石门山,但见此处松篁映翠,流泉清幽,风光秀雅,大感意外。吕洞宾道:“贫道走遍天南海北,还未曾见这般的好景致,众位道兄,莫若我等就此歇息片刻,你看如何?”铁拐李回道:“正合我意。”其他道兄也道:“二位道兄所言极是,我等于此游山赏景,也是不期之乐啊!”

却说这晚正是八月中秋之夜,因为众位大仙贪赏景致,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可是月宫的嫦娥因为在王母娘娘的宴会上,禁不住多喝了一些玉液琼浆,直到这时还是醉眼朦胧,东倒西歪,无法按时出班。而她不能按时出班,可是违犯天条的大罪,这可怎么办呢?这不光急坏了正在捣药的玉兔,连八度神仙也着急起来。而就在此时,一贯与嫦娥要好的何仙姑站出来对大家说:“诸位大仙,看在我的情面上,还请大家帮帮嫦娥的忙吧!”众仙听了,忙问如何才能帮助。何仙姑回道:“请大家修一座山出来,把嫦娥的脸面遮住,就没事了。”众大仙一听,觉得可行。于是,怀抱渔鼓的汉钟离赶忙从华山搬来了一块石头,一瘸一跛的铁拐李赶忙从黄山取下了一个山峰,曹国舅赶忙拿了一点峨眉山的土,吕洞宾赶忙搬来了泰山的一个山头。也真是仙家妙手,没有多少工夫,一座气势雄伟、层峦叠嶂的高山,便在这里矗立了起来。而且这座奇峰,既有黄山之奇,又有华山之险,还有泰山之雄伟,峨眉山之秀丽。可是虽然它高大雄伟,但究竟能不能遮住嫦娥的脸面呢,众仙心中却没有底。这时,何仙姑连忙将她珍藏了好多年的量天尺,拿出来紧挨斗姆峰崖畔,丈量了一番;韩湘子也从他那百宝如意花篮中,掐了些仙花异草,撒在了上面。倾刻之间,这高耸入云、直插霄汉的山上,便长满了参天的青松和硕大无比的桦树。其中青翠的树叶喷着奇异的幽香;珍贵的灵芝发着闪闪的宝光。接着,湫母娘娘又将她那琵琶潭中的仙水,浇洒了一会。于是,这些树木花草也就长得格外青翠。只是,遗憾的是,那何仙姑的量天尺,匆忙间忘了拿走,竟然落地生根,变成了一棵直刺青天的量天树,一直长在哪儿(只可惜该树1993年被风吹倒)。于是,人们便流传道:“黄山的迎客,峨眉的樟,比不上石门的量天长。”

当然,虽然众位大仙短时间内修起了一座高耸天际的山峰,遮住了嫦娥的脸面,帮了她的忙。可是不知怎的,却惹怒了长期在月宫内砍伐桂树的吴刚。他一气之下,抡起了他那大扳斧,向山峰砍去,只听得“咔喳”一声,便将这座秀美的山峰劈成了两瓣。自然,他这一劈,立即惊醒了梦中的嫦娥。她醒来一看,才知道由于自己酒醉,几乎酿成了大错。她大吃一惊,赶忙一面吩咐吴刚仍去砍他的桂树,一面又面带笑容,向诸位大仙赔罪。同时,为了向所有的人和玉帝表明,她并没有耽误月亮升天的时间,便悄悄地从吴刚刚劈开的那座山缝之间,冉冉升起。各位大仙本来都正对吴刚的粗暴行为不满,但当看到嫦娥的表现,也就不再计较什么。

中秋之夜,因嫦娥脸带醉意,又向诸位大仙陪罪致谢,因此微红的笑脸,显得格外妩媚。同时,众大仙也为了安慰她,都不约而同地聚拢在一起,向着明媚娇美的月光挥手致意。

如今,每当中秋佳节,一轮明月奇巧的从这两座石山当中冉冉升起,巨大的银盘搁在那精巧而雄伟的插屏之上,犹如两条巨大的出水蛟龙,吞吐戏弄着斗大的宝珠,真是“千峦环翠,岭上谁锄月;万壑流清,阶前自扫云。”这就是的“石门夜月”的传说。以致后人有联云“天斧何利,劈得石门开西东,此方一览蟾光早;神技焉绝,造就仙经通南北,彼岸几觅禅机先。”

八仙挂画

八仙挂画与石门夜月、南山卧虎、白鹿救主、悬空飞石、翠凝仙桥、吴琳赠宝、夜半钟声等被誉为石门八景,而传说中的八仙挂画之处位于石门风景区聚仙桥侧的挂画崖。

相传自从嫦娥带醉升月之后的中秋之夜,八度神仙每年都要来石门山聚会,欣赏石门夜月的美景。却说这一年中秋节即将来临,八度神仙想,年年聚会,空手去来,甚觉无趣,今年得带点礼物,以壮行色,于是商定:根据各自所好,每位大仙每人画幅巨画,赏月时选一宽敞的地方,挂画其上,以增添情趣。接着,中秋节转眼来到,八度神仙便各自带上自己的画作,三三两两,从不同地方出发,骑驴的骑驴,驾云的驾云,赶赴石门聚会。

且说八度神仙中吕洞宾最为多事,他有两个小毛病,一是贪杯,二是贪色,自从结识白牡丹后,他朝思暮想,日夜盼着能再次相会,这次赴石门之前,他依照白牡丹的像貌,精心绘制了一幅《牡丹仙子图》带在身上,不与其他仙人结伴,独自来到白牡丹处,与她幽会。

白牡丹见吕洞宾到来,十分高兴,赶忙做了几道好菜,拿出上等美酒,为他洗尘。席间,白牡丹戏问吕洞宾道:“即来看望,有何礼物?”吕洞宾一听,暗暗责怪自己粗心,只想途中找机会看望她,却忘了给她准备点礼物,因而张口结舌,一时半晌说不出话来。而此时的白牡丹,却发现他背着一幅画,便误认为他在故意扭怩作态,因而不由分说,一把夺过来画,揶揄道:“这是送给谁的礼物,该不会你心中还有他人吧!”

吕洞宾见问,一时犯了难:说是给她的么,到了石门,两手空空,对其他仙人无法交待;说是为赏石门夜月准备的礼物吧,又怕她疑心自己与嫦娥有染,心中吃醋不说,弄不好还会结下怨仇。当然,最后他权衡利弊后下定了主意,决定先混过这一关,到了石门再想别的办法。于是,他对她道:“你先看看,画上画的是谁?”

白牡丹打开一看,原来画着一位楚楚动人的仙女,再看画题,书的是《牡丹仙子图》,便明白画的她自己,不由得心中高兴。但是,她却故意问道:“这画中人物,该不是你的相好吧?”吕洞宾见问,故意伸出一个食指,在她的额上戳道:“画的就是你这个相好。”白牡丹听了,更加高兴。于是,她又为他敬酒,以致他直喝得酩酊大醉,早把到石门与八仙相聚赏月的事儿忘了个一干二净。

再说铁拐李、曹国舅、何仙姑等七度神仙先后到达石门聚仙桥,久等吕洞宾不见,便在十八盘顶上选了一面峭壁,将各自带来的画作先行挂上时,这才见他一摇一晃地赶上前来。当然,虽然他人赶到了,可是双手空空,什么也没带,自然,众大仙明白又是他喝酒误的事,便不再说什么,只扶他上了聚仙桥,与大家一道欣赏石门夜月,嘻笑取乐。因此,人们就将他们挂画的这面峭壁叫做挂画崖。又由于吕洞宾将所画的《牡丹仙子图》送给了白牡丹,因此,盛产奇花异卉的石门山就独独缺了牡丹。

翠凝仙桥

石门山景区北峰上有斗姆峰、兴龙峰、麒麟峰诸峰,南峰上有皇天峰、玉灵峰等诸峰,各个峰顶竟插云天,且均建有庙宇,因此,石门山又称为五阳观。其中更有莲花石、笔架石、海豹石、石门坎、小石门五座巨石、傲然挺立,各具情态。而南北二峰壁立对峙,中间有一座飞檐走廊式木质渡桥,此即声名远播的聚仙桥。

聚仙桥桥长14.5米,宽3.8 米,双峰对峙,天然成门,每当天晴满月,一轮圆月从双峰所构成的石门中冉冉升起,静寂的山林便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从而构成了“石门夜月”的奇景。据《重修石门山记》载:“月出东山之上,俨然骊珠之在仙掌,银镜悬于云台,蟾光柱影,灿然文明。”故堪与泰山日出、黄山云海等奇观相媲美。据载,聚仙桥原桥已毁,今为20世纪90年代重修,为石木结构拱形桥,厦亭上所悬“陇月先得”匾,系晚清天水翰林张世英所书。张育生(1843-1915),光绪六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历任多地县、州地方官,一生倡导教育、民多爱戴,著有《警示集》《二语择要》等。其故居原秦州区西关二郎巷今更名为育生巷。

关于聚仙桥,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嫦娥因酒醉耽误了月亮升上天空的时间,何仙姑请来铁拐李、曹国舅、汉钟离、吕洞宾等八度神仙重新修建了一座奇山要遮挡她的脸面时,却惹怒了长期在月宫内砍伐桂树的吴刚。他一气之下,抡起大扳斧向新修的山峰砍去,只听得“咔喳”一声,便将山峰劈成了两瓣,中间陷成了一条幽深的峡谷。当然,他这一砍却吓醒了嫦娥。嫦娥为了向玉帝表明自己并没有耽误月亮升上天空的时间,便悄悄地从吴刚砍出的山缝之间冉冉升了起来。

中秋之夜,因嫦娥脸带醉意,又向诸位大仙陪罪致谢,因此微红的笑脸,显得格外妩媚。各位大仙见了,深为感动。同时,也为了安慰她,便纷纷动手,采来各种树木,精心构思设计,在幽谷处架起了一座玲珑精巧的天桥。接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又在左侧的崖壁上,写上了“神仙”二字。只是后来“神”字飞到了武当山,只剩下一个“仙”字。可就是这个“仙”字,人们只要去摸一摸,也便都能够沾上仙气。又由于摸它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如今它左侧的单“人”旁也看不见了,仅剩下了个“山”字的轮廓。因为当时八度神仙一齐站立桥头,向着明媚娇美的月光挥手致意,于是,人们就叫它聚仙桥。

如今,每当中秋佳节,一轮明月奇巧的从这两座石山当中冉冉升起,巨大的银盘搁在那精巧而雄伟的插屏之上,犹如两条巨大的出水蛟龙,吞吐戏弄着斗大的宝珠,形成“石门夜月”的奇景。同时,如果在阴雨朦胧、烟雾缥缈之际登临桥头,则整座云桥烟雾缭绕,如仙似幻,宛若仙境,又是为人们所称颂的“石门云桥”。又因为桥头两侧仙花异草遍布,参天古木荫浓,青松翠竹,鸟语花香,故其“翠凝仙桥”名列“石门八景”之一。

鹫岭卧虎

鹰鹫岭又叫卧虎台,是石门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山上枯藤老树密布,奇松异柏遮天,山势险峻,怪石嶙峋,极为险绝。尤其山顶巨石,犹如一头惟妙惟肖的斑斓猛虎,令人击节赞赏。而关于这块肖虎的巨石,至于还流传着一个老虎报恩守宝的感人传说。

相传自八度神仙修造了聚仙桥,每年相聚观看石门夜月美景时,都要带来一些礼物,放在山中。这些礼物有金银器具、珍珠玛瑙等,件件价值连城。而年复一年,以至于宝物多得不计其数,无处堆放。于是,他们便在山中开凿了一个大洞,将宝物全部藏在了里面,然后封门上锁,将钥匙交给了山中道长保管。

再说这位道长心地善良,凡樵夫、牧童,还是进香的善男信女,只要遇到困难,他都要想法设法,给予帮助。就连山上的狼虫虎豺,也从不伤害,都用善行予以感化。一次,他在山中采药时发现一只老虎,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濒临死亡,显然是在山中行走时,不小心跌下悬崖摔的。他善心大发,立即给它清洗伤口,敷上草药,仔细包扎,又取出所带干粮,喂它充饥。这样经过多日的细心照料,这只老虎终于伤口愈合,气力恢复,然后回到了山林。

然而石门藏宝的消息不径而走后,时常有恶人来山中企图盗窃。他们三五成群,或巧言或敲诈,都要道长交出钥匙,进洞取宝,但都被他婉言拒绝而没有得逞。虽然如此,但是,仍然有三个歹徒,并没有死心,他们竟然丧心病狂,要硬行强夺。这天,道长刚来到南山顶端采药,就被这群歹徒围住。他们个个手持山刀棍棒,伸言如不交出钥匙,就要将他劈死。并边说边持山刀,就要向道长砍来。本来道长就不是这三个歹徒的对手,何况这些歹徒都个个非常残忍。可是,这个道长却临危不惧,他宁可自己丢掉性命,也不交出钥匙。情况万分危急,突然,一只斑斓猛虎从林中跑出,向歹徒扑去。歹徒们一见,早吓得屁滚尿流,四散乱窜。

那老虎赶跑歹徒之后,跪在道长面前,连连磕头道:“谢谢恩人的救命之恩!恩人可能把我忘了,我就是被您救活的那只老虎,自从被您救下,我就一直悄悄地跟着您,寻找报答您的机会。前几天在山中见这三个家伙,鬼鬼祟祟,我猜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今日又见他们一直跟踪着您,就知道要给您使坏,没想到果不其然。”道长听了,大为惊讶,赶忙扶起老虎,道:“难为你知恩图报,前来救我!你不知道,他们这是为夺石门宝洞的钥匙而来。洞中有八度神仙带来的宝物,件件价值连城,我怎么能够让歹人拿走呢?我就是拼上老命,也不能让他们得称的,这次你来得好,来得好啊!”

老虎听了,大为感动,接道:“恩人拿上宝洞的钥匙,随时就会有危险。既然这样,今后我就一直卧在南山顶上,专门看守钥匙,以报答您的救命之恩,您就放心好啦!”

道长听了,大为高兴,便将钥匙放在南山顶上,交于老虎好生看护,然后下山去了。从此,人们就将老虎保管钥匙的南山顶上叫卧虎台,也即鹫岭卧虎的来历。

白鹿映门

石门聚仙桥下崖壁上有一眼状如普通农家门窗的石洞,叫实门,它的里边正是传说中八度神仙藏宝的石门藏宝洞,洞的一侧崖壁上有一只飞奔狂跑的白鹿。只见这只白鹿惊慌失措、心急如焚,它本来是要飞奔入洞的,却是一步来迟,刚奔到洞口,洞门却已经关闭。而这就是被誉为“石门八景”之一的白鹿映门。清代诗人王际有诗曰:“寻山频立马,远石果有门。天斧何年劈,云根几许存。疑扉惟白鹤,穿户有玄猿。好藉登临长,从兹谒九阍。”

却说石门山下住着母子二人,母亲年老体衰,身体有病,耳聋眼瞎;孩子年幼,是一个牧童。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然而牧童虽小却聪明懂事,对母亲很孝顺。他每天在山上去牧牛、割草或砍柴,每次都要采些野果,回家给母亲充饥。

有一次,他在放牛回家的路旁,看见一只白色的幼鹿卧在草丛里,看见他就像盼到救星似的,不仅不躲避,而且还呦呦鸣叫着求救。显然是它找不见母鹿,饥渴相加,不能行走了。他见它十分可怜,就抱回家里,用牛乳喂养起来。过了几天,小白鹿恢复了体力,能够走动了,他就把它带到了山上。这时,他一边砍柴放牛,小白鹿就满山奔跑觅食,晚上又一起下山回家。渐渐地小白鹿长大,就每日驮着他进山出山。

过了两年,小牧童的老母亲离开了人世,石门山道长见小牧童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便收他为徒。一天,道长带他到南峰顶端,小牧童见一只老虎卧在那儿,一动不动,就问它在干什么。道长告诉他,说老虎在看护着石门宝洞的钥匙。牧童又问,石门宝洞是干什么用的。道长见他天真善良,但小小年纪,不可将实情相告,以免生出事非,就骗他说,洞里有几个修仙的长老,怕外人打搅,让老虎看门。

谁知小牧童听道长这么一说,心想此洞肯定是个静心修练的好地方,就想自己看看长老们如何修练,于是便等到第二天,独自跑到南山顶上,向老虎讨要钥匙。老虎见是恩人的徒弟,便卧台闭眼,休息起来,任凭他自己去找。小牧童抓住机会,找到钥匙,便奔下卧虎台来。

他来到聚仙桥下,立即取出钥匙去开石门。钥匙刚插入石锁,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石门便被打开。只见里面香草铺地、仙花遍缀、殿宇宏伟、金碧辉煌。他心中大喜,立即便跑进洞中,要去寻找众位长老。可是有谁知道,就在他刚一奔进洞中的一霎那间,只听得身后“轰——”一声巨响,石门就已重新关闭起来,将他困在了里边。

再说小白鹿在斗姆峰见主人拿着钥匙开了石门跑了进去,接着听见轰隆隆一声巨响,眼看石门将要关闭,主人会被困在里边,它便不顾一切,朝石门一跃,试图进洞救出主人,可就在此时,石门却已经闭上,它避之不及,一头撞于峭壁,化作一幅壮美的舍身救主图……

如今,当你驻足在石门山下的映月湖畔或湫母园,便可看到壁立千仞的斗姆峰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白鹿在奔跑,因为它正在赶着去救人。后来又传说,石门宝洞与峨嵋山相通,那日小牧童进了宝洞后见洞门已经关闭,便一直朝前走,走着走着,竟然从峨嵋山顶走了出来。出来后他在峨嵋山住下诚心学道,最后终于成了仙,白鹿也成了神鹿。

悬空飞石

悬空飞石又叫飞来石,位于石门山风景区北峰主峰——兴龙峰之青龙背侧的悬崖峭壁上。天外飞石,架在两棵树杆之间,凌空而立、背后是无底深渊。据《秦州志》记载,石门山“盖天险也。山峰有三,凡十八盘而上,约十余里,始臻其巅,无限松簧,辉映殿阁,为秦州第一洞天福地。”

三峰指北峰、麒麟峰和南峰。北峰由斗姆峰、兴龙峰、麒麟峰等三座山峰组成,其中兴龙峰又叫无量顶,为北峰之主峰。南峰由皇天峰、玉灵峰等诸峰组成,之巅海拔2097米,为石门山最高处。清卫姿都《登石门山顶》诗曰:“山耸一境幽,望之心悚作。凌晨作气登,为践山灵药。微茫经逼崖,榛莽林匝壑。道人向我言,中有蛇虎穴。攀陟不复顾,身经十八折。飘忽入半空,洞达开双阙。月楼暂延位,萧瑟天风作。指点谗削处,鼓气仍不竭。峨峨老君堂,到头心目豁。昨见插天峰,今来左右列。仰看银汉连,俯视尘月隔。同辈相顾惊,齐声叫奇绝。我更谢山灵,赐仗何通脱。持兹入大千,欲挞妖气灭。”

兴龙峰又叫无量顶,是北峰的主峰,上有青龙背、赵公殿,无量祖师殿和飞来石等景观。青龙背上古木根络密密麻麻,纵横交错、千姿百态,天然成趣。无量祖师殿除供奉祖师诸神塑像外,尤其保存有明崇祯元年(1628)重修祖师殿记事碑一块,嵌于殿内塑像底座下方,内容完整无损,十分珍贵。兴龙峰而下有鹰嘴石、药王洞、盘古洞等景观。盘古洞内供肇启文明的伏羲、女娲和神农氏,也叫三皇洞;药王洞内有石桌、石床,传为药圣孙思邈来此采药休息之处;三仙庵内供奉为庐、梁、马三真人塑像,尤其庐真人塑像是目前唯一一尊用真人坐化后的骨架塑成的神像,因而十分罕见。

飞来石为横空飞石,凌空而立,其下是无底深渊,似乎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坠入深崖,奇险无比。然而妙就妙在它的两边分别伸出了两棵树杆,将它稳稳地托举起来,使它风雨不动安如山。而关于这两棵树杆则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其中一杆是张果老的龙头拐杖所化,另一杆是吕洞宾的一根筷子所化。相传当年嫦娥因酒醉耽误了月亮升上天空的正常时间,八度神仙赶忙修建了一座奇山以迷补损失,但却惹怒了长期在月宫内砍伐桂树的吴刚。他一气之下,抡起大扳斧向新修的山峰砍去,只听得“咔喳”一声,只见乱石飞溅,朝人们的头顶砸来。其中最大的一块砸向蓝采和的量天尺后反弹开去,直向青龙背飞去。眼见就要砸向青龙背了,八度神仙大吃一惊,尤其正在吃饭的吕洞宾,赶忙伸出手中的筷子去拦截,同时张果老也赶忙伸出龙头拐杖去阻挡,这才让青龙躲过了一劫,同时也将巨石隔挡在了悬崖之边。当然,为了让巨石不再滚动,二位大仙的筷子和拐杖落地生根,化成了两棵树杆将它托举了起来,这就是悬空飞石的来历。

石门宝钟

据资料统计,天水石门山风景区现存古建筑共24座48间,其中塑像62尊、壁画2368平方米。玉皇殿、三官殿、山神庙、聚仙桥、灵官殿、财神殿、文昌宫、钟楼、三清殿、赵公殿、祖师殿、三仙庵、圣母殿、王母宫、桃花庵等主要集中在南北二峰上;祖师殿、孤魂殿、灵官殿、戏楼、大山门、南北厢房等则分布在五阳观。而五阳观以祖师殿为中轴,坐东朝西,为四合院式格局。

在石门山建筑群中,从山下到山上,分出高低层次,所有建筑均依山势而设计,建筑规格也由大体量逐渐变成小体量,与山峰比例十分相称与得体。如山下五阳观大殿面积多达100多平方米,显得雄伟而大气;而山顶钟楼则占地不足9平方米,紧凑而小巧。同时,建筑布局亦因势而设,大小错落有致,造型及排列十分得当。如王母宫采用麒麟峰独特的地形地貌,运用重檐八卦挑角的小体量亭台式布局,既显庄严华贵,雍容典雅,又不失灵巧古朴,无论其位置、体量大小以及外观造型,都搭配得恰到好处,极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据专家介绍,石门山建筑群以中国山水画“近大远小,下大上小”的透视规律进行布局,设计上则主要以小巧玲珑的建筑来烘托点缀那些奇山秀峰的雄伟,即所谓以小衬大,从而使山势与建筑紧密结合,参差交错又协调统一,收到了工稳精巧,恰到好处的视角效果,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典型。

石门宝钟则指钟楼上的一口大钟。钟楼占地不足9平方米,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南北两侧砌土墙,东西敞通,形成一条楼下便道,可径直通往三清殿。上层底部有楼板,四周竖起1米高的木栅栏,正中悬挂一口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铸造的大钟。钟高120厘米,钟口周长260厘米,直径83厘米,钟口厚5厘米,钟面记载有石门山建钟记,为“名山不名,至声无声。人徒知,神圣之教如撞钟然,叩小小鸣,叩大大鸣。人要知,神圣之行如钟上然,鸣不在叩,鸣亦在叩。非叩有鸣,非叩无鸣。乃知,无声扬声,不闻终闻。虽然,山无钟,山不灵;钟无响,钟不应。故,钟其钟,以灌立横,以横立卧,以启世愚,以明世昧,以醒世迷,以觉世梦。”为康熙戊辰孟冬吉日郡人白瑛佐谨识。

该钟已有300余年历史,历多劫而幸存,因而颇有传奇色彩。相传它很有灵性,若第二天山上要来显贵要人或将要发生异常事情,该钟半夜时分就会不击自鸣,且声音格外宏亮。这就是被誉为“石门八景”之一的“夜半钟声”,而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住山道士就必须要于次日诵经一昼夜。

吴琳赠宝

石门山上原有两件镇山之宝,一件名叫金佛爷(古代官帽上饰物),一件是一对象牙笏板。据说此二件宝物系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吴琳所赠。石门山众道敬慕吴琳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壮举,将所赠之物奉为镇山之宝。

吴琳(1102-1167),南宋抗金名将,字唐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吴玠之弟,少好骑射,从玠攻战。绍兴初,统制和尚原兵马,与玠守和尚原、仙人关。绍兴三年(1133),迁荣州防御使,节制阶文。次年金兀术率兵十万攻打仙人关,吴玠采用他“后阵阻隘”的建议,大获全胜。绍兴九年升为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绍兴十年,金人撕毁条约,撤离喝渡黄河,进入长安、凤翔,宋军被截隔在后,致使朝野震恐。宋将主和呼声更炽,河池守将四川制置权宣司胡世将是战是守一时举棋不定,其参谋官孙渥却建议他弃河池,退往仙人原。吴琳一听,厉声反驳道:“怯懦之语丧我士气,杀之!吴琳恳求率百人破敌。”胡世将受其鼓舞,从而打消求和念头,而主动与金军约战。十一年(1141),与金国统军胡盏、习不祝相战于剡家湾。

是时,金国统军习不祝老谋深算,胡盏英勇善战,他二人合兵一处,堪称金玉之合。他们倚峻岭,以腊家城为后盾,据险自固,坚守不出。而吴琳通过调查研究,新创叠阵之法,并确立在山上做战的原则。先派姚仲和王彦战马衔铃,潜上山岭而后放火。姚仲二人依计上至山岭,摆好阵势,然后一齐放出火箭,金兵一见,阵脚大乱。这时,吴琳则亲率兵马于阵前挑战,而胡盏经不住多次挑逗而终于出兵。这时,吴琳则发挥其叠阵法之威力,“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敌退,谓之‘叠阵’”。一时金兵大败,降者达上万人之多,胡盏不得不败走腊家城。吴琳军士气大振,立即对胡盏实施攻击。然而就在宋军即将攻克腊家城之际,秦桧却上书诏吴琳撤兵。吴琳被迫撤兵,以至仅收复秦州及陇右诸郡而功亏一篑。

其后吴琳多次用兵,官亦累迁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历知熙、秦二州,节制陕西兵马,任四川宣抚使。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撕毁盟约,派合喜为西元帅,渡淮出兵。吴琳又力战而收复州郡多处。其官亦至太傅,封新安郡王。他晚年又在汉中复修褒城古堰,溉田数千顷,受到人们的称颂。

今天水市麦积区吴砦乡即吴琳与金兵作战时安营扎寨之处,故称吴砦。其与金兵做战时,常向石门山上的道长求教,后来他想送些礼物,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他为官清廉,身无他物,便将朝廷配给自己的的官帽顶子和笏板送给了他们。而石门山众道士慕其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壮举,将所赠之物奉为镇山之宝,此即吴琳赠宝来历。据传此二物于20世纪50年代遗失。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