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推荐 > 正文

玉雕艺术家李映峰的创作感悟:从学习到创作,从加法到减法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雕刻艺术同样如此。在雕刻这个门类中,因为材质、题材内容、创作者等的不同又会形成不同的雕刻语言。最初,我从木雕进入雕刻门类,几年间从福建到浙江,在不断实践中深入研究了不同木雕流派的艺术风格,熟练掌握了各种雕刻技法。

(点击查看图片)

就木雕而言,每一种材质都有其天然特性,雕刻过程中要根据材质的特性寻找适合的表现形式与技法,尤其是材质的天然纹理,对创作者的技艺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各地的流派风格不同,福建木雕更为立体,多用圆雕与镂空雕表现,浙江东阳木雕则画面感更强,对于深浅浮雕的运用有着极高的要求。

(点击查看图片)

对于木雕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让我对传统雕刻题材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更因为对不同材质与技法的探索令我在创作中更加勇于尝试,这些都为日后的玉雕创作奠定了基础。这些年来,我对众多玉雕材质进行尝试,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与雕刻语言,力求表现出不同材质所特有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效果。

(点击查看图片)

我衷情于中国传统艺术,同时也喜欢西方艺术,我曾经有机会在一家建筑装饰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借机研究了西方建筑与装饰,从西方古典雕塑与绘画中受益良多。其间我研读了大量专业书籍,查阅了很多素材与图谱,分析各个时期的建筑与装饰风格,从宫殿吊顶的整体布局到雕塑的造型比例与力学分析,再到罗马柱上的藤蔓纹饰……如此种种打开了我的艺术视野,尤其是雕塑艺术所展现出的力量感与自然美,与中国传统雕刻有着极大的不同。由此,我开始研究人体解剖图、骨骼结构、肌肉走向等等,从平面到立体,从造型到比例,对玉雕佛造像的创作有很大帮助。

得益于我对西方雕塑的研究,以及对装饰细节的把握,在我的玉雕创作中,我十分注重作品立体感与空间感的表现,在佛造像作品中,我运用高浮雕技法令作品主体更为突出,将作品的内在空间向外延展,令作品与外在环境融为一体。在我的作品中常见对于各种纹饰的表现,纹饰看似简单重复,却最是考验创作者对于细节的构思与把握。以作品中的火焰纹为例,其造型与线条既汲取了传统纹饰的灵动,又融合了西方装饰艺术中的力量感,两厢融合才表现出如今的风格。

(点击查看图片)

?如今回望我的创作历程,其实是一个广泛涉猎、兼收并蓄的过程。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喜欢探索陌生的领域,在那里获取知识与灵感,同时也在玉雕创作上进行新的尝试,满足我对创作的追求。这些探索与尝试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对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了更多了解,同时这些沉淀与积累,让我对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更多感悟,从而对玉雕创作有很大启发。我们常说玉雕创作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我的经验告诉我只有在智识与经验上不断做加法,才能更加准确地做好每一次减法。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