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健康 > 正文

守初心 担使命 解百姓揪心事 杭州电梯智慧安全共治新模式获推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杭州7月26日讯(记者苏兰) 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每天“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步”都离不开电梯,然而,“电梯惊魂”情景时不时上演确实让人揪心。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守初心、担使命,不断改革创新,在电梯安全管理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让百姓出行安全更放心。 

记者日前在杭州采访了解到,目前杭州在用电梯数量已达13万台,并保持着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杭州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96333电梯应急指挥中心热线,经过发展逐步成为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受理电梯相关咨询、投诉、救援电话47万余通,实施电梯困人、故障应急处置7.1万起,解救被困人员近8万人次。 

安全的背后是应用场景智慧解决方案支撑

事实上,关于电梯安全,一直存在着电梯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维护保养不到位、管理信息不公开等几大问题,这些难点如何解决?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智慧监管模式,将问题各个击破。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主任张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摸索创新,在各相关部门以及各责任主体的支持下,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即:一个号码96333;一个数据库;四个平台即:应急救援平台;动态监管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公众参与平台。 

“围绕这一套综合解决方案,搭建了电梯微信公众查询平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着力打造集智慧救援、透明维保、在线科普和预警预测为一体的电梯智慧监管和服务综合体系。”张文详细地为记者演示了这一智慧平台的流程。 

记者在采访中通过实时记录随机查到了很多案例,其中类似10分钟让百姓由揪心变安心的真实案例有很多。 

场景:家住杭州滨江倾城之恋3幢3单元先王生 6月25日17:00因电梯困人报警救援: 96333热线在17:01给出解决方案: 17:09 到达现场救援。17:10救援完成。 

类似这样让百姓安心的案例不计其数。记者在杭州市96333应急处置中心采访,不断听到96333接线员在了解热线另一端的情景,并及时给出专业解决方案。 

“事实上,很多小区的电梯安装了智慧显示屏。智慧电梯在人员被困时,可以自动识别困人情况,并自动向维保单位、96333平台发送困人位置,与此同时,电子屏可以让96333平台工作人员与被困人员视频对话,进行情绪安抚。平时,智慧电梯可以自我监测电梯运行状态,提前发现隐患。”张文如是表示。 

据介绍,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升级“96333”电梯应急处置体系,推动救援的智慧化建设。进一步降低了城市电梯运行的故障率,更科学有效地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工作,探索开展电梯智慧救援,深入推广电梯透明维保,积极争取电梯立法,不断提升百姓乘梯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智慧救援 让百姓遇到险情不再慌张无措  

据介绍,当杭州市民被困电梯时,96333应急处置中心在接到市民被困信息后,通过智慧救援电子地图实时定位故障电梯,平台直接向维保单位派发电子任务单实现就近救援,同时向被困人员发送救援人员路径轨迹的链接,进一步提高救援的效率和救援的人性化水平。 

此外,杭州积极推广安装电梯智慧监管装置,安装智慧监管装置的电梯能够实现困人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报警,第一时间将电梯困人的信息匹配后传送至96333平台,大大节省了人工报警的时间。 

而且,智慧电梯还能对被困人员进行自动安抚,有效消除被困乘客的恐慌情绪,目前,联网接入96333平台的智慧电梯已达1.4万余台。智慧救援系统试点应用后,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较传统96333人工接警处置用时缩短了2分多钟。 

在推动智慧救援同时,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打造动态监管系统,实现对电梯超期维保、超期未检智能预警;故障大数据整理归类和挖掘分析,实现对电梯安全精准管理,进一步提升电梯的智慧化监管和智慧化运用水平。 

打造维保“透明工地” 实现过程可追溯结果可监督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为规范电梯维保行为、破解虚假维保和维保走过场的问题,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发了电梯透明维保系统,要求电梯维保人员进行维保作业时实名登陆透明维保APP,并根据系统内设的项目和参数,实时拍摄、上传现场照片和数据,实现了维保过程可追溯,结果可监督,有效打造了电梯维保“透明工地”。 

目前,杭州已有近11万台电梯实现透明维保。同时,电梯透明维保数据也纳入智慧电梯公众参与平台,市民可通过“杭州96333”微信公众号扫描轿厢内的电梯二维码,就可以轻松查询电梯维保、检验、监察信息,未来还可以实现线上电梯故障申报、安全投诉和隐患举报等功能,引导市民主动维护电梯安全。 

“电梯透明维保系统既提升了市民参与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又破解了电梯维保信息不对称的困境,有效完善了电梯安全社会监督机制,努力构建电梯全民大监管的格局。”张文介绍道。 

监管关口前移  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电梯安全隐患带来的基层治理矛盾日益凸显,而政府“保姆式”管理存在着受益范围小、投入金额多、牵扯精力大、协调工作难的明显短板。 

记者了解到,杭州通过颁布实施《杭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将远程监测装置作为新装电梯出厂的标配要求。用智慧手段率先开展电梯实时风险监测、提前预警,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张文介绍称,2016年12月1日杭州再一次在全国首开先河,开创了《杭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从源头治理上,落实了电梯制造企业的主体责任;从风险管控上,发现解决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从综合监管上,挖掘分析大数据,为政府监管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在这方面,电梯制造企业的感触很深。“市场监管部门和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经常给我们指导,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产能达到2万台左右,所有制造的电梯都有远程监测装置的标配,同时,我们的电梯也参与了电梯保险,让管理关口前置,电梯在出厂之前开始护航安全......”浙江林肯电梯企业负责人盛文龙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杭州市在电梯监管方面不断创新。杭州拱墅区在全国首创了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进行监管,运用保险机制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政府监管、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共建共治的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了电梯“小病即修”,同时也解决了大修改造的资金问题。 

“事实上,为了保障电梯的全生命周期安全,2018年,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引导各地开展电梯责任保险,一方面财政出资补贴电梯责任险,另一方面探索成立电梯安全专项资金,由业主向保险公司投保,部分用于日常维护修理,其余资金在若干年沉淀后用于电梯改造更新。目前,杭州市拱墅区作为这一‘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模式’试点,已经有近2000台电梯参保,故障率平均下降20%以上。”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卢建祥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杭州电梯保险制度的创新,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二级巡视员何毅表示:“杭州的‘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他们的创新突破值得思考与借鉴......” 

卢建祥介绍,为适应电梯安全监管形势需要,提炼固化社会治理成功经验,杭州积极争取电梯立法,将推广电梯保险、鼓励应用先进技术、新装梯配备智慧电梯系统等内容列入法条。目前《杭州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经过多轮意见征求和专家审议,已进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流程。 

“通过智慧监管打造从政府的单一监管到多元共治的局面,从发生电梯的事故的集中处置正在向降低故障率的转变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最好是不发生故障。”卢建祥进一步阐释,我们的理念是从96333,到智慧监管、透明维保、到电梯养老保险,再到城市大脑的11个领域中涉及电梯智慧监管,完全融入城市管理,造福百姓,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服务民生推广经验 近180个城市建应急处置智慧平台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电梯应急智慧处置平台建设得到了电梯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借鉴浙江杭州等地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的做法,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监察局(原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早在2014年即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大力推进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先后有江苏南京、广州等近180个城市先后通过运用互联网+服务方式,建立并促进电梯应急救援能力的提高。 

"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可以方便电梯监管和提高救援效率,从而降低电梯事故率,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同时,还要注意,数据背后反映出的问题,进而更加有效提升监管成效。"何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 目前,智慧监管管理模式在不断总结经验并开始与兄弟省市开展经验交流,前不久,上海、重庆等市的电梯监管部门结合‘牢记初心 不忘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电梯安全管理为议题努力解决当地民生问题同杭州市电梯监管部门进行了交流。今年全国市场监管上半年工作会上,杭州市也进行了汇报,全国其他省市也纷纷表示要经验交流推广。与此同时,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作为主起草单位也正在制定智慧监管团体标准,以期让更多地区百姓受益......”卢建祥自豪地表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