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方地区濒临失传的一种窗花样式,雕版窗花据说在街子古镇差不多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如若再要追溯其历史,甚至可以一直上溯到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
与文字雕版相比,雕版窗花不论从题材、表现手法、雕刻技艺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变化,也体现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记者 洪波 胡晓宜
腊月二十二,一场纷纷扬扬的小雪过后,我们慕名来到麦积区街子镇街亭村采访雕版窗花艺人县璋老人。在村口,下了车,步行穿过河道,没走几步便遇见了前来迎我们的老人女婿,由他带着来到家门口,远远对着一位老人他出声唤道:
“快点回来,约好的记者来看你了。”
顿时,我们的注意力被集中到这位步履蹒跚、身着朴素的老人身上,内心不由疑惑,难道这就是街子镇最为知名的雕版窗花艺人?
才进屋,老人的女儿县美丽便介绍起来,“除了画窗花,我爸平时还画年画,这张百子图和几幅四条屏,都是这房子刚盖起来那会儿画的。”看着墙上贴着的几幅色泽鲜艳的年画,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顿时扑面而来。
趁着阳光正好,75岁的县璋老人一边招呼女儿将桌子搬到院里,一边拿出一袋窗花雕版逐一在桌上摆开,不一会儿,‘游西湖’‘马武闹馆’‘全家福’‘三闯辕门’‘晋怀王大战王冕’……一个个极具故事性和民俗韵味,刻画细腻、形态逼真、雕工精湛的窗花雕版,便立刻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些雕版都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打从我太爷手里再到现在我这一辈,差不多已经传了四五代人,也算是有些年头了。”轻抚这些古色古香的祖传之物,县璋老人眼神中流露出对祖辈的敬意之情。
说到窗花,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最初源于民间喜庆或民俗活动中的剪贴画,因多贴于农村窗户的白纸上而被称为“窗花”。最早剪贴窗花是在立春时节,寓意迎接新春,至宋、元以后逐渐改为春节贴窗花,到了近、现代,窗花已渐渐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
记忆中,过年贴窗花,可是北方农村地区古老的一种风俗习惯。不过要说到窗花的样式,想必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传统的剪纸窗花,我们亦不例外,但看到县璋老人制作雕版窗花的那一刻,却让我们对窗花样式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北方地区濒临失传的一种窗花样式,雕版窗花据说在街子古镇已差不多有400余年的历史。如若再要追溯其历史,甚至可以一直上溯到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与文字雕版相比,雕版窗花不论从题材、表现手法、雕刻技艺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变化,也体现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县璋老人是目前街子镇唯一的一位雕版窗花传承人,他保存下来的这些大小不一、材质各异的窗花雕版,虽说数量不多,但其中不乏明清时期传下来的雕版,且内容相当丰富。这些历经岁月磨蚀,朴实生动,天真浑厚的雕版窗花,或取材于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戏剧及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或取材于花鸟鱼虫、山水风景,其中蕴含“吉祥喜庆”“五谷丰登”的寓意,可谓表达了古镇人们祈福求祥与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
拿起一块块雕版、一张张窗花,县璋老人给我们讲起了这些雕版窗花里的故事:
“这块‘全家福’窗花雕版是我太爷刻的,你看这舟船,这人物造型雕刻得栩栩如生,非常精细。”
“这幅雕版窗花叫‘游西湖’,取的是戏剧中的一个经典场景,展现的是平章派人杀裴生的场面。”
“‘三闯辕门’刻的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人物有诸葛亮、刘备和张飞。翻过来这一面,刻的是‘绑子上殿’的故事,主要是讲郭爱拜寿,郭子仪把郭爱绑着,这个是娘娘。”
“之前也有市上和省上的媒体过来采访,他们评价说我这块反映‘三闯辕门’历史故事的窗花雕版,画面上张飞豹眼圆睁,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神态安然,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
说到雕版窗花的制作工艺,可谓十分复杂,首先版材要选用硬度好的梨木、核桃木等上好木材,然后经过多次温水蒸煮,再放到背光的地方阴干后才能刻制,这样制作出的雕版不易变形,并能够长期保存。县璋老人的雕版多为双面刻制,其目的就是为节省板材。其次雕版窗花有着一套严格的制作程序,诸如木板要打磨光滑,画稿要清晰拓于木板上方可雕刻,并要利用刻刀不同的功能,针对不同方位使用不同的刀法,这样刻出的人物花鸟才能线条分明、形神兼备。最后雕版还得打空,所谓打空就是剔除画面所有的空白部分,让需要印刷的图案呈浮雕状凸起。所有环节,一旦哪个过程稍有不慎,都将可能前功尽弃。
从与县璋老人的交谈中,我们依稀看到了这个家族有关雕版窗花的传承脉络。老人的太爷曾是当地的泥塑艺人,平日里除了给周边及石门景区的寺庙塑佛像、画像外,还会制作雕版窗花。受其影响,他的爷爷、父亲除干自己的主业外,也都会制作雕版窗花。上世纪50年代,每到春节长辈们制作窗花时,县璋老人大抵都会在一旁帮忙,长期的耳濡目染,让他自幼便喜欢上画画,爱上了制作雕版窗花。
多年来,为了更好的继承祖先遗留下来的这门传统技艺,依据祖传制作方法,县璋老人陆续刻制出部分新的窗花雕版。他创作的人物雕版窗花,面部表情每年都会有变化,其奥秘就在于雕版人物的面部采用打空手法,如此便可为二度创作提供空间;另外,为了能让花卉题材的雕版窗花更生动、制作更方便,他便学着雕了一些小鸟、蝴蝶等的小版子直接印在上面。对于雕版窗花的印刷他更是十分讲究,墨汁要均匀地刷在雕版上,以保证印出的窗花浓淡均匀、清晰,待拓印出的窗花完全晾干便可上色。县璋老人制作的雕版窗花,上色完全融入了传统人物画的技法,色彩也打破了大红大绿的年画味,使窗花多了一份文化内涵,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过去,每逢春节街子古镇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哪怕是最穷的人,过年也得贴一幅窗花,就为求个新气象。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当时给我爸帮着印窗花去卖,一对窗花1角钱,一个年下来少说也能卖个五六十元,足够贴补家用。”
父亲每年提前一个月便开始印制窗花,待到腊月二十三至三十再拿到集市去卖,这一幕幕场景,在县美丽儿时记忆中尤为深刻。她记得,当时街子古镇只有父亲和叔叔两人会制作雕版窗花,生意非常好,卖得最快的时候,即便是边画边卖都不够卖,有些人甚至还得提前预订。
或许,一切繁华过后,终究会归于平静。
又是一年春来到,街子镇的年集上却没了雕版窗花的影子,更少了县璋老人售卖窗花的身影。漫步古镇,曾经的传统民居多被钢筋水泥建筑所代替,原本贴于窗格内的雕版窗花也难觅踪迹,一度守着老祖先留下的手艺度日的县璋老人,也有5年没卖过窗花了。
好在作为街子古镇知名的民间画家和雕版窗花艺人,这两年不时会有媒体和爱好者前来探访县璋老人的雕版窗花,他也会应景制作几张,但毕竟年事已高,他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在他心里始终有个愿望,就是雕版窗花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他也能将手艺传给儿孙,让这门传统技艺可以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