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幸福天水 > 正文

两个时代的对望 天水续写盛世篇章

秦州区外宣办12月24日讯(刘可)天水东望长安,是古人开拓丝路西行路上的第一重镇。天水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古人北拒游牧民族,南联巴蜀之地的战略要冲。天水更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号称“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三皇五帝独占其三。这些就是天水人引以为傲的“一二三”,但这还不是天水的全部。

今天,如果你驾车,从国家高速公路东西横向线-----G30驶入天水,第一眼便会看到矗立在秦州印象广场上的一组文化雕塑:一位尊者擎缰驭马,身后四匹骏马飒爽奔驰。这组雕塑刻画的是非子牧马的故事。

秦人本出自东方古老的东夷族,商周时替王室守边,迁徙至天水一带。周孝王时,秦人先祖非子——也就是广场雕塑中的那位尊者——因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受封附庸,赐号“嬴秦”,在天水踏上了这个族群首创大一统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台阶。

至文公时,秦人举族东进,扩地至岐以西。但作为“嬴秦故园”的天水并未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灭邽戎、冀戎,设置邽县(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天水又成为了秦人推行县制的“试验田”。

这之后的历史,近年来被《大秦帝国》《芈月传》等影视作品反复演绎。细心的观众也许会质疑:既然在那段历史中天水如此重要,那为什么“天水”这两个字在剧中却始终未被提及?这其实是因为有秦一代“天水”之名还没有诞生。

公元前114年,汉武帝设立天水郡,从此,才有了“天水”之名。相传这年的一个夜里,水自天上倾泻而下,形成一湖,当地官员以为“天河注水”乃祥瑞之兆,遂上达天听。武帝闻之,便命令把新设的郡治建于湖旁,起名“天水郡”。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大一统时期。天水,在秦国的统治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两汉时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份荣耀至汉武帝时达到巅峰,也是从这时起,天水的境遇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转折期。

在盛世之后的军阀割据时期,天水从政治中心地带退居“边郡”,成为蜀汉战争的主战场和最前线,以至历史小说中失街亭斩马谡、天水关收姜维、木门道伏张郃等故事都发生于天水一带。

在南北朝时期,天水在多元文化的汇聚下,文化艺术领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正是开凿于前秦时期,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初具规模,至北周时期,麦积山石窟的雕塑数量已居全国之首。

唐宋之际,为了巩固西北边境,中央政府着力开发河陇地区农牧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天水依然在经济上占据着重要的影响力。以至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北宋时期,天水一度成为国中唯一市马重地,兼具战马交易、茶叶集散、铜钱交换、籴买粮草之能,为陆上丝绸之路东段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的荣光难以永恒地照耀一个地方。至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迅速兴起,强力冲击着固有经济格局,天水也终于卸下了中古以前的历史荣光,以至崖山之后不复闻天水一朝。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为古城天水的再次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这座见证过秦汉历史高光点的城市,如今又迎来了另一个历史高光点。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人民同全省全国人民一道,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谱写了天水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2017年天水实现生产总值614.96亿元,全省排名第3位,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3、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6.7:30.8:52.5,三产占据全市经济“半壁河山”,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达82.34,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非公经济占GDP比重均超过50,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30以上。

规划并启动建设成纪新城、秦州新城等“八大新城”,建城区面积增加到68平方公里,建设范围扩大到380平方公里,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初步形成。

特别是在秦州新城,山水新城保障性住房小区、天润桥、市三中异地迁建、秦州印象·文景园步行街等一批大型项目先后建成。新城路网、商住、教育、医疗、文化设施已初具规模。

相信不久之后,徜徉在秦州印象秦汉风格的建筑群中,享受着时尚便捷的商业服务,感受着新旧两个时代的文化冲击,一定会成为新城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而以秦州新城为代表的“八大新城”也必将展现出强大的带动能力、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助推天水这个古老,却历久弥新的城市,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