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北京 > 正文

地方机构改革进入“施工”阶段 政治站位很关键

地方机构改革应坚持上下贯通

中央的“上篇”纲举目张,地方的“下篇”执本末从,只有上下贯通,才能把整篇文章书写好

近期,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9个省份的机构改革方案已获中央批复同意。海南、福建、辽宁、山东、广东、云南、吉林等省多个新组建省级机构陆续挂牌,正式对外履行新的职责。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地方机构改革开启了此轮改革的“下半场”。鼓点阵阵,激发起党员干部奋进新时代的干劲。

纵览各地机构改革方案,既与中央保持总体步调一致,又有因地制宜的“自选动作”。在机构设置上,凡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的机构职能,地方方案与中央基本对应。除了“规定动作”,不少省份还设置了各具特色的新机构。比如,四川设立扶贫开发局,加强脱贫攻坚的工作力度;海南组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整合旅游、文化、体育职能,服务全域旅游发展;山东省委设立海洋发展委员会,省政府组建海洋局,着力做好“海洋”文章;浙江挂牌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中央与地方机构改革的坚实步伐,让人们再一次看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地方机构改革工作进入“施工”阶段,领导干部选择什么样的政治站位,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具有关键影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贯穿这次改革全过程的政治主题;把人民获得感作为“试金石”,把人民的支持作为“发动机”,是推动本轮机构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的原动力。因而,在推动机构改革中,是考量党和人民全局利益的“大账”,还是纠结部门与个人得失的“小账”,是坚定改革立场迎难而上,还是推诿塞责绕着困难走,莫不是检验党性原则强不强的具体体现,也是考验“四个意识”牢不牢的重要标尺。

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协同机制建设。这场被国际媒体称为“2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其显著特征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大刀阔斧,不是细枝末节而是建梁架柱,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整体的系统优化、协同、高效。“优化就是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按照这个要求,各地领导干部需要着眼于层级上的上下贯通,实施中的左右呼应,绝不是搞好限额内的机构拆并、干部调整、编制刚性控制就完事了。只有抓好改革方案、落实、效果的协同,真正实现职能转变和优化,才能推动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根本转变。

毋庸讳言,机构改革涉及人的“进退去留转”,最是讲究推进改革的力度和温度,也最考验啃硬骨头的魄力和勇气。我们既需严把进口,打开出口,加强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人的思想工作做细、做实、做到心坎里;又要强化改革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改革中的违纪行为。越是改革关键节点,越要强化监督检查,防止出现顶风违纪现象,督促各部门迅速进入新角色,开好局、履好职,才能保障改革成效令人民满意。

“知难而进,志在必成”。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高举改革大旗、破解时代课题的大文章。中央的“上篇”纲举目张,地方的“下篇”执本末从,只有上下贯通,才能把整篇文章书写好;也只有啃下最硬的骨头,拆掉最牢的藩篱,才能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任务,从而实现焕然一新,征途如虹。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