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综合 > 正文

6000首歌下架?要不是这个消息,我都忘记KTV了……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宋宇晟 任思雨)“现在聚会没人再去KTV了吧?”听说全国KTV将下架6000多首歌曲的消息后,“90后”的季晨犹豫了一会儿,这样反问。

11月5日,“6000多首歌从KTV下架”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

点击进入下一页中国音响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官网截图。

虽然要求下架的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表示,删除这些歌对KTV冲击“应该不会很大”,但这仍让不少人回忆起昔日的“KTV时光”。

翻看需要下架的6609首歌曲,发现绝大多数都是粤语歌曲,其中英皇娱乐(香港)有限公司版本的作品多达3800余首。

其中不乏知名歌手的作品,像陈奕迅的《十年》《K歌之王》(仅限英皇娱乐(香港)有限公司版本),张惠妹的《听海》(仅限丰华唱片股份有限公司版本),邓紫棋的《泡沫》(仅限丰华唱片股份有限公司版本)等都在这份“下架”名单中。

对于季晨这代人来说,和这份“歌曲下架名单”一样,KTV似乎也已经带上了那么一点“年代感”。

点击进入下一页需下架的《音乐电视作品歌单》。中国音响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官网截图

通宵到离开,多久没有进入KTV?

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卡拉ok,曾是风靡一时的娱乐方式。作为提供卡拉ok影音设备与视唱空间的场所,KTV在当时丰富了很多年轻人的记忆。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总和舍友去KTV唱歌,经常一唱就是一个通宵,现在回想真是神奇!”毕业三年的孟晓说。

不过毕业后,她已经很久没有去KTV了,主要是因为“歌不全,在KTV里找不到自己喜欢的,真希望各个KTV能普及手机连线点歌。”

网络上这类的评论也不在少数——

“好多歌曲下架了,但是,上次去KTV是几几年来着?”

“下架6000多首歌什么的好像对我影响也不是太大,因为真的很久没去过啦。”

和孟晓一样,季晨对于KTV的记忆也停留在校园时代。

四五年前,同学之间的聚会往往是这样的——“晚上大家一起吃饭喝酒,吃到饭馆关门时常常意犹未尽,然后一群人就去KTV或网吧通宵”。

点击进入下一页资料图:迷你KTV。 王斐 摄

涌入KTV的银发力量

在季晨印象中,KTV最近几年似乎成了老年人活动的场所。

从去年开始,银发族“占领”KTV的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北京、武汉、郑州、广州……KTV的下午场渐渐出现了中老年人。

对于这些有大把空闲时间的银发族来说,K歌成了打发时间、结交朋友的不错选择。而在“中老年专场”,被热捧的歌曲也变成了红歌、戏曲……

有媒体称,KTV成了大爷大妈吊嗓子的地方。

KTV本身也在做出调整。每天的“下午场”成了KTV店面人气旺盛的时间段;有的地方为应对老年人专场,还特别准备了急救类药品和免费热水。

点击进入下一页猫眼数据显示,年轻人娱乐方式更加多元化。

KTV之外的新选择

“90后”的付鑫最近一次去KTV还是“去年春节”时。现在,他和朋友们的聚会方式变得更多样了——“玩密室逃脱,或者线下桌游、狼人杀,有时还偶尔组织集体出游”。

他觉得,相比于KTV,密室、桌游更为新颖,娱乐性更高,社交程度也更高,需要团队配合进行,“而KTV就显得略有些老土”。

即便是K歌,也有了新的方式。手机上有各类K歌软件,“这些软件满足了我随时随地唱K的需要,不用再跟一群人抢麦,还能给更多的人听。”

根据易观数据,2018年1季度,移动K歌行业用户规模实现稳定增长,较2017年4季度的2.01亿增加至2.27亿,环比增长13%。

“如果真的想唱歌,还可以选择去商场的小玻璃房唱啊。”付鑫说的这种“小玻璃房”近几年出现在国内人流量较大的商场中,里面只能容纳一到两人,其中唱歌的设备一应俱全。

点击进入下一页资料图:迷你KTV。 王斐 摄

记忆是热闹的,但已经很远

事实上,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从在KTV通宵到远离KTV,往往伴随着身份的转变——从校园进入社会。

有人只说是自己“越来越宅”;有人觉得,是“找不到同去的朋友”,让自己远离KTV;“工作繁忙”也是个重要原因;也有人觉得,比起一群人的热闹,自己更愿意在家里宅着打游戏……

季晨说,自己不相信同龄人还有去KTV通宵的;但他知道,自己还在上大学的妹妹每次同学聚会都要去KTV。

“但他们不会唱陈奕迅的《十年》,也不知道张惠妹的《听海》。”(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胡晶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