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评 > 正文

热播大剧《沙海老兵》总编剧:老兵精神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 钟新)“新疆是一片热土,老兵精神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近日,正在央视热播的影视大剧《沙海老兵》引发全国观众强烈反响,该剧根据新疆和平解放后留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个老兵群体扎根边疆的故事创作,被网民们称赞其为“良心剧”、“必须追剧”。总编剧、总顾问李卫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组织创作《沙海老兵》剧本源于自己被老兵们崇高的信仰和一生的坚守深深打动。

李卫平少将在参加“和平使命-2007反恐军演”时,于俄罗斯留影 资料/李卫平本人提供

李卫平少将在参加“和平使命-2007反恐军演”时,于俄罗斯留影 资料/李卫平本人提供

 走进兵团完成父辈心愿

李卫平生在北京,祖籍山西天镇。他的父亲是一位战争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军人,上世纪60年代初曾在军委总部工作,老人当年曾申请到新疆军区工作,但因工作原因,组织最终并没有同意他的申请。

“没有去成新疆,成了他的遗憾。然而父辈的心愿,在我这里实现了。2006年初,上级派我到新疆工作。”李卫平说,也许正暗合了父辈的感召,来到新疆,来到兵团,他得以见到“沙海老兵”。

2009年,时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李卫平,来到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见到了这支英雄的部队。

“老兵们矗立在沙丘上迎接我们,我好像远远望见了一排挺立的胡杨。”李卫平回忆起他第一次见到老兵时的情景。李卫平见到他们后,疾步上前向前辈们致军礼,与他们紧紧握手,“在同最后一位老兵致礼握手的那一刻,我的泪水止不住滚落下来。”

60余载,老兵们在“死亡之海”的边缘扎根居住,默默无闻,李卫平被老兵们崇高的信仰和一生的坚守深深打动,饱含真情地写出了报告文学《壮哉,沙海老兵村》。

这篇文章在《解放军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李卫平收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来信,他们都表达出对于老兵的敬意,并表示自己深受鼓舞与教育。

电视剧《沙海老兵》剧照

电视剧《沙海老兵》剧照

 8年新疆经历挖掘老兵精神富矿

在新疆工作8年,李卫平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四十七团。他对记者说:“新疆是一块热土,兵团是一座富矿,‘老兵村’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高地。”

2013年,李卫平退休回到北京,亲朋好友都说该好好休息了,可他依然停不下来,脱下戎装的李卫平有了更多的创作时间。

“我的一个朋友叫宋大伟,是这部电视剧的总出品人,他曾经两次去了四十七团,也被这些沙海老兵崇高的信仰所打动。后来他找到我,想把这些老战士的英雄事迹搬上荧屏,我们一拍即合。”于是,李卫平开始组织创作《沙海老兵》剧本。

李卫平告诉记者,电视剧拍好之后,有一段时间一直播不出去,他担心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宋大伟却对他说:“无论能否播出,我都不遗憾,能为那些英雄老兵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那怕留在家里自已看碟也值了!”

不过,事实证明,李卫平的担心是多余的,自从《沙海老兵》在央视播出之后,引发全国观众的强烈反响。在李卫平的笔下,英雄团团长栗峰有勇有谋,爱兵亲民,充满血性和人情味。李卫平说,栗峰这一人物,集中了驻疆部队诸多中高级领导干部形象。

设计典型人物展现老兵团人“芳华”

作为驻守和田的部队,解放军少不了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打交道。剧中热情帮助解放军的艾尔肯大叔一家,是全剧贯穿始终的少数民族群众形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艾尔肯大叔自发地为解放军带路,与解放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书写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据了解,艾尔肯大叔的故事并非虚构,李卫平告诉记者,艾尔肯大叔的原型就是“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2006年,李卫平刚来新疆时,就听说了新疆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村民卡德尔大叔的拥军故事。40多年来,卡德尔大叔用日记记载当地驻军部队与村民之间日常生活,并将其归纳为两句话:“共产党好、解放军亲”,他的日记也被誉为“拥军日记”。

“在新疆,像卡德尔大叔这样热爱解放军、热爱共产党的老人有成千上万。”李卫平说,他在剧中设计这样一个民族团结的典型人物,既是6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亲如一家的真实写照,也道出只有各民族精诚团结,才能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真理。

剧中的三个重要人物盛成福、张远发和郭学成,其实在历史上,英雄团的原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这三位战士真实存在。李卫平告诉记者,这是他特意安排,“我去了四十七团之后,前辈们的英雄事迹令我感动和敬佩,我就想在这部电视剧里直接用这三位老战士的真名,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在新疆工作的这八年经历,给李卫平在创作思路上有很大的启发。在说到今后的创作方向,李卫平说:“新疆是一片热土,老兵精神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后有机会,我还要继续把他们的后代如何去继承父辈的传统、新一代兵团人的事迹搬上银幕,这也是给我们的老兵一个交代。”

据了解,李卫平曾在唐山大地震抢险斗争中,身为连队指导员,率领连队抢救出19名群众,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曾在香港为践行“一国两制”方针辛勤工作;曾参与指挥了在俄罗斯举行的“和平使命——2007六国联合反恐军演”,在异国他乡出色地完成了神圣使命。此外,他还曾撰写《阿曾妈妈》、《一个文工团长眼中的世界》、《毛泽东麾下的“孙行者”》、《壮哉·沙海“老兵村”》、《天山的女儿》等一系列撼人心魄的优秀作品,先后三次荣获解放军“长征文艺奖”。(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