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北京 > 正文

教育部:2017年受资助学生规模近9600万人次

原标题:教育部:2017年受资助学生规模近9600万人次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和社会公平,当前我国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基本建成。教育部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学生资助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学生资助连续十一年实现四个方面的增长

2017年,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和新进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介绍,2017年学生资助连续第十一年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增长。

第一个增长,受助学生规模近9600万人次,增幅5.09%。2017年,全国各教育阶段累计资助学生(含学前幼儿)9590.4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64.27万人次,增幅5.09%。

第二个增长,资助资金总额突破1800亿元,增幅11.45%。2017年,全国资助资金总额1882.14亿元,比上年增加193.38亿元,增幅11.45%。

第三个增长,财政投入资助资金超过1200亿元,增幅9.15%。2017年,各级财政共投入资助资金1210.62亿元,比上年增加101.44亿元,增幅9.15%,高出同期GDP增速(6.9%)两个多百分点。财政资金占当年资助资金总额的比例为64.32%,是学生资助资金的主要来源,充分体现了学生资助的政府主导作用。

第四个增长,学校和社会投入超过670亿元,增幅15.87%。2017年,国家助学贷款、学校投入、社会投入(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等)共计671.52亿元,比上年增加91.95亿元,增幅15.87%,占当年资助资金总额的35.68%,是我国学生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学生资助工作亮点纷呈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各个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在制度上保证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明确要求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学生资助工作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2017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联合启动“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督促指导各地各校从管理制度、监管责任、资助程序、资金管理、信息管理和机构队伍等6个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学生资助工作规范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地区、多学校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

在2017年“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中,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及重点检查,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对发现的问题做到了立行立改,取得了良好效果,部分地区和学校还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经验。

甘肃省对省内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的幼儿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免除保教费,对58个连片特困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园幼儿另增加1000元补助;吉林省延边州对各学段建档立卡学生实现“零费用、全覆盖”的目标,免除其学杂费、教材费、伙食费、住宿费等全部费用;湖北省将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工作纳入履行主体责任规范办学的综合督查范围,以明查暗访形式开展多轮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督促各地各校限时整改到位;上海市建立了“严执行、严管理、严监督”的专项督查机制,做到“每年一检查”“一查查三年、年年不重复”;辽宁省、广东省制定印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导意见》,全面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化;陕西省扎实推进县级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组织88所高校与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开展“结对帮扶”,取得显著成效;东北师范大学倡导以科研促发展的形式,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将科学研究与业务工作紧密集合,致力于打造“专家化、学者型”的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和水平。

全国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而十年来,接受资助的学生人数和资金规模却在不断地增长。对此,马建斌表示,两者并不矛盾,而是正相关的。一方面,学生资助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的学费问题、生活问题,促进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另一方面,学生资助促进了贫困家庭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十年来,资助资金、资助规模的不断增长,体现了我国扶贫政策的优越性。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