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九邀您共赴草原 唱响《马背上的牧歌》
2017年1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收到了一封温暖回信,信中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一代代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着党的声音和关怀”。乌兰牧骑,蒙语的原意为“红色的嫩芽”。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常年活跃在基层为牧民演出,为群众送温暖的精干文艺小分队,也被称为“马背上的艺术团”。他们从草原深处走来,带着泥土的芬芳,走向世人瞩目的舞台;他们从人民文艺的熔炉里走出,带着欢乐和文明,走向辽阔大地。2月24日大年初九19:30分央视综艺频道《马背上的牧歌》春节特别节目,带您共同见证乌兰牧骑歌舞相伴60年的奋斗征程,来自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几代队员,将讲述他们驰骋草原坚守“初心”,收获幸福展望未来的故事,唱响革命文艺代代传承的世纪牧歌。
舞美视效还原草原牧区,营造风雨60年时空影象
为彰显乌兰牧骑的队员们60年植根“草原”舞台,与草原文化紧密相连。结合内蒙古辽阔草原的特定环境,《马背上的牧歌》特别节目,将赋予舞台全新的构思和设计,利用360度全视环绕LED屏、高清视频素材、真实的蒙古包、草地等特殊道具设置,以及现代舞台表现技术,还原辽阔的内蒙草原牧区,营造穿越60年的时空影象。让观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历史使命的点滴时刻,集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是对乌兰牧骑人热爱草原、热爱人民、热爱艺术的人生情怀产生强烈共鸣。
故事讲述勾起特定记忆,乌兰牧骑精神直抵心灵
《马背上的牧歌》特别节目通过对四组人物的访谈,深度刻画一代又一代乌兰牧骑人坚持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于基层牧民生活的宝贵精神及大爱情怀。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第一代演员荷花和伊兰,如今已有八十多岁的高龄。回忆60年前团队初建时,虽然条件艰苦,但她们始终与牧民在一起,白天与牧民同劳动,晚上与牧民同演出,至今说起那一幕幕温暖的场景都激动不已;首创“草原流动幼儿园”的乌兰牧骑第五任队长巴图朝鲁,今年77岁,他讲述了自己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26年间,深耕草原为牧民打井取水,并带队去上海学习木偶剧,创办了第一支蒙古语木偶剧团,为牧区孩子们的童年带去了欢乐与阳光;还有现任队长孟克,与大家分享了给总书记写信的初衷,和收到回信的那份喜悦,以及不忘初心,继续发扬乌兰牧骑扎根基层,心系牧民的团队精神,继往开来,续写草原新篇章的决心。
当著名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金花、拉苏荣等老一代乌兰牧骑队员走向舞台,用他们不老的歌喉激情歌唱时,泪花在他们眼里闪动。他们中有的虽然离开了草原、离开了乌兰牧骑,走到更高的舞台和岗位上,但却始终心系着草原和乌兰牧骑,通过他们的真情讲述,勾起特定记忆,是乌兰牧骑滋养了他们与人民心连心的艺术情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敖包相会》……当经典再一次精彩呈现,这些被老百姓铭记的乌兰牧骑老艺术家风采不减当年,他们回顾乌兰牧骑的历史,诠释乌兰牧骑精神,憧憬乌兰牧骑未来,场面感人至深。
时代烙印的经典文艺作品,与人民血脉相连经久不衰
与人物访谈相结合的,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经典文艺作品展演,涵盖六十年来的传统作品,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创作品。开场歌舞《心中的歌》舞出了草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玛奈乌兰牧骑》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旗帜继续前进的新长征之歌;男女群舞《蒙古马赞》展现了草原人民将把祖国北疆打造得更加亮丽的决心……文艺节目用多种方式对蒙古族经典的舞蹈、长调以及乌兰牧骑结合时代特点自创的文艺节目等艺术形式进行充分展示。多元化、多样性、原生态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乌兰牧骑节目小型多样、演员一专多能的特点。当新一代乌兰牧骑队员拥立着老一代队员走向舞台,共同唱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全场掌声不息!相隔半个多世纪的心灵共鸣,几代乌兰牧骑人薪火相传,为乌兰牧骑的历史相册又增添了一幕难忘的瞬间。这些从乌兰牧骑传播出来的文艺作品,带着草原和泥土的气息,饱含着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经久不衰地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