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现实 仍缺想象(新挑战)
左 衡
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继续红火、话题依旧热闹,令人瞩目,但国产电影与观众期许之间仍有相当差距。这种矛盾不难理解:在国内外影视作品多样选择中,人们早已不仅仅满足于“精神温饱”。站在全面小康的门口,人们更加渴望关乎心灵的文艺作品,更加期待文化昌明的盛世图景。作为重要文化载体的电影,一个重要任务是为观众呈现更加可感、可信、可爱的中国。
细细盘点2017年受到关注较多的国产电影,可以发现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想象力不足。春节档有几部主力影片不约而同地向以往成功作品借力,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新意不足。暑期档有的玄幻题材作品,本应以想象力取胜,但粉丝自发买票“锁场”的行为证明,想象力贫乏却又浮夸的创作套路已经走到尽头。二是现实感不强。相当一批当代题材作品,“现实”只是其背景板,缺乏对当前社会的新发现新思考,缺少对当下观众心理的关怀和回应,因而难以调动观众的观影兴趣,难以获得他们的共鸣。
现实与想象,这看似背道而驰的两极,却是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兼备的可贵品质。平庸的作品往往不够现实,也不够有想象力,从而无法碰撞出强大艺术张力。而优秀作品,其创作者在对现实的敏锐发现和真实触摸中,被激发出强烈的表达欲,并且相信他的所感所思应当并且能够感动他人,与此同时,他又能调动非凡想象力,组织独特艺术语言使他的思想情志得以凸显。事实上,想象力仿佛古希腊神话里的大力士安泰,唯有在现实的大地母亲怀抱里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同样地,现实土壤无论多么丰饶,也必须借助想象力才能够生长万物、营造伸向天际的文明殿堂。中国观众希望在大银幕上看到现实,但不需要机械地、没有情感投入地照搬现实,更不是片面地、过于主观地曲解现实。中国观众期待电影想象力,但这种想象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更不是莫名其妙的无病呻吟。
当创作者真正站在广大观众立场来理解想象和现实的关系,他们就会意识到,中国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是以理想之光照亮现实。即作品要能触及观众的现实焦虑,又能以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给予“电影式的解答”,让人感到温暖、看到希望。这种倾向既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也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娱乐观众、陶冶情操、传播正面价值观三者兼具的电影作品,应当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
新主流大片《战狼Ⅱ》的成功,新乡村故事《十八洞村》带给我们的感动,也恰恰证明现实和想象的辩证关系。这两部影片的形态差别极大,但在依托现实、超越现实以及大胆想象、落实想象上,都表现出色。特别是在与广大中国观众精神诉求充分艺术对话方面,这两部影片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通过这样的影片,我们既看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实,也期待更加理想化的现实。这种想象令人振奋,能够凝聚众人力量去追寻它、实现它。
期待更多有理想的中国电影,助力我们充满自信地开拓新时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