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评 > 正文

纪录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南京首映

在中国松山战场上的日军“慰安妇”。

1.在中国松山战场上的日军“慰安妇”。 2.保存在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的一张照片。

  纪录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南京首映,主创揭秘幕后

“拍摄期间已有6位幸存者去世”

昨日,5集文献纪录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在南京举行首映。该片由南京广播电视台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摄制,将于12月11日在央视4套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向海内外观众播出。同期也将在南京新闻综合频道、教科频道、生活频道陆续播出。扬子晚报记者对话主创团队,了解到幕后故事。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

深刻揭露和剖析日军性奴隶制度的罪恶

纪录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共5集,分别为《罪恶起源》、《地狱魔窟》、《伤痛永远》、《南洋泣血》和《正义呐喊》。首次通过大量历史文献档案、证人证言、影像资料和各种物证,从二战中日军“慰安妇”制度起源、建立及全面实施的角度,深刻揭露和剖析了日军性奴隶制度的罪恶。

昨日记者先期观看的第一集中,从1932年日本海军在上海建立的第一家慰安所“大一沙龙”讲起,讲到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日军抢掠中国妇女做“慰安妇”,建立慰安所,开始逐步建立起“慰安妇”制度——性奴隶制度。摄制组采访韩国“慰安妇”幸存者李玉善、金福童,讲述朝鲜“慰安妇”幸存者朴永心、日本“慰安妇”庆子等人的经历,让人们初步了解“慰安妇”受害者在二战中的悲惨遭遇。

片中不仅记录了南京“慰安妇”幸存者雷桂英、山西“慰安妇”幸存者任兰娥和李爱连、云南“慰安妇”幸存者李连春、海南“慰安妇”幸存者陈亚扁和陈连村等受害妇女的悲惨遭遇,也有菲律宾“慰安妇”幸存者纳西萨和艾斯特丽塔、菲律宾日军性暴力受害者伊莎贝莉塔和艾米丽塔姐妹、中国台湾“慰安妇”幸存者黄阿桃和陈莲花、印度尼西亚“慰安妇”幸存者爱玛、原籍荷兰的澳大利亚“慰安妇”幸存者扬·鲁夫等人在太平洋战争时期被迫做日军“慰安妇”的悲惨遭遇。

相比《二十二》等同类纪录片,思考更为深刻

总撰稿、编导万小涵告诉记者,两年多来,南京广播电视台专题部摄制团队在朱成山、苏智良、吉见义明、林博史、尹贞玉等中、日、韩等国学者的帮助下,拍摄的足迹从南京到上海、黑龙江、辽宁、山西、湖北、云南、海南、台湾……还奔赴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尼、东帝汶、荷兰、美国等国家,采访拍摄幸存的“慰安妇”,走访学者、研究者、政治家,拍摄各地日军慰安所旧址和收集相关影像及文字资料。“比如韩国‘慰安妇’幸存者金学顺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自己的受害经历,起诉日本政府,韩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尹贞玉战争时期差点被强征为‘慰安妇’以及上世纪80年代末如何开始调查。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和平发展,已经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万小涵说,“为力求真实,涉及到以假名出书、接受采访者,这些素材我们都摒弃了。”

有关“慰安妇”制度的纪录片,国内外已经拍了不少部,之前记录慰安妇现状的纪录片《二十二》还刷新了票房纪录。万小涵说,大部分都是叙事性、记录性的,而纪录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从“制度”的本质进行深度思考和剖析,角度新颖,站位较高,得到业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既有史料价值又有现实意义。该片在用历史铁证揭露日军暴行的同时,还对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当下的一系列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批驳,把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期引起人们对军国主义的高度警觉,为捍卫世界和平增加正义的声音。今年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第四次国家公祭将于12月13日在南京举行。纪录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在播出期间,南京广播电视台将通过系列广播、电视、新媒体特别节目,与大家分享纪录片背后的感人故事。

两年半拍摄周期内,已有6位幸存者去世

编导、摄影刘云峰说,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是非人道、反人类的罪行。这种悲惨经历给幸存者造成深深的屈辱和伤痛,战后七十多年来都无法平复,对她们的后代也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影响。拍摄往往会持续很久,陷入沉思和回忆中,有时幸存者会停顿很久,有时也需要卧床休息,于是,就是静静地等待。有时老人说的方言,主创听不懂,还需要找人翻译。“可能就在采访的最后一刻,在家人的帮助下,老人才敞开心扉。但不管怎么说,镜头记录的过程非常难得,就在我们花2年半时间从筹备拍摄到完成,现今已经有6位老人去世了,我们是在跟时间赛跑。”主创团队还说,也会被老人们的人格力量感动,从她们洪亮的声音、传递出的生命活力,受到鼓舞和支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桃红 大地 电影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