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是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博纳影业集团、南昌广播电视台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共同出品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由刘伟强执导,刘烨、朱亚文、欧豪、刘昊然、马天宇、马伊琍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一支人民军队的创建历程。影片于2017年7月2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8月3日在中国香港及澳门上映。
公元1949年9月30日,北平南苑机场,一位无名的红军老兵(郭晓东饰)闯入阅兵仪式,代表三河坝战役牺牲的战友们向毛泽东敬礼,勾起了56岁的毛泽东(唐国强饰)的回忆,那一刻,他似乎回到了22年前,1927年4月12日,上海爆发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党员干部被屠杀。共产党人拿起武器,在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一支全新的强大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建军大业》亮点大揭秘,风华正茂燃青春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巨制《建军大业》于7月27日正式公映,引爆了2017年暑期档。
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后,作为“建国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建军大业》云集了众多实力派演员与新生代偶像,带领观众回眸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之初的峥嵘岁月,再现90年前青年英雄们“举枪赴国难”的壮丽历史,唤起了观众心中的英雄情结。
●《建军大业》的阵容到底有多强大?
刘伟强执导,韩三平担任总策划及艺术总监,黄建新监制,刘烨、朱亚文、黄志忠、王景春、欧豪、刘昊然、马天宇等主演……
过于年轻和偶像化的演员阵容也遭到一些质疑。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暑期档调查显示,截至7月28日12时,《建军大业》上映22个小时后的观众满意度得分为88.8分,刷新了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历史上的最高得分记录。
这部“主旋律影片”是如何在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且看记者为你带来的亮点揭秘——
●亮点一:战争片从未如此年轻
《建军大业》可能是史上年轻偶像派演员最多的主旋律影片。
今年4月,部分演员阵容公布后立马引起了热议,支持与质疑的声音沸沸扬扬,围绕的中心只有一个——演员都太年轻了。
对此,监制黄建新做出了回应:“考虑到先辈们在当年参加革命时都是热血青年,我们慎重而严苛地精选了一大批年龄相仿的演
员,来诠释先辈当年青春激荡的风采。”他说,这些青年演员的表现充满惊喜。“他们对自己所饰演的角色都有着深深的敬畏之心,每个人都做了充实的案头工作。”
为了演好粟裕,19岁的刘昊然把剧本中所有人物的年龄和军衔都做了书面分析,为的是全面了解人物关系。“最初认为自己太年轻,对出演这个人物有点紧张,但做了功课之后发现建军时期的粟裕将军只有二十岁,因此希望自己能通过这部电影传递出青年将领们的青春热血。”
欧豪在片中饰演叶挺将军,前期训练时,他每天一早就到剧组练习马术,驯马师常开玩笑说:“欧豪又来喊这些马起床了。”在一场拍摄于初冬的动作戏中,他拼尽全力狂奔,跑到中暑、呕吐,把导演“吓坏了”。
有人进行过一个统计,《建军大业》中主要演员的平均年龄是31岁,而实际历史真实人物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
一直以来,革命战争时代的英雄人物都被冠以“老一代革命家”的称谓,这使人们常常忘了在那个年代,他们曾是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
7月25日,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了电影《建军大业》学术研讨会。会上,许多专家都对电影的年轻化
表示理解和赞扬。
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教授詹庆生说,使用年轻演员是对传统历史革命视角的一次更新,也是历史真实的回归。
“这些年轻演员一下子把距离拉近,展现了人民军队充满活力、不畏死亡、不畏牺牲的特点,真正让年轻观众感受到我们肩负历史的责任,中华民族的传承是连续的过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
《文艺报》副主编高小立认为,这样的历史题材影片给了年轻的偶像演员成长的机会,能够让他们通过不同类型的人物塑造得到锻炼。
●亮点二:回归本真、有血有肉
看过影片的观众普遍表示,不同于之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在叙事、故事性以及视觉观赏性方面都进步明显。
专家指出,影片的历史背景非常宏大,多方力量、多个人物、多条线索并进,叙事难度本身就非常高,但是成片效果却令人惊喜。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夏认为,影片整体性强且叙事清晰,文戏与武戏分配得当,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得益于导演刘伟强丰富电影拍
摄经验,片中的大部分武戏干净利落,非常震撼。
高小立说,太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没能把故事说清楚,但《建军大业》不同,影片通过运用镜头语言而非旁白来讲故事,故事的流畅、人物的扎实、逻辑的合理应归功于剧本文学性的加强。
而在视觉效果上,刘伟强放大了真实历史中战火火力的凶猛程度,从而把革命的惨烈与牺牲的悲壮渲染出来,用超乎想象的爆炸强度带给观众精神上的震撼。
此外,《建军大业》更加强调个体情感,这使得片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浮于表面,而是回归本真、有血有肉。
“粗中有细,细节委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这样形容《建军大业》。“影片在主干清晰的基础上有很多细节上的发挥,在风格、影像、叙事节奏、电影镜头等方面都体现了年轻派的追求,这是这部电影艺术上非常重要的追求和贡献。”
●亮点三:主旋律影片的华丽转型
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都在努力尝试将主旋律题材商业化、类型化,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和去年的《湄公河行动》,都是主旋
律电影转型的成功案例。
《建军大业》也不例外,上映后不少网友说,“这是一部非典型主旋律电影”“第一次主动看主旋律电影,没想到这么燃”。
在24日的首映会上,总策划兼艺术总监韩三平称赞刘伟强为红色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监制黄建新说自己虽然是创作者,但每一次看还是很感动,称刘伟强“给了中国电影一个最符合世界主流,最符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呈现方式”;听到韩三平、黄建新的高度赞誉,刘伟强笑称自己“要哭了”,表示“虽然拍得很苦,但还是很开心,希望观众可以喜欢这部电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说,“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是他们知道,自己倒下了,后边一定会有人再上前,前仆后继。他们有共同的信仰与理想,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胜利最重要的精神保障。”他认为影片传递出了这种精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重现90年前风云激荡的战火青春,重现大革命时代有志青年的家国情怀,《建军大业》交出的这份答卷,你满意吗?
在《建军大业》中感受精神的魅力
作者:杨华(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影片,《建军大业》紧跟时代要求,揭示了一支正义之师、胜利之师的历史原力,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具有史诗般的宏阔主题和时代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建军大业》在这方面做出了应有的探索。
筋骨是文艺作品的思想立场,体现着作品的民族信仰和时代精神。电影选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和井冈山会师四个历史片段,构建起了影片的结构和场景,为我们讲述了一支具有革命信仰的军队的诞生历程。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难万险的奋斗,以及开国领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想信念,无不展示着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一个没有政治立场、崇高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同样,一支没有政治立场、崇高信仰的军队也是不堪一击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正是这部影片的筋骨,是直逼灵魂、深入骨髓的强烈表达。
所谓有道德,就是“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处于一个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混乱时代。在影片中,各路军阀窃国诛心,只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救国救民。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明白道德的力量,也深切感受到了道德的重塑何其艰难。《建军大业》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表现了艺术化的历史,我们不能完全以历史的标准来评价它,但是影片中所塑造的艺术人物,以历史本来面貌为底色,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
优秀的文艺作品还要有温度,需要在历史细节的刻画中凸显道德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建军大业》的温度体现在文艺性上,那些审美理想和独立价值,通过技术上的精良制作和艺术上的精湛表达,巧妙地蕴含在影片的思想主旨之上,自然地传递给了观众。观看《建军大业》时,我们不时会被画面和语言所触动,在热血沸腾、满腔愤慨时流下感动的泪水,那是历史片刻定格为细节画面的力量。朱德率三千将士阻挡钱大钧的三万大军,取得三河坝战役的最后胜利,胜利是光荣的,然而战争本身是残酷的,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战役的惨烈场景,有超乎想象的艺术表现力。同样,毛泽东告别妻儿也是一场感人至深的戏,杨开慧一句毅然决然的“别回头”,瞬间揉碎了多少观众的心。正是这样的细节,给影片增加了感人的温度。
《建军大业》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震撼和感动,更有挥之不去、历久弥坚的精神魅力。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2日 04版)
电影《建军大业》在香港举行首映礼 多位知名人士出席
新华社香港7月30日电(记者郜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电影《建军大业》30日在香港举行首映礼。
首映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除电影制作团队外,还有多位政商界知名人士出席,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和梁振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政委岳世鑫等。
首映礼首先由寰亚传媒集团主席林建岳代表电影制作团队致辞。林建岳说,《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电影,是香港与内地电影业界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作出的庄严献礼。
电影主创团队成员,包括总策划及艺术总监韩三平、监制黄建新、导演刘伟强,以及朱亚文、张涵予等主要演员亮相首映礼,分享他们为还原建军的热血历史所作的努力。
导演刘伟强表示,为拍好这部电影,主创团队花费一年多时间收集资料,以加深对90年前这段历史以及革命先驱伟大事迹的了解。
《建军大业》是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后,“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电影,讲述了1927年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于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影片将于8月3日起在香港各大影院上映。
《建军大业》澳门首映 观众为热血军魂深深震撼
腾讯娱乐讯 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广播电视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三次元影业有限公司和寰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刘伟强执导,韩三平任总策划兼艺术总监,黄建新任监制的电影《建军大业》正在内地院线热映中。7月31日晚,电影《建军大业》于澳门旅游塔会展娱乐中心举行盛大首映礼,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志民等多位政商界名人出席支持。影片出品方代表及主创也亮相,分享电影创作历程。影片将于8月3日在澳门上映,受到澳门观众的热切期待。
电影《建军大业》澳门首映 历任特首到场支持
7月31日晚,电影《建军大业》在澳门旅游塔会展娱乐中心举行盛大首映礼。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志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叶大波、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政治委员张智猛少将、澳门立法会主席贺一诚、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等多位政商界名人出席支持。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冬、导演刘伟强、总策划兼艺术总监韩三平、监制黄建新携主演张涵予、朱亚文、刘昊然、张天爱也亮相澳门首映,分享电影《建军大业》的成军之路。此次影片仅筹备就历时两年时间,导演刘伟强带着54位主演及全组600多名工作人员,奋战117天完成这部献礼之作。为了打造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剧组累计调动超过10万人次的群众演员,还精心还原60个贴近史实的场景,其中南昌起义和三河坝战役也足足打了近两个月。回顾整个拍摄过程,全体剧组人员堪称是“打赢了一场硬仗”。
好口碑持续升温 观众铭记先烈:为军魂震撼
电影《建军大业》自公映以来,口碑爆发式增长。很多观众不仅被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更是被熊熊燃烧的热血军魂所打动,“如实地以宏大的视觉冲击还原历史,好几次震撼我的内心,令人奋进。”有观众称“三河坝战役每一帧都是泪点”、“每一秒都让人意犹未尽”,还有观众反映,他所观看的那一场影片结束放映时,全场响起三次掌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电影《建军大业》无疑是一份最好的贺礼,观众也纷纷表示对影片中的爱国情感和满满的正能量产生共鸣。有家长评论称“带孩子一起去的,让他多了解历史,更热爱自己的国家!”许多观众也在观影后向这些伟大革命先烈致敬,“英雄不再是课本里面的刻板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和我们一样的人,值得敬佩!”、“深深震撼于军人的军魂,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每一位战士都应该永远被铭记!”
《建军大业》发布特辑 刘烨等唱响军歌庆建军90周年
中新网杭州8月1日电 (李晨韵刘文彬)“八一”建军节之际,电影《建军大业》片方曝光一款特辑。导演刘伟强与监制黄建新带领刘烨、欧豪、张艺兴、董子健、周冬雨等主演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以此纪念建军90周年并向军人致敬。
电影《建军大业》是中影“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聚焦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之初的峥嵘革命岁月。正值八月一日建军节,为庆祝建军90周年,表达对中国军人的敬意,片方发布一款特辑,导演刘伟强与监制黄建新带领刘烨、欧豪、小爱、张艺兴、董子健、杨大鹏、郭晓东、关晓彤、周冬雨、陈赫等众主创斗志昂扬,共同唱出激昂振奋的军歌。
许多主演在受访时也表达了对革命先驱的敬畏之情,王景春表示,曾经那一代人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反思和学习。
图为:欧豪在电影《建军大业》中剧照。 剧方供图 摄
作为一名年轻演员,欧豪称当代的热血青年们应铭记先人的付出,“我们生在一个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是哪些人做了哪些牺牲,给我们带来了现在和平安稳的生活。”
主演刘昊然则感动于先辈共同为开辟新世界而努力奋斗。白宇结合自己饰演的角色蔡晴川感慨道,“那个时候的确会有人为了大局,而牺牲小我。”梁大维也表达了对革命军人敬仰,“那些战士不仅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更要有胆量和智慧。”
随着电影《建军大业》的热映,很多观众除了对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记忆犹新,更对影片所聚焦的建军历史印象深刻,“感谢导演帮我们重新补上这堂历史课,足下之路,前人血骨”,“《建军大业》把这些有为青年重新带到我们面前,让他们不再蒙尘,仍然‘鲜活’。”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浙江杭州,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影院观看电影《建军大业》,不少家长表示,这是一部孩子与大人都适合看的电影,“《建军大业》的一腔热血打通了我们一家几代人的代沟。”
此外,很多观众也被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英勇精神所震撼,“八一精神不灭,革命力量永存。观众中也不乏即将入伍的新兵,他们也被影片英雄前辈感动到热泪盈眶,“感恩前辈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今天,以后保护国家的任务就交给我们这一代了!”(完)
火山演技”惊艳!周一围《建军大业》突出重围演技获赞
近日,星光熠熠的《建军大业》票房已突破2.5亿,这部号称“集结了半个娱乐圈”的红色主旋律电影从上映至今,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更获得“小鲜肉不掉链子,老戏骨演技炸裂”这样的赞誉。其中青年演员周一围饰演的国民党南昌兵团团长陈峰虽然戏份不多,但却因其精彩演绎而散发出了不一样的反派魅力,成为了全片最亮眼的角色之一,饰演者周一围也因此被赞为“拥有火山般爆发力演技”的演员。
《建军大业》作为献礼于建军90周年的“建国三部曲”系列的最后一部,启用了全明星阵容,既有刘烨、黄志忠、王景春、周一围等实力派演员坐镇,又有李易峰、欧豪、刘昊然、马天宇等鲜肉热血助阵。在这种演技与颜艺并进的重围中,青年演员周一围凭借“火山般爆发力的演技”成功将大家的目光紧紧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周一围演绎的陈峰作为南昌城守城的国民党警备团团长,有军事谋略,亦有报国之心,但当时的国民党士兵皆沉迷于声色犬马,面对叶挺大军的强攻,毫无招架之力,导致陈峰最终战死于藩台衙门战斗中。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手下人对他的喊话不以为意时,他先是仰头哈哈大笑,然后瞬间转狠,狠狠地抽了士兵几巴掌,最后用低沉的声音缓缓道:“所有人,到指定位置,做战斗准备,听不懂吗?”头上青筋暴起,满眼通红,脸上尽是愤怒、狠厉与悲哀。情绪转换自然,表演一气呵成,张力十足,这便是“火山”演技,兼具爆发力和磅礴气势。
真正的演员,从不在乎戏份多少,只要求自己把戏演好,演员周一围便是如此。在《建军大业》中,周一围用自己的方式将陈峰一角诠释到位,内心戏层次分明,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变化。最开始的骄傲,收买人心时的狡黠,发现漏洞时的聪敏和果决,看到属下不成器时的愤怒和悲哀,战斗中意识到大势已去的癫狂,以及最后悲壮赴死的解脱释然……每一个细节,周一围的把握都极其精准,收可稳重内敛,放可霸气威武,收放之间,尽显演员功力。
周一围是娱乐圈里不多的有着专业级表演艺术素养的演员,不少粉丝称他为“少数派”。在现如今的娱乐圈里低调不炒作,只把心思用在演戏上面,也让戏粉们喊出了“皇上不急大臣急”的口号,希望他这份对戏的执着和表演的实力能被更多人关注到。正如粉丝所愿,通过《建军大业》及《绣春刀》中以小见大的演技,周一围正在被更多观众喜爱,甚至有网友评论:“之前错过了周一围,幸好现在还来得及”,“看2D的电影,但是因为周一围有了4D的感受”
《建军大业》 拍摄传奇
《建军大业》是纪念建军90周年的献礼之作,从开拍以来即备受关注,影片自7月27日下午两点公映以来,上映首个周末票房即突破2亿元,刷新《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的首周末票房纪录。时逢八一建军节之际,《北京青年报》“艺术愿线”第14期组织读者于7月29日观看了《建军大业》并通过一次“群众采访”了解到影片背后诸多故事。
本报为纪念建军90周年推出的系列报道《再造军魂》,至此结束了。
从7月25日至今,我们在9天内,以每天两个整版的力度,从“历程”、“故事”两个角度切入,连续刊发了18篇报道。
纪念报道虽告一段落,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再造军魂、重塑整个民族的刚正威猛之气,一切都还在进行中。
作为中影“大业三部曲”的第三部,电影《建军大业》讲述了革命先辈为挽救革命,不畏艰辛创建人民军队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月30日晚,影片在香港举行首映式,而在首映式前,《建军大业》出品人、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冬和影片监制黄建新与《北京青年报》“艺术愿线”第14期观影的读者在微信群进行交流。尽管时间紧张,但两人回答问题仍是非常耐心,对于大家关注的“主旋律”、“小鲜肉”等问题,两位也并未有任何避讳。
问题 壹
作为主旋律片,两位觉得《建军大业》和之前的有什么不同吗?
于冬:找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建军大业》是个大胆的想法,刘伟强是拍商业片的导演,找他拍《建军大业》就是希望走商业类型片路子,突破传统的主旋律片,因此我们在创作上给了他很大创作空间,加上有黄建新监制、韩三平任总策划兼艺术总监,我对这部电影是非常有信心的。
这部电影在戏剧把握和领袖人物的语言和语境方面是规定好的,导演不能跳出去,但是怎么拍?用什么方法?我们对导演没有限制,刘伟强筹备一年多,看大量史料,参观井冈山,秋收起义遗址,去武汉等等实地考察。而且,刘伟强在拍摄中用了非常新鲜的元素,他的镜头语言非常现代。他执导这部电影功力深厚,把这么复杂的历史,复杂的人物关系用简洁,通俗易懂的处理方法,用现代化的电影语言呈现出来,他的掌控力真的很强。
黄建新:这部电影编剧准备了近3年,开了无数次会议,电影的很多细节来源于参加过南昌起义、经历过四·一二的人的回忆录,比方说南昌起义是从哪打到哪,哪个地方有一堵矮墙等等,编剧做了大量的研究,刘伟强拍得比我们好,在我来讲,刘伟强给我们中国电影一个符合全世界最新主流电影的、最符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呈现方式,他的电影语言非常新,语境关系使电影让观众更喜欢。过去的语境模式,年轻人已经不接受了,现在电影里一讲大道理,观众就要出戏,我们现在所有讲道理的戏,都改用情节去表现。对于这部电影,刘伟强导演是很努力的。
问题 贰
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一大争议就是“小鲜肉”的出演,因为替身、抠像等新闻,让大家对他们的演技实在没有信心,请问二位怎么看?
于冬:这次这么多年轻演员参加拍摄,他们非常非常认真,很努力,通过这个戏,他们对电影更有敬畏之心,他们正在努力从偶像成长为演员,他们的表演与这部电影没有违和感,我想大家对“小鲜肉”反感,可能与他们被过度透支有关,但是这部电影,他们的表现还是得到认可的。
黄建新:这些天我跟着剧组去了一些影院,与一些观众见了面,我觉得在演员表演上,观众给予的反馈是肯定的,大家还是蛮喜欢这些年轻演员的表演的。我非常同意导演刘伟强那句话,“青春是无法表演的”,所以,你只能找岁数就近的演员来演。粟裕南昌起义时只有19岁,你找30多岁演员演,眼神就不对了,我觉得用年轻演员没有什么争议的,他们的整体表现有很大进步。中国电影一直在说需要后续的演员力量,我们在努力从专业角度将整体做好,总体来看,大家对片中的主要角色还是认可的。
选演员时,导演让他的团队把20年代当时角色里的照片都弄过来贴在墙上,我们两个在那儿看。发现原来他们都这么帅,按现在的说法,这些人全是小鲜肉,都很帅,气质非凡。我们又把现在年轻演员的照片,不要修饰过的都贴在墙上,每一个角色贴五个备选,导演做了一轮的选择后,我们开始发邀请,导演发邀请,我也发邀请,三平导演也发邀请,于冬总裁也发邀请,得到的回馈特别好。我觉得大家欣然愿意演与这个题材有关系,对任何一个演员来说,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是有魅力的,所以,这一次选角很顺利。我们选演员一方面会依据年龄、相貌,一方面也会考虑表演能力,像马天宇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刘昊然是以非常好的成绩考入中戏的。欧豪之前已经主演了好几部电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气质上也比较像叶挺将军。
此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贺龙是片中最重要的四位人物,扮演他们的刘烨、朱亚文、黄志忠和王景春都是好演员,四个人都是实力派,刘烨得过金鸡、金马奖,王景春是东京电影节影帝,朱亚文和黄志忠也是公认的好演员。
问题 叁
导演为什么会选择欧豪出演叶挺这个角色呢?
黄建新:欧豪身上有一种比较硬的气质,刘伟强导演是看了很多演员后才选择了欧豪。战神都是有传说的,你想一想,我们所有的革命英烈传下来的特别鲜明的特点都是一种传奇,他在我们心目中留下的是最光彩的那一部分,其实导演就是在抓这部分。比如朱亚文演周恩来,他自身就有一种书卷气,我们认为很多以前演总理的人是靠演技完成的,演得很好,但是自身平时生活中书卷气并没有那么多,而朱亚文是一个自身带有书卷气的人,他身上有一种气质契合,这个契合会让这个角色变得特别自然,你看不到过多的演技去完成,但实际上是更高难度的一个契合。
问题 肆
起用年轻演员,除了与角色年龄符合外,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想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影院,从映后来看,确实很多年轻观众对中国近代史并不十分了解,您怎么看?
于冬:坦率说有一些年轻演员也并不太了解这段历史,有的人都没听说过他们扮演的角色,但是在了解资料后,他们觉得能够出演这个角色很荣幸。观众也是,之前或许并不了解,但是他们看了电影后会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对这些人物有兴趣。很多网友还建议拍叶挺传、粟裕传等等,这种效果跟《建军大业》这部电影是分不开的,这对90后、00后是一次很生动的近代历史教育。
问题 伍
扮演彭援华的冯文娟曾透露,他们有一场戏是南昌起义胜利以后,大家挥旗呐喊、奔泪、拥抱,拍这场戏时,刘伟强导演让他们拍戏前先看一段视频,看的是中国女排奥运会夺金抱头痛哭的戏,冯文娟说:“导演说一会儿你就是这个,你就是郎平。后来导演就给我们放音乐,那场戏的情感在导演的带领下一下子就出来了。”请问黄导在这次拍摄时,你们对这些年轻演员还做了哪些培训?
黄建新:这个电影的过程就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每个人都要做很多准备,要读他们过去可能十年都读不到的历史,因为我们需要他们身上有军人的感觉。拍戏之前导演跟我说,“我想把他们军训一下”。我们通知所有人来现场军训,那两天38-39度,太阳底下晒着,我和导演两人坐在太阳伞下喝着水,可是演员们很辛苦,有两个人还中暑了。我跟导演轮着班盯着训练,我们坐在那儿看他们匍匐前进,这个就是历练的过程。他们读了这段历史,了解了他们要表现的这个人物,发现这些人身上最光彩的东西,然后这个东西影响着他们,训练他们。
电影是有预算的,剧组有50多个主要演员,全组的休息房车只有5辆,没有人提任何需求,其中一辆是我和刘伟强导演的。我们当时说如果大家有一些挤,导演组的房车欢迎大家来,没有一个人来。一个好的团队,一心一意为把一部电影拍好。所有的演员到这个地方来,我们都觉得很好。我们也听到一些在别的剧组不好的传闻,但我们这次都没有遇到。
导演举过例子,现场曾拍吐两个人,欧豪、梁大伟,因为剧烈运动,导演说不能用替身,必须自己演,吐了,歇一会儿,导演说不行,接着再来。刘导说他看完纪录片以后觉得很后怕,因为每天拍摄非常紧张,我是做监制的,每一天的炸点那么多,导演为了真实,离演员最近的地方0.8米就炸了,万一走偏了就炸到了,所以我天天现场盯着就是害怕出事,就这样还经常会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受伤。
问题 陆
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日前发文赞《建军大业》,他写道:“走进影院时,你会看到影片拍得很大——大气,大聪明,大胆。这样的大,没有一个人会逆反拒绝。”并认为“许多天以后,人们会把这种 大 起码命名为电影的工业革命吧。”请问两位,你们怎么理解“电影的工业革命”?
于冬:中国电影曾经被2015年的短暂辉煌一下子冲昏头脑,觉得好莱坞都是纸老虎,我记得那年的上海电影节论坛,有个标题就是“我们超越好莱坞,还需要多长时间”,恨不得第二年就超过了好莱坞,这种狂热使得金融资本大量投入,疯狂抢夺演艺资源,包括导演、演员,可是,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群——观众。在资本催生下,产生了一批电影快消品,不及格产品充斥市场,结果被好莱坞大片一下子冲垮。很多国产电影质量不过关,缺乏专业团队、专业制作人、专业导演完成的作品。大家理解的工业革命,指的是电影的技术规格、制作规格、技术要求,举个例子,中国现在有400多张IMAX银幕,位居世界第一,美国也没这么多,可是中低成本的国产片进不了IMAX影厅,一年52周IMAX影厅差不多只排40部,几乎都是美国进口大片,有IMAX版本的国产片很少,这意味着我们辛苦建立的高规格技术放映的影院,满足了好莱坞工业,而中国电影工业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本进不去,结果就是很多国产片根本没机会进主力影厅,只能上中、小厅,缺乏竞争力,很快就下档。
而《建军大业》等影片的制作水准、规格等,无疑是按照大片的水准打造的,中国国产片需要提高质量标准和制作水准。中国现在已经突破5万块银幕,中国电影更需要提高制作水准、工艺水准和技术水准。
黄建新:所谓工业革命是有标准的,它支持中国电影进入高的标准,保证各方面专业性要求,这是电影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家都在往这方向努力。
问题 柒
叶挺之孙、叶大鹰导演近日在微博上表达对欧豪扮演叶挺将军不满,他还说国家有明文规定,“描写英模,先进人物,荣誉称号获得者,需出具本人或亲属的授权。”“ 《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片有下列情形,应删剪修改:(一)曲解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严重违背历史史实...... 贬损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形象;篡改中外名著及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他表示《建军大业》影片制片方从未和他们取得联系,他们最起码的知情权都被剥夺了。请问于总怎么看?
于冬:拍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题材,中宣部广电总局有个专门机构,叫重大题材领导小组,会有审看意见,拍摄意见,这不是某一个家属后人决定的,叶大鹰提出来我们拍这部电影为什么没征求意见,这不应该啊,因为他是电影导演,了解电影拍摄的相关规定,他挥舞着审查规定质疑的大棒,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我不认同,如果拍《叶挺传》,那需要征求家属意见,但《建军大业》不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粟裕等都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不仅仅是属于某个家属的后代,他们应该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而且我个人觉得,叶挺由欧豪演,很出彩,非常正面的,叶大鹰导演没看过片子,只凭几张生活照片批评演员是不客观的,我建议他回国后第一时间看看电影再评价。
文并整理/本报记者 张嘉
于冬,博纳影业集团现任总裁及创始人,《智取威虎山3D》、《桃姐》、《湄公河行动》等众多知名影片出品人
黄建新,第五代著名导演,曾执导《黑炮事件》、《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监制了《湄公河行动》、《悟空传》、《我是马布里》、《建军大业》等。
光明日报评《建军大业》:铁血见证千秋功绩
(原标题:光明日报评《建军大业》:铁血见证千秋功绩)
作为一部历史战争片,《建军大业》做到了忠实历史。这首先体现在其对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历史境遇的真实再现上。
影片前半部分的叙事焦点,集中在对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历史背景的展示上。那是一个军阀肆虐,正义的呼声被反动派的机枪吞噬的黑夜;那是豺狼当道,进步人士与工人群众的生命被黑色帮会屠杀的岁月;那是列强横行,中国国土被外敌的坚船利炮肆意摧毁的年代……与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一样,《建军大业》着意塑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之初,我党、我军的一批英雄群像。
在那个危机重重、步步艰险的年代,不是一两个英雄豪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而是成千上万为国家的未来不惜流血牺牲的华夏儿女,站在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前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等。这样一个伟大的群体领导中国人民从烈士的血泊中,从黑暗的地狱里站了起来,迈向了谋求民族解放、人们幸福的伟大征程。
作品中的毛泽东、贺龙三十出头,周恩来、罗荣桓、卢德铭、林彪二十多岁。这些青年革命者并没有什么操纵时局的政治经验,更没有什么把控权力的手腕和伎俩,他们是从自己亲身的生死经历中悟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伟大真理,懂得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时代使命。片中毛泽东与家人的告别,就像千千万万革命将士与家人的告别一样。他们之所以投身革命,不是为一己之私,不是为一家之仇,尽管他们当中许多人的父母、兄弟、姐妹、亲人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
他们心系的是民族的仇恨,他们遥望的是中国的未来,他们的枪口对准的永远是人民的公敌。支撑这些人赴汤蹈火的是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获得自由平等而奋斗牺牲的伟大理想,是为历尽屈辱的中华民族洗清屈辱的宏大雄心——这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证词。这与国民党反动军阀有天壤之别。那批工于心计的政客成天斤斤计较的是自己的“锅碗瓢盆”,终日盘算的是在政治变局中的一己之私,根本没有把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放在心上。这也决定了他们在一场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来参与的战争中注定失败的历史命运。
导演刘伟强是带着《古惑仔》《无间道》《头文字D》的视觉经验进入到1927年南昌城的拍摄景地的。
他对影像世界的再现能力曾经在都市青年的群体世界、在生死交错的无间世界、在疯狂飙车的速度世界得到挥洒展现。现在,他的影像在南昌城下的战争世界里,带给我们的除了震撼的视听效果之外,还有他对历史的洞悉、对革命的思考、对领袖的判断。而集中体现他对以上诸种问题总体认知的,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一个在特定的时间轴线上由四个相互平行的空间建构的叙事段落。
在四个不同的空间里,站着四个历史人物:朱德、周恩来、蒋介石、毛泽东。朱德,在广东三河坝与敌人决一死战的阵地前沿,面对着以三千将士抵挡国民党几万强敌的阻击战,个人的生死已经完全置之度外,空中的俯拍镜头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高远的观看视角,不仅能感受到战场上的硝烟烈火,也可体会到那个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濒临的危局;周恩来,在广州的办公室里独自踱步,沉默不语,心系着前方浴血奋战的官兵,思考着起义军的未来命运,当时的变节者、逃跑者、反目者不断增加,革命形势危在旦夕;蒋介石,坐在一列火车里,神情冷漠地看着窗外,此时他心知肚明,自己已经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对象,他自己将自己绑在国民党的反动战车上,等待着未卜的前程;毛泽东,则站在浓云密布的井冈山上,遥望着天边飞掠的流云,胸怀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豪迈情怀,抒发着他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
在这个平行的叙事段落中,相同的叙事时间呈现出四个不同人物、四种不同的氛围,在没有任何人物对白或解说、高度影像化的语境中,平行开放的叙事结构对历史的表达更强化了电影的隐喻意义。《建军大业》的创作者没有用简单的因果论来阐释中国革命的曲折历史。当时谁也不知道中国革命的未来究竟会怎样。共产党人知道的是,即便自己倒下了,后面的人肯定会跟上来。因为共同的革命信念、共同的政治信仰、共同的人生理想,使他们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一起,走向生死未卜的战场。这种信念反动军阀肯定没有,黑帮地痞更不会有。而这恰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作为整部影片中反动与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蒋介石每次出现除了玩弄权术,就是听音乐、看跳舞、下围棋。即使在讨论军事行动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去讨好自己的女人,完全是一个沉溺在自我私情中的政客形象。尽管影片没有在表面上刻意丑化这个人物——他总是衣冠楚楚、彬彬有礼,也有伫立窗前面对漫天阴雨的深思时刻——却始终站在一己之私的角度揣度时局、想象历史。
他将毛泽东视为一个乡下的农民,将朱德视为流寇兵痞,将周恩来视为一介书生,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理解为和他个人的“斗法”。一个内心世界被私情、私利、私欲所充斥的人,怎么能够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这些胸怀民族大义、心系国家未来的有识之士相提并论呢?所以,观看影片之后,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民党的失败是注定的。创作者这种对于中国革命成败历史逻辑的阐释,是《建军大业》尤其值得肯定之处。
本文刊于《光明日报》(2017年08月02日12版,原标题为:铁血见证千秋功绩——评电影《建军大业》)
天水97国际影院:刘经理
联系电话:18194246213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