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非遗文化 > 正文

“公祭伏羲第一篇祭文”作者霍松林(天之水网)

 

$%IC]N_UE%UDWC]]NCFLU(J

 

天水伏羲庙自古为国家(朝廷)祭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圣地之一。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第一次恢复公祭伏羲大典,这次公祭伏羲大典的祭文便是近日仙逝的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出生于天水的霍松林先生所作。

 

0ND]MW30L~_{7~3LK8{%@VU

 

《1988年公祭伏羲祭文》 

煌煌华夏,地灵人杰;自强不息,乃创鸿业。

慎终追远,缅怀太古;曰有伏羲,世称人祖。

生于成纪,史有文明。乘时崛起,清渭之滨。

观法于地,观象于天;始画八卦,文字起源。

民处草昧,茹毛饮血;始作网罟,以渔以猎。

历史发展,有此阶段;如草方萌,如夜初旦。

继此而往,代有贤能;耕耘教化,日进文明。

四凶咸殛,日月重光;绳其祖武,民气恢张。

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奋发图强,前途无量。

顾我西部,开发甚早。先哲遗泽,润及枯槁。

丝绸之路,横跨亚欧;汉唐文化,光耀寰球。

宋元以来,渐趋落后;人谋不臧,地利如旧。

今逢盛世,中华振兴;同奔四化,岂甘后人?

卦台效灵,麦积挺秀;羲皇故里,车马辐辏。

陇右贤达,海外赤子;齐心协力,繁荣桑梓。

人文蔚起,经济腾飞;工歌农舞,水美田肥。

敬告太昊,用表决心;超唐迈汉,共建奇勋。

在改革开放初期,霍先生能够通过简短的祭文,完整而全面颂扬伏羲的丰功伟绩,表达中华儿女对伏羲的敬仰实属不易。该祭文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伏羲功绩的颂扬,另一方面开创了新时代伏羲祭文的写法。

霍松林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创会耆宿,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德高望重,蜚声四海。幼承家学,有“神童”之誉。于右任曾称其为“我们西北少见的青年”。是享誉海内外的唐诗研究一代宗师,于今年2月1日在西安仙世。

霍松林先生于1921年9月,出生于天水市麦积区琥珀乡霍家川。他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3岁起随父亲霍众特认字读书,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后熟读“四书”、“五经”、《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子史精华》、《西铭》等经典,有“神童”之誉。

他12岁开始跟着父亲接受和学习的系统传统文化,奠定其坚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后来就读于天水国立五中学习扎实的文化基础让他如鱼得水,从钱基博的《国学概论》和章太炎的《国故论衡》,开始接触现代国学知识,进而涉猎文史哲方面著作。尤其在旧体诗、散文和新诗创作上崭露头角,被聘《陇南日报》其文艺副刊《风铎》栏目主编。

他后来进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学习,先后师从胡小石学《楚辞》,朱东润学“中国文学史”,从罗根泽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从徐澄宇学《庄子》,从伍俶傥先生学《文心雕龙》,从吕叔湘先生学“欧洲文艺思潮”,从张世禄、吴世昌先生学文字学和音韵学,从任辟疆先生学目录学,又分别从汪辟疆、陈匪石、卢冀野三先生学诗、词、曲,让其成为博学多才的学子之一。

1957年,霍松林出版《文艺学概论》,是第一部中国人写的文学理论著作,提出文学形象的特征是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包括了写实和虚构。中国文学的主流是诗歌,中国传统文论注重诗歌写实。《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永言。”《礼记·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感物、体物,决定了中国诗的写实性。《论语·阳货》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的这些人文教养作用,来自诗的写实。中国史传文学以《左传》《史记》为代表,作品特征是写真人真事,理论上提倡“实录”。

1956年,他发表《试论形象思维》是中国第一篇讨论形象思维的哲学美学论文,观点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认识现实的不同形式。

他在杜甫研究上有创新观点,提出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后,继续谏诤肃宗惹祸,比起早先的疏救房琯触怒肃宗,显然是更为直接、更为重要的原因。

霍松林还是当代重要的诗人,其诗反映了中国现代史的艰难历程,反映了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正直心灵。如  1937年《八百壮士颂》:“‘中国不会亡’,歌声传四方。八百壮士守沪渎,七层楼上布严防。倭贼冲锋怒潮涌,壮士杀贼如杀羊。倭贼轰楼开万炮,壮士凭窗发神枪。倭贼凌空掷巨弹,壮士穿云射天狼。倭贼围困断给养,市民隔岸投干粮。倭贼纵火火焰张,壮士举旗旗飘扬。激战四昼夜,愈战愈坚强。热血洒尽不投降,以身许国何慨慷!堂堂壮士,壮士堂堂。四夷望汝正冠裳,中华赖汝扬国光。士气为之振,民气为之张。八百壮士作榜样,一曲颂歌传四方。颂歌传四方,‘中国不会亡’!”还有《卢沟桥战歌》、《哀平京哭佟赵二将军》、《闻平型关大捷喜陚》《喜闻台儿庄大捷》《欣闻日寇投降》等抗战诗作,反映国难当头时中国文人的爱国之情。

1965年,他写的五律《别邓宝珊先生》:“河声清北户,山色绿南棂。园果秋初熟,庭花晚更馨。谈诗倾白堕,说剑望青冥。屡月亲人杰,终生想地灵。”更是天水两位“文臣与武将”的对话。

2015年6月1日,霍松林创作七律:“春种夏耘勤灌园,秋将硕果献黎元。流光似水休虚度,祖国前途看少年。”此后,先生静养身心,再未写诗。

霍松林先生1951年赴陕执教,历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前身)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陕西诗词学会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及会刊《中国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等,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

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国家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国作协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获颁“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奖牌。2008年获“改革开放三十年陕西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和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09年被评为陕西首届社科名家。2010年获陕西“十二五”科学发展思想驱动奖。

霍松林先生著作等身,主要论著有《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西厢记〉简说》、《〈西厢记〉述评》、《李白诗歌鉴赏》、《宋诗三百首评注》、《历代诗精品评注》、《诗的形象及其他》、《白居易诗译析》、《文艺散论》、《唐宋名篇品鉴》、《历代好诗诠评》、《唐宋诗文鉴赏举隅》、《唐音阁文集》等30多种;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3-1988年)》(6卷)、《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辞赋大辞典》、《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说注》、《中国近代文论名篇详注》、《元曲精华》等50多种。

 

003HJEF4zy790fpomap4d&690

 

(霍松林先生在天水时的旧照)

专栏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