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诗词歌赋 > 正文

巴楠: 感受森林(天之水网)

1483418509(1)


感受森林

文/巴楠

多年来,我有一个时常到山里走一走的习惯,那就是感受森林,接受大自然性灵的滋润,让心灵尽情享受清新温润的洗礼。

每到周末,我便和家人一起走出城市,到清新的大山,在鸟语花香的树林里玩乐,亲近森林,沐浴温暖的阳光,脱去上衣,光着膀,赤着脚,呼吸富有森林和花草芬芳气息的新鲜空气,同美丽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心情格外舒畅。

在山里,你想坐就坐,想站就站,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可以恣意发泄情感,不用顾虑自己失态后会出什么洋相,森林会包容你的一切。

中午,在森林绿荫下,坐在一块洁净的石头上,拿出饮料、食物,慢慢地吃着,看着大自然的风光,这时,不管你心中有多少烦闷、忧愁都随着山风柔柔地舒散了……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告别故乡的大森林走进城市。刚进城时,面对钢筋混凝土僵硬的高楼,却有一种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我脑子里的是连绵的山峰雕塑般站着和活生生的森林,自己离开了大山和森林,完完全全是一个山里人溶入城市,在不停地漂泊,怎么也找不到家,自然就缺少家的温馨和安全感。无论黑道上的烂仔,治安警察,公司老板,都可以轻易把山里人的梦想击得粉碎。城市以宽厚的魅力,普遍高于大山里的价格收留了我们在大山里售卖不出去的青春、血汗。我们把青春最宝贵的、最强劲的部分献给了城市。尽管如此,我还是无法与赖以生存的城市融入一体,时不时走出城市,到城郊山峦上的树林里走一走,亲近森林。然而,从九十年代起,城市拉开了建设大幕。我亲眼看到,一片山峦消失,被钢筋混凝土无情地封压着,成片的树林,以及依附其上的农舍与生物,在老百姓留恋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大自然的原始之美一去不复返,城市看不到森林,亲近森林的机会越来越少。

在缺少森林的城市,怀乡的情结促使我很想回老家,每一次回老家见过父母后,就爬到后山上去,看看大山和生长其上的森林,在鸟语花香的树林里,寻觅儿时的足迹和拾柴时的身影。有时会围着树杆一圈一圈转,直到累了,靠在树杆上,把脸贴在树皮上,闻一闻那熟悉的略带清香的气息,陶醉似的闭上眼睛,遥想昔日在森林里玩耍与劳作的美好时光是多么地惬意。森林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可以说,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森林中摔打过来的。

近几年,疲于奔生活,回老家的时候少了。不过,每到冬天下雪时,我都会把父母接来城里,别人说是享享清福,我认为是与城市接接轨。然而,父母在城里过上一阵子便嚷着要回乡下老家。他们说,城里有啥好的,只能看看热闹。天天住在楼上,走在水泥板上,一点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给予的一种性灵的滋养,不像在老家出门就脚踏实地,到处是草木庄稼,连空气都带着花草森林的清香,闻着舒坦。尽管把父母的生活安排得再好,却总是留不住他们一颗亲近森林、恋家的心。

是啊,尽管城里充斥着现代生活的一切文明,却失去了森林气息和自然之美。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虽然每天拥抱着城里的热闹与繁华,但对那些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来说,他们在城里无论过得多么舒心,但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根基没有在城里,他们的心,都一直向往着自己故乡的彩色大山,以及向往那充满诗意的生态生活。

森林,是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让人魂萦梦绕的故乡。久离森林的人,都会用一颗朴实的心去真真切切地体悟。

(张富荣,笔名,巴楠,南乡子,男,陕西省镇巴县人。曾任《百花》杂志编辑。1990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国内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记实文学100多万字。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