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民俗文化 > 正文

传统民歌:有一辈古人对你讲――历史传说歌

    传说歌在陇东民歌中也占有一定数量,内容庞杂。佛家经典、道家教义、英雄忠烈、孝子贤孙、历史掌故以及民间的轶闻趣事,无不囊括其中。传说歌从表现内容的粗细程度上分,大致分两类:

第一类为单一事件的叙事歌,歌体庞大冗长,故事情节曲折复杂,内容生动有趣。多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故事,叙述某仙、某道、某人的坎坷经历,宣传善恶因果,反映民间纠葛等。流传最广的如《亚仙刺目》、《  湘子出家》、《目莲救母》、《刘秀走南阳》、《王祥卧冰》等。如果你有兴趣作更深的研究,最好深入到合水、华池一带的深山老林中,说不定能遇上说唱“宝卷”的老人,一唱就是大半天。“宝卷”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民间说唱体歌谣,其内容如上所述。若追溯源头,远至隋唐以前。从敦煌莫高窟中发掘出的“敦煌遗书”中就有不少“宝卷”卷本,被学者、专家视为珍宝。因篇幅过长,不便奉献读者,只好舍主求次。

第二类传说歌篇幅较短,蜻蜓点水般地叙唱内容,如:

十盏灯

千里独行灯一盏

二老爷担山灯二盏

三战吕布灯三盏

四马投唐四盏灯

五子夺魁灯五盏

南斗六郎六盏灯

北斗七星灯七盏

八仙庆寿八盏灯

九天仙女灯九盏

十殿阎君十盏灯。

歌子用“数字连套法”一气呵成。

按――般情况来说,十盏灯已唱完,就町打仆结束,但民间艺人不这么做,也许他们觉得上这点“小菜”不太过瘾,于是接着唱道:

我把那灯儿颠倒数,

你看它确实不确实。

十盏灯,什么灯,

王祥卧冰为母亲,

孝心儿感动天和地,

一对鲜鱼水面升。

九盏灯,什么灯,

九天仙女在空中,

九天仙女生贵子,

把贵子许给张善人。

八盏灯,什么灯,

包老爷打坐开封域,

王朝马汉两边站,

十二把铜铡定太平。

就这样,每盏灯或粗或细,唱出一个历史典故,直唱到“一盏灯”为止。从一唱至十,又从十退至一,内容虽然平常,但形式美不容否认。民间把这种唱法称为“倒卷帘”。

天才的民间演唱家,不仅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有随意“嫁接”歌子的本领,甲歌的内容往往可嫁接到乙歌中去,而且做得天一无缝,贴切自然。如《绣荷包》本是妇女唱的一首情歌,在唱了几段她如何想念情郎,准备给他做一个荷包捎去的内容之后,给以下要穿插的传说故事歌留了个接茬:

剪子叮当响,

铰一个荷包样,

把什么绣在那荷包上?

接着唱起了民间影响很大的八仙人物:

一绣汉钟离,

红面大肚皮,

手拿上长寿扇,

口咬上长寿梨。

二绣吕洞宾,

头戴青纱巾,

三戏了白牡丹,

神仙也讲恩情。

三绣张果老,

骑驴过天桥,

手拿上渔鼓儿,

简呀么简板敲。

四绣李铁拐,

大闹东洋海,

身背上葫芦儿,

手拄沉香拐。

就这样,以下曹国舅、蓝采荷、何仙姑、韩湘子,每位神仙一段。至此,似可结束,但抒情主人公对情郎的情太多太深,如此结束,岂不显得情淡意薄?又改变语言角度,再加四段传说歌,分上、下、左、右。

上绣老寿星,

驾鹤在半空,

梅鹿儿含灵芝,

随呀么随后跟。

下绣王宝钏,

受苦十八年,

吃糠哪又咽菜,

不忘薛平男。

左绣杨五郎,

出家为和尚,

恨奸贼霸朝纲,

他不愿保宋王。

右绣花木兰,

果称女中贤,

代夫去从军,

十呀么十二年。

最后,抒情主人公才转到情歌的基调卜来:

荷包绣成了,

无有个人来捎,

单等那传信的人,

来把荷包捎。

如果时间充足,聪明的她,说不定还有新招,将其他传说故事编进去唱哩!

    元代陶宗仪在谈乐府歌时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也。”意思是说,歌子开头要美丽精巧,中间要有一定的容量,宽阔浩荡,结尾要响亮。他还说:“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以上这首歌除文辞过于“白”了一些,而结构形式似乎合乎乐府的“法”。那么,是乐府借鉴了民歌,还是民歌借鉴了乐府,孰先孰后?还有待研究。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