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国人是这样评价兰州的!
美食美景令外国友人欲罢不能
来自美国俄州中央大学的教师杰瑞德是本届研习班的班长,他直言:“这是第二次来到中国,相比于3年前在北京的生活体验,这一次的兰州之行给我带来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兰州牛肉面的口感实在太惊艳,采访中杰瑞德3次大呼“amazing”。刚到兰州时他还在塔山半坡牛肉面馆实际操作,亲自动手拉面。除了牛肉面给外国友人的味蕾留下了深刻印象,兰州的羊羔肉、灰豆子、甜胚子、酿皮子、牛奶鸡蛋醪糟等特色美食口味新奇独特,地方风格浓厚,也十分吸引人。
来自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的政府公务员程杰克对黄河夜景赞不绝口。当夜晚来临华灯闪烁,走在滨河路上看黄河两岸的风光清幽静美,十分迷人。水车博览园也备受大家的瞩目,水车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深刻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创造精神,令外国友人们啧啧称奇。记者张蓉
“牛肉面是我的最爱”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拉姆·阿巴斯在此之前,曾听家人提起过甘肃省是一个并不发达的省份,但当他亲身来到兰州时,才发现这座城市与想象之中大不相同。
在谈及对兰州的印象时,阿巴斯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座城市时,感觉这是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作为一名巴基斯坦的交流员,在这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回国以后,会有更多关于甘肃兰州的美好记忆。”对于兰州的美食,阿巴斯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在谈到兰州地方特色小吃时,立马提到了牛肉面,并称牛肉面是他的最爱。“虽然这里的饮食和我们国家不同,但都非常美味。其中牛肉面是我的最爱,记得上一次吃的时候,我还尝试着拉了一次面。”
阿巴斯表示,此次参加研习班,主要就农业、电子商务和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回国后将给领导汇报,期望促成进一步的合作。首席记者杨彬
媒体同行盛赞兰州治污成绩
来自尼泊尔加德满都杂志社的记者斯洛克在当天的参观中显得格外有兴趣,原因无他,只因为他见到了兰州的同行们,感觉格外亲切。
在参观兰州日报社印务中心时,斯洛克对一台台高速运行的印刷机器表现出浓烈的兴趣,从如何排版、怎样上色,再到印刷、分叠,斯洛克总是能提出很多的专业问题。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斯洛克就兰州治理大气污染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兰州晚报副总编辑雷震就斯洛克的问题作出现场答疑。他说,以前兰州在全国空气质量的排名中总是倒数几位,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彻底地甩掉了“黑帽子”,从建立长效机制的方面出发,兰州启用了洒水、工地降尘、供暖天然气改造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不仅如此,打造“兰州蓝”已经成了全兰州人民共同的期盼,以及共同努力的方向。斯洛克听了相关回答后,连连伸出大拇指,对兰州大气污染治理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和赞赏!首席记者杨彬
兰州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
“在兰州的历史文化中,记录着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来自摩尔多瓦的新闻记者阿纳多利说,从了解兰州开始“探寻”中国发展印记,有迹可寻。
这次到兰州,是阿纳多利第二次来中国。阿纳多利说,第一次来中国去了广州等一些南方的城市和北京,对中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直期待有机会再来中国。“兰州真大,黄河两岸的景色真美,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他说:“这次来到兰州报业大厦参观,了解了兰州晚报的印刷和品牌的历史后,同为新闻记者,我觉得兰州报业大厦就像一瓶陈年的红酒摆放在黄河岸边。”
对于这次交流研修的一个主题——“一带一路”,阿纳多利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对摩尔多瓦的发展非常有帮助,西北师范大学承办了2016年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孔子学院夏令营,有很多摩尔多瓦的学生在兰州学习汉语,体验中国西北丝路风情。记者仇彬
希望以后还能来兰州
斯蒂芬·永林这次来到兰州交流研修的关注点在于教育,他是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商务计算机技术讲师。在兰州期间,他专门了解了兰州大学新闻学,感受了兰州的教育文化,斯蒂芬认为,只有一个城市更加开放,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兰州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可以让这些学生更多的和瑞士的大学相互交流,让年轻人的思维更加活跃。
“兰州是一个有历史的城市,这里的文化沉甸甸的,我对兰州的感觉非常好。”此次来兰州,是斯蒂芬第二次来中国,他说,兰州是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的典型城市,是外国人“看中国发展印记”的一道窗口,特别希望能在夏天再来一次兰州,感受一下夏天的兰州。记者仇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